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領土面積世界第二的大國,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然而在國際舞臺上很少能夠聽到加拿大的聲音,加上其步調和意見總是與美國保持一致,不禁讓人懷疑這個國家究竟是不是美國的附庸?
二戰之後,由美英多項秘密協議催生出的“五眼聯盟”囊括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五個世界上最發達的盎格魯—撒克遜裔國家,其中美國居於主導地位,英國次之。在聯盟內部,加拿大究竟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可謂智者見智,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加拿大絕不是美國的附庸。
從歷史上看,加拿大絲毫不畏懼美國,甚至在面對這個強鄰時多少有些優越感。起初美加同為英法北美殖民地,但在18世紀末期逐漸走上不同的道路。1775年,北美十三州打響反抗英國的獨立戰爭,大陸會議在武裝對抗英軍的同時也向加拿大發出邀請,懇求後者加入成為北美第14個州,並共同脫離英國的統治。然而加拿大卻直截了當拒絕,表示願意繼續擁護英國,顯然與並不強大的北美十三州相比,英國擁有著對加拿大更大的吸引力。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正是英國透過的《魁北克法案》,由於加拿大殖民地並非完全由英國開闢,法國移民在當地佔據的比例和影響始終不可忽視。儘管在七年戰爭期間,英國奪取了法屬北美地區,但法語區(主要是魁北克省)帶給英國的治理壓力卻絲毫不減。為了調和英裔與法裔的矛盾,英國出臺了《魁北克法案》,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加拿大人的需求,這也使得加拿大在面對美國的邀請時更願意留在英國殖民體系之內。
圖-加拿大魁北克
美國大陸軍眼見加拿大不肯合作,便打算透過武力征服加拿大地區,這是美加之間在歷史上的首次軍事對抗。不過很可惜,此時的美軍在英軍的打擊下自顧尚且不暇,根本不可能對加拿大構成實質性的威脅,美國第一次入侵加拿大的企圖遭到挫敗。
美國獨立以後,大量擁護英國王室的“保王黨”逃往加拿大,從這個時候到19世紀末的一百多年間是美加關係最糟糕的階段。1812年,英國在歐洲正陷於拿破崙戰爭的泥沼當中,美國便打算趁虛而入,一舉拿下加拿大,但結果十分打臉,美國正規軍居然被加拿大民兵反推至華盛頓,就連白宮也被一把火焚燬。
從歷史上看,加拿大對美國的態度素來以強硬著稱,之所以如今表現得貌似“溫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悶聲發大財”。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美國發起“西進運動”,不斷從西班牙和印第安人手中奪取土地,而加拿大害怕這樣會威脅到自己的西部邊界,於是也開始大力向西拓展,最終美國和加拿大各自演變世界第四和第二的領土大國。儘管直接的軍事對抗不復存在,但兩國間的雙邊關係並未得到多少緩和,其中尤以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最為惡劣。
內戰爆發之後,美利堅合眾國展現出極為強硬的姿態,甚至扣留了“美利堅聯盟國”派往加拿大的特使,這讓加拿大感到無比憤怒。為此在戰爭期間,加拿大收留了大量南方特工,而這些人在美國北方製造多起恐怖事件,令美加關係更加惡化。出於報復,美國開始單方面增加對加拿大農產品的關稅,而加拿大則針鋒相對地對美國的工業製成品徵收重稅,兩國對彼此的經濟制裁都毫不手軟。
真正使二者關係走向緩和還是在二戰之後,由於科技的發展已經使國家崛起不再單純依賴領土擴張,加拿大這才不再擔心美國的軍事入侵。
然而即便如此,在涉及到本國核心利益時,加拿大依然保持著對美國的強硬姿態,比如在五大湖的排汙問題上,加拿大就堅持要求美國履行《五大湖水質協定》。
總體而言,加拿大對美國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同為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之間的相互庇護,另一方面還要堅持本國利益不受損,但不管怎麼說,加拿大絕對稱不上美國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