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紅藍融合”成為團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核心理念。

組織“奔向太空”2020航天城半程馬拉松賽。

  悟 潮

  “沒想到思想政治教育還能這麼搞,沒想到思想政治教育能有這麼多創意”

  “太空萌娃”系列表情包又上“新”了!看著50多萬次的使用量,作者張珂心花怒放。

  張珂最新一期作品是關於節約糧食的。一幅幅活潑可愛的卡通太空兔動圖,成為團隊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教育的全新嘗試。

  “受眾在哪兒,就跟進到哪兒;受眾喜愛什麼,就創作什麼;受眾心裡想到哪兒,工作就做到哪兒……”回顧團隊的一次次探索,該中心負責人說,“這就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體會。”

  秉持這一理念,兩年多來,他們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拓展得越來越大——

  “在大家平時喜歡玩的新媒體上,基本上都有我們的身影,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不少團隊成員談到,他們做的與當下在高校推廣的“課程思政”是同一個道理——“只不過,我們與思政課同向而行的各類‘課程’,變成了大家每天接觸最多的資訊媒介。”

  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更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應用自然就多了。

  開設“雲課堂”——他們藉助新媒體,推送“理論熱點動態”,開展“讀經典、學哲學”活動,推出“航天紅課”,把課堂設在塔架旁、廠房裡,用接地氣的話語和吸眼球的動漫、沙畫等形式,把大道理講得有溫度、有情感、有活力。

  2019年中國航天日前夕,為弘揚航天精神,他們組織航天科研人員與航天員、航天娃一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影片釋出後,很快“火爆網路”,點燃廣大國人的航天報國情懷。

  今年上半年,面對網際網路上流行的直播“帶貨”之風,他們聯動組織四大航天發射場直播,以時尚的方式“為航天正能量‘帶貨’”,吸引了數億人次參與。

  “沒想到思想政治教育還能這麼搞,沒想到思想政治教育能有這麼多創意!”任波長期在航天一線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回顧起近兩年來發生在身邊的變化,他感慨不已。

  比如,思維革新在於借鑑網際網路開放共享、使用者至上、跨界融合等核心理念,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開放自信;表達革新在於運用文圖、音影片、表情、符號等網路化表達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感人;行為革新在於依靠網路指導工作、幫帶隊伍,讓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扁平化指揮、短平快落實;顏值革新則在於針對青年人審美特點,打造富含“真善美”價值、自帶流量的“網紅款”,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亮麗奪目……

  團隊成員李響負責航天輿情的分析整理工作。剛開始,一份輿情簡報按照傳統模式層層報送,“定稿時已是兩三天前的輿情”。後來,領導提出建立“輿情快報”群,各級領導扁平化網路辦公,當天上午的輿情,下午就能整理成簡報列印分發完畢。

  這,是“紅藍融合”的意義所在,也是方向所在。

  弄 潮

  “寧可全身沾滿泥巴爬到河對岸,也不要衣冠楚楚地站在河這邊”

  上線初期,他們排了一個月的發稿計劃,“一個月後再發什麼就不知道了”。

  不過,王欣閣、張磊以及團隊其他成員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共識:資訊網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肯定不能還是老一套,必須有所改變。

  他們在一份工作總結中寫到:當網路資訊光速傳播,一個熱點事件可以很快在輿論場反轉幾個來回時,我們的教育提綱不能還在傳真機裡打轉轉;面對網際網路時代青年習慣“指尖上的生活”、享受“一網通的便捷”、青睞“虛擬化的表達”、喜歡“平等式的交流”,我們的教育者怎能還習慣於一臉木然的表情、一個腔調的話風、一成不變的方法?

  創新,是時代的呼喚;創新之路,卻從不平坦。

  “誰都想創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更是如此,更需要美譽度、吸引力。可為什麼總有人邁不開創新的步子?因為創新肯定有風險、挺艱難!”團隊成員曾聘感慨。

  每天,喬麗江和團隊成員要在工作之餘至少錄製3期節目,清晨的節目經常是在凌晨兩三點完成。今年除夕,播音員周霞找不到錄音裝置間,便躲進車內錄音。萬家團圓之際,爆竹聲不時響起,錄音一次次被打斷,周霞一次次重來。身為兩個孩子媽媽的她,獨自守著一臺錄音機,迎來了新春。

  對於曾聘來說,創新的艱辛還有另一層含義。近年來,為打破文山會海式的年終總結,他和同事們倡導創新手段作總結。有的部門做了H5,有的部門排了臺“快閃”節目,有的部門製作了短影片……

  手段很新穎,上手卻不易。以拍攝短影片為例,擅長寫材料的機關幹部,要從頭學習寫指令碼、拍攝取景、影片剪輯。“既要幹傳統的活,還要幹新的事兒,精力又有限,到底能產生多大效果,大家是有懷疑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弄潮”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團隊中的許多人“撐”了下來,不僅過了“河”、上了“岸”,而且始終激情滿滿。

  如今,在喬麗江的音訊團隊裡,有來自基層一線的主播,有不少單位的領導帶頭“亮嗓”,還有北起黑龍江、南至三沙的地方電視臺專業主持人加入,夫妻、母女、母子、師生、同學、朋友等各種組合自動湧現,與大家一起“獻聲”,弘揚航天正能量。

  張磊帶著他的影片創作團隊一路走來,對短影片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雖然是新媒體,但不是淺媒體。笑過哭過之後,也能給大家留下深刻思考。”他們推出的爆款航天短影片,讓無數人在淚目的同時備受激勵。

  領 潮

  “教育的實力和魅力,在於讓每個人跟著發光體一起發光”

  王選達現在的崗位是戈壁深處航天鐵路線上的一個小點號。在那裡,他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和其他3人一起種植26畝菜地。也是在那裡,他那曾經拿畫筆的手,學會了用鋤頭、綁苗機等各種農具。

  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創作出一大批鮮活的作品,備受航天人和網友喜歡。他的創意作品上過熱搜,獲過國際大獎。再後來,重新審視那個偏遠的點號,他漸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學習音樂創作的楊曉雲有著和王選達相似的經歷。他曾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演出隊隊長。以往,每年除了為大家獻上一臺滿意的大型晚會外,最讓他有獲得感的就是在過年前坐著小火車、穿著大衣裹著被子去偏遠點號慰問演出。在小火車返程時,他流著熱淚和點號的同志揮別。

  與此同時,楊曉雲感到,“好像自己整個人都被‘點燃’了”。

  來自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助理工程師呂炳宏也有同感。他帶領影片團隊輾轉大半個中國,歷時一個月拍攝製作的短片《光榮與夢想》,不僅獲得第二屆“你好新時代——中國永遠在這兒”融媒體作品大賽“最佳短影片作品獎”一等獎,更讓他悟到了幹航天事業的光榮和堅守夢想的力量。

  “教育的實力和魅力,在於讓每個人跟著發光體一起發光!”王欣閣說,他們倡導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當“播火者”,又要當“點火者”,激發更多人為教育創新“添柴加薪”,推動教育創新從“領創”走向“眾創”。

  以喬麗江負責的音訊平臺為例。他們的主播隊伍中,年齡最大的60多歲,最小的僅9歲;有航天人的父母,也有航天人的子女,還有航天一線的高工夫妻,丈夫寫文章妻子朗讀。他們推出的“太小紅”和“太小藍”兩個“聲偶”形象,配音者一個在山西、一個在海南,網上合作、遠端搭檔。

  “資訊網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主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做到自適應、自協調、自湧現。”展望未來,王欣閣頗有心得地說。

  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九天攬月”之旅。

  同一天,一場線上馬拉松賽,透過接力跑步的方式,為中國航天加油。

  這場名為“天馬星空”的活動,吸引了12萬多人線上線下參與。他們的“奔月”過程,包括了線上歷覽嫦娥五號任務各環節和“打卡”中國航天著名地標。

  線上馬拉松賽與思想政治教育有什麼關係?

  和很多航天人一樣,航天員王亞平也參加了這場馬拉松賽。在她看來,航天是“萬人一杆槍”的事業,馬拉松賽也是萬人齊跑奔向終點。和身邊的航天人相互鼓勵著奔向終點,會讓你深刻理解到“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

  “我們的教育可以在課堂上,為什麼不可以在一場當下流行的線上馬拉松賽裡?”創新實踐中心負責人認為,時代在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要變;在資訊化浪潮奔湧的今天,發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傳統,離不開網際網路這個新載體。

  當象徵優良傳統的“紅”與代表現代科技的“藍”相交融,會激盪出什麼?

3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加拿大版愛潑斯坦被捕,性侵數十人卻從未被指控,連親兒子都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