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參加過的最具人情味的一場婚禮!”
——新郎阿布杜的舅舅
新娘阿西婭臨上車前,給母親留下了最後一句話:
“媽,他欠您的,我一定讓他給您還回來!”
說完這句話,就意味著她告別了姑娘時代,即將成為別人家的媳婦。
喜慶的爆竹聲中,接親的人們終於迎來了載著阿布都和阿西婭的婚車。按照當地回族的婚禮習俗,新郎阿布都的嫂子、姐姐她們要去女方家送親的人手裡“搶親”,這個習俗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但是能為喜事平添一份樂趣。
拿錢說話,這是迎娶新娘時必不可少的環節,作為送親的人來說,誰都不想輕易放棄這個“撈錢”的機會。
坐在新娘阿西婭身邊的姑姑繃著臉跟阿布都的嫂嫂、姐姐據理力爭,車內的人分文不讓,車外的人陪著笑臉說著好話。
阿西婭的姑姑一口價三千分文不能少,阿布都的嫂嫂幾乎用求饒的口氣討價還價,說手裡只有六百,家裡實在沒錢了。
新娘阿西婭隔著頭巾,低聲對姑姑說:“姑姑,顧全大局。”
阿西婭的姑姑接過六百塊錢,剛要吩咐司機開車門,卻聽到後面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先等著別開門!
原來,按照習俗,男方家還得給“箱子錢”,所謂的箱子,指的就是新娘的嫁妝。嫁妝連同傢俱,拉了整整一農用車,“押箱子”的是阿西婭十三歲的弟弟,主事的則是舅舅穆薩。
新娘子的車窗外,阿西婭的婆婆索菲亞搓著雙手,按捺不住焦急又喜悅的心情。
阿西婭悄聲讓姑姑問一聲舅舅穆薩,到底是怎麼回事。姑姑喊了一聲穆薩舅舅,穆薩走過來告訴她,大家的押箱錢都是三千,他們憑什麼只出一千……
穆薩說這話的時候,婆婆索菲亞從另一側的車窗伸進了半個腦袋側耳傾聽,她聽見兒媳對她姑姑說:“姑姑給舅舅說一聲,他們家去年種枸杞賠了很多錢,欠了不少債,給弟弟二百塊錢,意思一下就行了。”
車門終於開啟,看著阿西婭被婆家人“搶”進家門,我長舒一口氣,竟然感覺眼睛裡有一些熱乎乎的東西。再轉頭看婆婆索菲亞時,發現她立在原地掩面而泣!
之所以去回憶這場婚禮,是因為同情那些被鉅額彩禮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年輕人和家庭。
彩禮並不能代表一個女孩子的身價,高品質才是無價之寶。結婚不僅是兩個新人之間的事,更關係到往後兩個家庭的和睦相處。
現如今,錢難掙,因為錢難掙所以導致彩禮數額越來越高得離譜,索要鉅額彩禮,大多數家長看重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導致男方家庭負債累累。
從表面上看,是為了給自己女兒留條後路,但是從長遠來看,女兒嫁過去後還得跟著婆家人辛苦還賬,說白了,誰都沒佔到便宜,無非就是超前消費了一些金錢,便宜了商家而已。
我有幸能參加這樣一場婚禮,是因為阿布都及他的家人們認為我是他們的“救命恩人”,緣由是,十年前,我在河邊釣魚,然後發現河裡“漂”下來了一個人,我順手撈了起來,那個人正是八九歲的阿布都,因為頑皮結果溺水了。
阿布都在婚後一天裡,跟我聊起了他跟阿西婭的那些事,他說當初阿西婭的父母也像其他家長那樣,想把女兒風風光光嫁出去,跟他家索要了12萬彩禮,他和媒人同兩位老人說了他家種枸杞賠錢的事,當時阿西婭也在場,過後,是阿西婭做通了爸媽的思想工作,於是彩禮從12萬變成了象徵性的8千。
阿西婭的父母不希望女兒嫁過去就跟著阿布都吃苦受累去還賬,他們心疼兩個孩子,不但免去了鉅額彩禮,而且給女兒準備了2萬多的嫁妝,他們就是不希望新房太寒酸。
阿布都對我說,他要兌現妻子阿西婭對母親的承諾,他會加倍努力,欠阿西婭家的情一定要加倍償還。
我問他最近有什麼打算,他說想給剛上初中的妻弟找個好的補習班,爭取讓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然後讓他讀縣上最好的高中,直到大學畢業……這些費用,他全攬了。
用12萬的彩禮“買”來了阿布都的一片孝心,阿西婭的父母這筆“買賣”實在是太划算了,我相信,知恩圖報的阿布都一定會給他們一個安逸的晚年。
娶妻嫁女,攀比心理要不得,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慾望是個溝壑,用多少金銀財寶都填不滿。有句老話說得十分在理:會疼的疼女婿,不會疼的疼女兒。意思就是說,籠絡住女婿的心,自己女兒要是靠不住,女婿都不答應。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在最困難的時候能被體諒一下、拉一把的情義,對於一個良心男人來說,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因為這一場很有人情味的婚禮,我由衷地替這兩個家庭感到欣慰,同時更期望多一些阿西婭這樣通情達理的女子,多一些像她爸媽這樣開明的父母,多一些像阿布都這樣知恩圖報的男人。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真正為女兒幸福著想、淡泊名利的爸爸媽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