我是特別討厭看娛樂綜藝的一個人,總覺著一群人玩兒一些很尬的遊戲,既無腦又無聊。
可是三天前我卻瘋狂的用兩天時間通宵達旦的惡補了《奇葩說》第六季。
為什麼?
因為查資料的時候看到《奇葩說》楊奇函的一段話,被其中的觀點直擊心臟。
楊奇函那段話是這樣說的:
“維持我們節儉的,可能是我們的貧窮;
維持我們檢點的,可能是我們的醜陋;
維持我們低調的,可能是我們的平庸;
維持我們鑽研的,可能是我們的笨拙。
促成我們義無反顧的,可能是我們的走投無路;
激發我們看淡一切的,可能是我們的一無所有。
我們心無旁騖,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從容;
我們剛正不阿,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資格被誘惑。”
這段話真的驚豔到我了!
看完24期,他們每個人都驚豔到我了。
那為什麼不把前面五季都刷一遍?
因為只有第六季免費。
我以前非常喜歡看一個情感博主的短影片,她有好幾個賬號,有一個分享好書,有一個回答情感問題,還有一個是vlog。
每當閒暇的時候,我就去看她的影片,在看《奇葩說》之前已經看到她去年年底的影片。
我覺得她寫的真好,那麼感同身受,那些小情緒掐的剛剛好,我羨慕她的文采,她的細膩是最好的,沒有人可以超越。
後來看了《奇葩說》的辯論,辯手們從不同角度深入的探討,那種酣暢淋漓,那些直擊心底的言語,那些開啟大腦思辨能力的思維,這種思維高度不是那些小情緒可以比擬的。
這是一個百感交集的節目,無數次哈哈大笑,無數次潸然淚下,又無數次陷入深思......
當我們的文字可以調動讀者的情緒,這是表面層次的打動;
如果我們的文字可以調動讀者的思維,這才是深層次的打動。
楊奇函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
詹青雲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生
龐穎是麻省理工的研究生
許吉如是哈佛大學的研究生
星悅是美籍猶太人
顏如晶是馬來西亞人
......
他們有老師有律師,有歌手有演員,有專業辯手有在校學生,有創業老闆有脫口秀演員......
他們在平行世界裡同時還有自己固定的工作,這是一群因為真的是因為熱愛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問出生,臺上那個因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閃閃發光的人,不然也不會第六季才知道邱晨已經37歲。
我最喜歡的辯手是詹青雲,詹青雲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著自己冷靜而獨特的思考,她的那份從容和堅定就是在告訴我們她表達的就是她所相信的。
她用她非凡的說理能力和理性的力量來捍衛她內心深處的價值,這份價值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她和我們一樣是現實生活裡那份勇敢浪漫的追求者。
每次看到詹青雲上臺,都有一種鳴鼓出徵的感覺,英氣勃勃的樣子真的能鼓舞人。
我最喜歡的導師是薛兆豐教授,在辯手組隊的時候,薛兆豐教授說了一句話,“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皇冠,我會借用經濟學的力量替你們加冕”。
不僅這一句,薛教授每一次充滿經濟學思維的點評,都深深讓我折服,於是爽快的買了薛教授的新書,不是因為節目裡的廣告,真的是因為薛教授身上經濟學的魅力。
我知道自己即使讀了薛教授的書,也不會變的和薛教授一樣博學,但是我希望我從現在開始慢慢變的博學,也可以藉助經濟學的力量為自己加冕。
一個人思維到達的高度就是他知識儲備量的寬度。
有一期辯題是“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有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但是你只能救一個,你救哪個?”
黃執中精彩辯論完,(黃執中的發言附在文後)主持人問楊超越:“為什麼我感覺你很困惑?”
楊超越回答:“我對人生感到了困惑,講的一下子感覺遙遠的哭聲,我想我好像沒聽到過。我就想原來也有聽不到的哭聲啊,然後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活得有點淺顯了。有點淺就是浮在面上,然後黃執中老師一下子把我帶到了更深層次的地方,我就覺得我的腦子不適合在這種環境下生存,我還是上來吧。我不想考慮這麼多,我就考慮一日三餐就可以了,我就聽近處的哭聲就可以了。”
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有很多人在這種生活方式裡隨遇而安,逍遙自在。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這類人不是不喜歡強大的思維和大腦,是夠不到而已。
就像辯手大王說的,“我希望別人誇我漂亮,但是我更希望別人誇我聰明。”
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反正我也夠不到,我就淺顯的活著吧。
相反,我們應該盡我們所能去夠那個高度,這才是對待人生最正確最端正的態度。
即使達不到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生的高度,也要盡力去達到一個自己所能達到的最高的高度,因為這是你的高度。
以下是黃執中的發言:
這隻貓很可憐,它會發出呼喊和哀嚎。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在今天這個題目裡貓不是最弱的,那副畫才是最弱的,那副畫不會哀嚎,那副畫不會求救,那副畫不會喊救命。
對方辯友意識到那隻貓很可憐萬一自己是那隻貓呢,那萬一你是那副畫呢?
這道題不是貓在面臨考驗,也不是畫在面臨考驗,因為這道題考驗的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恰恰是對方前面都提過的兩個詞“同理心”“不忍心”。
各位要了解,人的同理心和不忍心是有範圍的,而它範圍的大小跟你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的高低很有關係。
我一個在小學教語文的朋友跟我分享,他教小孩子唸到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文章《背影》,裡面提到因為父親是個胖子當他彎下腰去撿橘子的時候全班好多同學哈哈大笑,胖子撿橘子!
他一開始很錯愕,但轉念也就懂了。
不是這些小孩子冷血,是因為他們太年輕了。
他們不理解,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很有限,他們沒有辦法理解到《背影》裡面所提到的傷感,所以他們的同理心範圍很窄。
不是冷血,是因為他們聽不到更遙遠的哭聲。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同情心跟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相關。
親人離去你會難過,隔壁村的人死活管我屁事。
而一個人,如果能做到人飢己飢,人溺己溺,那麼我說這個人了不起。
因為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不在周遭而已。
貓的叫聲和嬰兒是很像的,它是很觸及心靈的,它挑動的是人類最本能的反應,看到一隻貓被燒死我好難過,光想都不敢想象。
那至於這幅畫,啥?八大山人?沒聽過。
人名還是山名啊?燒了會怎麼樣呢?
不是八個人嗎,另外七個再畫一幅唄。
他沒感覺不是因為他冷血,是他聽不到遙遠的哭聲。
這道題是對我們的一個考驗,貓跟畫都是一個相象的概念。
它考驗的是你期待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到什麼層次。
不是因為我冷血,是因為隨著你對世界的認知越高聽到的哭聲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