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自傳入中國以來,對華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伴隨佛學在中國的演化,其日益深入國人的血脈,有一種說法,儒釋道三學是為國人文化之基石,這三者之中尤以佛學以宗教的形式傳播最廣。
跟西方國家比,中國人一向是最不關心宗教的,比起神乎其神,或者超自然的來世再報的觀點,將宗教思想作為哲學的觀點來看待,似乎更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剝除宗教迷信、教條、儀式和組織,剩下的便是最核心的哲學思想,每種大宗教都有其核心的哲學。
馮友蘭曾經說過,“中國哲學存在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按照這個說法,哲學對現實無用,那麼普通人學來又有什麼用呢?豈非徒勞。
因為吃飯穿衣之外,人還有精神的需求,在追求現實世界之外,人還有追求超道德的慾望,這就是為什麼看似無用卻還有很多人要拿來一探究竟的本源動力。
佛學可以被看作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佛學裡有講究世間法和出世法,世間法是世人容易學習也能能夠做到的,出世法教理深奧,並不適用所有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