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如今孩子們玩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
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懷孕期間便對其進行胎教,呱呱墜地之後,更是傾盡所有。
到會說話,能走路時,還有許多寓教於樂的兒童電子遊戲,紛至沓來。
總之,現在的孩子比父輩、祖輩幸福不少,玩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然而,1000年前的宋朝,無電無網路,那小孩的閒暇時光,都玩些什麼遊戲呢?
有段時間,一部以北宋為題材的電視劇《知否》,火遍大江南北。
這部電視劇中,女主人公明蘭和祖母玩的“推棗磨”遊戲,也是引發無數網友好奇。
從電視劇橋段來看,推棗磨的遊戲,應該是宋朝小孩們的閒暇消遣活動。
可僅從電視劇來看,推棗磨這種小遊戲其實比較無聊。而且真實歷史上,宋朝孩童是否會玩推棗磨這種遊戲呢?
那推棗磨的遊戲規則會很複雜嗎?
簡單來說,想玩推棗磨,要先取一顆較大的棗,將棗上半部橫向切開,使得棗核尖朝上露出。
再用三支細長竹籤,自下而上插進棗的下部,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這樣,大棗就可以立於桌面或者平地上。
接著再找兩顆大小差不多的棗,固定於一根細長篾片上,將篾片插在向上露出的棗核尖。
判斷輸贏方法也很簡單,哪位小朋友轉動篾片時,能保證兩顆棗子不會落下,且誰轉動的時間更長,誰就獲勝,獎品就是這三顆棗子。
北宋中後期,有不少小孩會使用5~6個棗子玩這個遊戲。
由於棗子數量增加,轉動時阻力也更大,獎品就從3個棗子變為5~6個棗子。獎品變多,自然玩的人也就越多。
除了推棗磨之外,宋朝的小孩還會玩其他5種常見的小遊戲。分別是轉輪盤、棋子盒、千千車、鐃鈸、玲瓏寶塔。
周密《武林舊事》:“若夫兒戲之物,名件甚多,尤不可悉數,如相銀杏、猜糖、吹叫兒、打嬌惜、千千車、輪盤兒。每一事率數十人,各專藉以為衣食之地,皆他處之所無也。”
先說轉輪盤,這是一種比拼運氣的遊戲。輪盤和如今的國際象棋的棋盤外形非常類似,不過宋朝輪盤是呈“T”字形狀。
玩的時候,輪盤中央會豎著一根小竹筷。小竹筷中還架著一個竹竿,竿子兩端各有一個騎馬小人。
如何比拼輸贏呢?
將最上方的竹竿快速撥動,使其旋轉,橫竿一端的小人落在輪盤的某格,便能獲取某格中的獎品,接著計算總分數。
宋朝轉輪盤的遊戲規則,和如今的大富翁比較類似。
其次是玲瓏寶塔,這個遊戲比較奇怪。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經由西域傳至中原,並在華夏大地上落地生根。
唐宋時期,佛教文化在中國較為興盛。玲瓏寶塔代表的意思是,宋朝的小孩模仿大人稽首禮佛的樣子,也是一種類似於過家家的遊戲。
李商隱《驕兒詩》:“稽首禮夜佛。”
路德延《小兒詩》:“展畫趨三聖。”
陸游《群兒》:“野行遇群兒,呼笑運甓忙,共為小浮圖。”
再說千千車,其實就是陀螺。誰的陀螺能在地上轉的時間更久,誰便獲勝。
翟灝《通俗編》:“千千車,形圓圜如壁,徑四寸,以象牙為之,當背中央凸處置鐵針,僅乃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針卓立,轉如輪也。復以袖拂,則久久不能停,輸局者有罰。相傳為前代宮人角勝之戲,如宋人所謂千千也,此皆陀羅之類。”
當然,和現在的小孩玩的陀螺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種娛樂工具。
還有棋子盒,這是一種棋類遊戲,與“跳跳棋”比較像。
路德延《小兒詩》:“棋圖添路畫。”
此外,鐃鈸是宋朝流行的一種打擊型樂器。時至今日,在我國北方的農村某些地區,依舊還能見到鐃鈸。
以上就是北宋的小孩經常玩的幾種遊戲。
北宋的小孩玩的這幾種小遊戲,在《嬰戲圖》裡有所體現。這張畫作乃北宋文人蘇漢臣的作品,其全名叫做《秋庭嬰戲圖》。
雖說這張畫的名氣,不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那麼大。但是透過《嬰戲圖》,後人也能夠看出宋朝時期的小孩經常玩的小遊戲。
從小孩經常玩的小遊戲也看出,宋朝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還是挺高的。
宋朝雖說建國之初,便沒有了北方天塹,幽雲十六州。
可是無論北宋與南宋,都比較發展商業,而且重視民生。社會經濟發展平穩,社會福利待遇好,民生問題就相對較少了。
在此基礎下,宋朝的孩子才能有閒情逸致玩這些遊戲。
蘇漢臣便透過孩童玩樂為題材,描繪出了這張《嬰戲圖》。
另外,小孩天性活潑好動,想要捕捉他們玩耍時的神態,並且畫在紙上,可是非常不容易。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兩宋時期社會穩定,人口快速增長,在大的環境下,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蘇漢臣則是將孩童與自己的情感合二為一,向後人展示出了1000年前的宋朝小孩的童真。
現在的孩子們,接受了許多先進事物,綜合素質一代比一代強。
僅僅是從課外遊戲和玩具的種類,相較於之前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雖然宋朝時期小孩們的遊戲,放在今天,似乎是有些簡陋與無聊。但這些來自1000年前的遊戲,正代表了兩宋時期,社會穩定的背景。
因為童年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兒時的點點滴滴,還有其發展軌跡,會成為大家最難忘的回憶。
當然了,家長們也要切記“玩物喪志”這個道理。玩具和兒童遊戲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資料:《宋史》《武林舊事》《通俗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