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生財有術,你會發現很多人,行業不同、性質不同,但都能賺到不少錢,其中不少人是熟練運用了資訊差不對稱來進行套利。

包括@老胡 之前分享過的透過淘客雙11一天套利1000萬的案例,也屬於此範疇。利用資訊差賺錢,應該是網際網路上最簡單、最實用也永遠不會過時的方法之一。

今天的@花爺夢囈換酒錢 ,也曾經利用資訊不對稱,透過海外商品套利,獲利近百萬,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我提前看了他的分享,簡單地總結以下幾點資訊差獲利準則:

1. 讓價值流通,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2. 和更多的圈層泡在一起

3. 跨越圈層,搬運需求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商機,利用資訊差獲利有哪些道與術?

——

大家好,在生財潛水很久,被魚丸催了一個月,我臉皮這麼厚都有點不好意思了,趕緊冒泡跟大家分享一點小經驗。

咱們聊聊,如何培養自己利用資訊差獲利的能力。

對普通人而言,沒錢沒權,第一桶金大多是靠資訊差獲利來積累的。

像花爺我在做自媒體和知識付費之前,第一次副業賺錢,靠的是囤國外的打折商品,給國內渠道供貨賺差價,利潤上限不高,但是個很簡單的模式。

那問題來了,都說靠資訊差賺錢,為啥別人發現資訊差特別容易,好像滿地都是資訊差隨便撿,偏偏你就盲人一樣兩眼一抹黑,什麼資訊差都看不到呢?

利用資訊差獲利的能力,到底怎麼培養呢?

以前曹大說過,要多看廣告,亦仁哥也說過,要關注身邊的異常值。這些理論都沒錯,但很多小白還是不懂(不然怎麼叫小白呢),小白就想聽系統的步驟,告訴我怎麼一步步去做就完了。

所以我就根據自己的經驗,試著給大家總結一下。

1.讓價值流通,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在講如何培養資訊差獲利能力之前,有一個問題,我想很多人都沒有弄清楚,甚至根本沒有去細想,那就是為什麼資訊差可以獲利?

在我們的意識裡,商人走南闖北,把南方的貨物賣給北方人,再把北方的特產賣給南方人,一來一回賺個盆滿缽滿,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前商人獲利,需要南北千里奔波,把絲綢之路走完要累個半死,現在普通人在家就能利用資訊差獲利了?

你可能要說,因為現在有網際網路了啊——這個回答不完全對。

我們的歷史書裡,對商朝的印象一直都是殘暴、奢靡(確實沒錯,商朝經常活祭),但商朝有他們浪漫的一面,他們帶著青銅器、紡織品滿世界交易,把生意做到了東海、南海和新疆,商業極度發達。

但自商朝以後周朝開始,我們國家長時間的策略都是重農輕商,為什麼呢?

因為社會整體生產力不足,很多人飯都吃不飽,商人提供的流通價值就沒有那麼重要。

所以,生產力就是商人利用資訊差獲利的一個重要基礎,生產力越充足,流通的價值就越大。

像最近電商直播飛速發展,為什麼?因為這麼多年工業發展之後,我們國家在某些領域的製造能力已經溢位了,特別是疫情之後,連外貿工廠也要往國內銷貨了。

當大批低價優質的生產力得不到釋放時,流通需求就非常迫切。可問題是,生產力越是旺盛,流通反而越是困難。

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產品觸達消費者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你看,生產力提升之後,我們的生活質量都上升了,生活質量一上來,整個社會就開始分層了。

不同地域、收入、興趣的人,解構成一個一個小圈子。不僅富人跟窮人玩不到一起去,甚至富人和富人之間、窮人和窮人之間,互相也看不對眼。

社會圈層被解構成無數個小圈子,觸達所有圈層的難度增大了,流通的價值也就增大了。

資訊差裡的“差”,就“差”在這裡。社會越發達,圈層越多,差值越多,資訊差獲利就越容易。

所以:

不要覺得資訊差獲利是在投機倒把,讓價值流通起來,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所謂資訊差,本質上是圈層之差,如果你不能理解圈層,你就理解不了資訊差。

關於圈層解構這塊,這裡就不多聊了,想看更詳細解讀的可以看這篇文章:在存量的世界裡賺到錢

2.和更多的圈層泡在一起

總有人問我,花爺,你都透過哪些渠道獲取資訊差?我真的回答不出來,後面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誠然,像曹大的星球、生財有術這樣的圈子,可以高效快速的獲取一些資訊,但想要自己擁有敏銳的資訊差覺察能力,我認為只有一個方法:

跟更多的圈層泡在一起。

前面說了,資訊差來自圈層之差。如果你不泡在裡面,你就很難與不同圈層的人產生共情,也就很難發現他們的需求。

不泡在快手抖音裡,你很難理解為什麼有大批人放著品牌貨不買,去買網紅的低質貼牌貨。

不泡在微博裡,你很難理解為什麼一些微博賣特產的博主,帶貨能力完全不輸電商直播。

不泡在豆瓣裡,你很難想象一幫女權人士前腳鼓吹不婚不育,後腳就在叫賣試管嬰兒的生意。

不泡在虎撲裡,你很難想象脫髮、護膚等產品,在直男圈子裡的需求竟然這麼旺盛。

不泡在B站裡,你很難想象有考研UP主只有一萬粉絲,可以做到百萬課程營收。

還有微商圈、寶媽圈、創業圈、古風圈、大學生圈......等等圈子裡,如果不泡在裡面,你都很難深刻的理解他們的消費方式和需求。

為什麼要泡在這些圈子裡?

因為一個圈子裡能做成的生意,在另一個圈子裡,有一定機率也能做成。

比如之前生財裡說的,抖音老照片修復的生意。

短影片內容很簡單,破損的老照片,慢慢恢復成彩色高畫質的樣子。

這個生意之前有沒有?有的,只不過比較小眾,僅限於有需求且搜尋能力足夠強的人群,會自己找到修復照片的服務。

但把這個生意在抖音的圈層裡再做一遍,觸達人群擴大了,資訊差帶來的利潤就出現了。

同樣的道理,像卡通頭像定製、球鞋手繪定製、沙畫定製......這些生意以前有沒有?

如果在大學生圈子裡,你會發現一些有個性有想法的消費者,會去淘寶購買這類服務,但主動搜尋服務仍然是個比較小眾的流量。

但把這個生意搬到抖音再做一次,效果可想而知,因為已經有大把的人在做了。

最後,說到泡圈層,花爺經常被問到以下三個問題:

問題A:這麼多圈層,你哪來這麼多時間泡著?

首先,大佬肯定是沒有這麼多時間的,但對小白來說,你多的是時間,只要少玩點遊戲、少看點劇,怎麼可能沒時間?反正當我還是個小白的時候,我時間足夠。

其次,泡在不同圈層裡,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費時間,這就要說到下一個問題。

問題B:如果快速的掌握一個圈層的資訊?

以我的經驗,分三步。

第一,有目的性的給不同圈層分類,比如網際網路圈子、大學生圈子、寶媽圈子......

第二,找到各個圈層的關鍵節點,一般來說,每個圈層的人都有自己常用的平臺,比如網際網路人愛用知乎、直男愛看虎撲、小女生愛看豆瓣等等。

然後去這些平臺有目的性的找到“關鍵節點”,所謂關鍵節點,就是你關注了這個人或者這個模組之後,可以比較及時的獲取圈層的一線動態。

第三,在你閒的沒事的時候,有意識的去各個“關鍵節點”刷一刷,看看他們熱議的、關心的東西,特別是跟錢相關正在銷售的東西。

拿我自己舉例,說實話,我對快手的內容一點都不感冒,但我關注了快手不少大體量、中小體量的號主,大概一個禮拜我會開啟看一次,保證對快手圈層的靈敏度。

所以前面我說,我沒辦法把自己獲取資訊差的渠道列給別人。我關注的“關鍵節點”都是日積月累的,自己都沒有統計過到底關注了多少,哪有功夫給你全列出來?

(當然,聰明的小夥伴這時候會發現,如果你真的能列出一份觸達所有圈層的關注清單出來,也會非常有價值。)

3.跨越圈層,搬運需求

對小白來說,如果你真的堅持做到了泡圈子,大約半年之後,你一定對圈層需求的共情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不會再出現把圈層A的使用者需要的東西,賣給圈層B的使用者、導致賣不出去的問題。

接下來又會遇到一個問題:怎麼把一個圈層的需求,搬運到另一個圈層獲利呢?

我給大家總結了三種跨圈層搬運需求的獲利方法:

A.圈層基數

比如上面說的,定製卡通頭像之類的生意,以前就有不少大學生、情侶會付費購買。但這類人多嗎?不多,因為能想到定製頭像、或者看過定製頭像宣傳的人較少。

但後來抖音出現了,同樣的大學生、情侶圈層,抖音的圈層使用者基數大的多,並且演算法會把內容主動推送給他們。基數一擴大,資訊差獲利的空間就出現了。

B.圈層降維

在創業圈子裡,大家都知道,零食、日化、美妝類產品,大多是貼牌生產的,品牌方最厲害的不是生產能力,而是品牌包裝和打通渠道的能力。

這些品牌的代工廠神秘嗎?不神秘,1688上都有。

但在更大的圈層裡,很多人不知道。

利用這兩點資訊差,有人整理出了良品鋪子9大類共42種高銷量零食的代工廠,且代工廠價格大多是良品鋪子的3折左右,看上去可以幫普通人省一大筆錢,順便自己完成了帶貨。

重點來了,這種代工廠直銷,同質低價保證價效比的案例,有沒有其他先例呢?

很明顯是有的,像必要商城、網易嚴選,都走的這種模式。

必要和網易嚴選,走的就是和品牌相同製造商、相同品質、更低價格的宣傳方法。只不過它們平臺更大、商品種類更多,但宣傳的噱頭是一模一樣的,使用者的需求是相通的。

對於平臺來說,必要可以大量的投放,網易嚴選起家的時候,更是直接利用自己網易郵箱的流量優勢,大量推送廣告。

作為個人,沒有流量池,也沒有實力去投放,怎麼辦?

靠內容,靠簡化的商業閉環,只要商業噱頭是一樣的、抓住相同的使用者需求就可以了。

於是,整理良品鋪子代工廠清單,很顯然是抓住了大眾圈層同樣的需求(代工廠噱頭低價省錢),並且運用到了更小的圈層(零食圈),用更簡單的模式(內容清單)做推廣,完成了圈層降維的資訊差獲利。

C.圈層升維

有降維,就有升維。

還是上面同樣的案例,當你把網易嚴選的商業模式進行降維,就得到了一張面向零食圈層的代工廠內容帶貨清單。

那這種降維後得到的清單,可以再做圈層的升維嗎?

當然可以,這份清單是發在“什麼值得買”上的,那其他渠道的使用者圈層呢?

這份清單是針對零食圈的,那其他品類的使用者圈層呢?

零食、紙類、日化、女性飾品......同樣的道理,這些品類都會以同樣的噱頭再被清洗一遍。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愈發明白了,為什麼不同圈層之間可以用資訊差獲利?

因為人性是相通的,而資訊和圈層是不相通的。

所以,按照上面的方法,當你泡在不同的圈層裡,反覆的用“圈層基數”、“圈層降維”、“圈層升維”三個角度去考量需求,大機率是可以培養出資訊差獲利的能力的。

最後,花爺夾帶一句私貨,關於為什麼我這麼喜歡泡在不同的圈子裡,還有一個私人的理由。

因為我知道生理衰老不可抗拒,但我真的非常害怕自己的生態變老。等到四十歲的時候,我希望還能跟年輕人玩成一片,而不是像上一輩人一樣,成為一個老古董。

本來準備寫一兩千字,不知不覺寫了接近四千字。就到這裡吧,感謝,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微小的幫助。

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威廉王子成為國王后會發生什麼?腦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