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
上上篇談到一花一世界,無數個新世界的誕生
上篇談到物質世界,星辰大海的消失
一生一滅之間,即為生命
生命體也罷,天體也好
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如果說,這些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小世界
那麼,宇宙是一個包含了空間和物質的大世界
01
漸悟也好頓悟也罷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我獨坐須彌山巔將萬里浮雲一眼看穿
——倉央嘉措《泊岸》
在佛教世界觀中
一千個小世界,叫做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
須彌山即銀河系的中心
一大千世界即一宇宙
無量世界即宇宙之外有無量個宇宙
這種宇宙觀與現代物理中的多重宇宙頗為相似
02
五百年前,人們普遍認為宇宙是渺小的,而我們的家園——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一百年前,包括天文學家在內的很多人還在爭論,銀河系是否就是整個宇宙
今天,科學家在探討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並嘗試透過設計方程式、研發計算機模型的方式來描述多重宇宙
多重宇宙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格局和眼界,這一視角的轉變,其意義不亞於顛覆地球中心說的觀點
03
根據暴漲理論,空間裡均勻地裝著巨量的能源,這些能量使得空間急速膨脹
能量在各處釋放,這是宇宙級別的能量釋放
能量釋放後,迅速轉化成粒子形態的微小物質
這一過程即是宇宙的誕生
在新生宇宙的內部,空間持續膨脹,但是速度慢得多
其餘的空間裡依然充滿著未釋放的能量,而且以極快的速度膨脹
空間膨脹地越大,發生更多次大爆炸,產生更多的新宇宙
所以,我們的宇宙並不孤獨
在我們宇宙之前發生過很多次大爆炸
之後也將有無數次大爆炸發生
04
根據弦理論,每個宇宙的空間結構各不相同,每個宇宙的規律也不相同
在空間的每一個結點都捲曲著額外的空間維度
這些額外空間的形狀,決定著我們我們宇宙的最根本的特徵
這些維度的形狀組合在一起的方式
就像宇宙的DNA一樣,決定了宇宙執行的方式
弦理論學家發現額外維度捲曲的方式有許多種
數量似乎是一個天文數字,高達10的500次方
每一種方式代表了一個真實而不同的宇宙
每一個宇宙的誕生,都是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新世界中有新結構、新規律、新現象
05
每一個宇宙最深層、最基礎的空間結構
決定了這個世界中的物理定律
決定了物質世界的命運
決定了哪些現象會發生
萬物初開的那一刻,在第一秒
空間和時間,物質和能量
一切都在那一刻被啟動
時間和空間突然誕生了,同時宇宙誕生了
狂暴的第一秒,定義了宇宙萬物,包括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