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常說“佛是覺悟的人,”從古到今如十二菩提,達摩祖師,再到六祖慧能等都是由人覺悟成佛,這也驗證人確實能透過修行覺悟成佛。
生活中常聽朋友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從認識佛教,到學佛修行,到覺悟成佛,這是信徒終其一生所發的大宏願。
學佛是高尚的,也是艱難的,最終得道之人鳳毛麟角,許多人修行一輩子,也無寸進,更難覺悟。
許多人對學佛存有諸多疑問,成佛之路如此艱難,成佛的祖師們覺悟靠的是什麼呢?
曾經一位相識多年的高僧如是回答:“首先,人誤會了成佛的境界,以為成佛之人有莫大法力,持這種觀點修行的人已走入邪道,難以成佛。
成佛是覺悟的境界,佛曾說,經歷世事滄桑,能從前因知後果,使心靈從圓滿到達空明的境界,也就是覺悟。
佛法是教人向內求,向心看,在世間經歷見聞,磨練心性,如此覺悟成佛的人,都需要歷經這四件事。
01歷經苦行苦行指的是在痛苦裡磨練,佛教徒在世俗中以律身、攝心、持戒修行的。
覺悟之人都需歷經苦行,如佛陀出家,先苦行於雪山達六年,再端坐於菩提樹下,誦經唸佛;六祖慧能雖然很早就覺悟了,但苦行於漁獵的人群中達15年之久,才立山門傳法。
其實,佛陀也曾反對苦行,佛門弟子認為苦行是無益之苦,苦行沒有必要。事實上,苦行分為外道苦行和正道苦行。
佛陀說的苦行是極端的外道苦行,經受難以承受的各種痛苦,折磨身體和心靈,這是佛反對的。
正道苦行是佛徒捨棄諸如好衣,美食、睡眠等世間貪慾,潛心修行;佛將菩薩捨身為法的行為也稱為苦行。
正如《僧祇律》曰:“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說出家樂,應說出家苦。”
世間種種慾望為何能使人沉淪,正是因為慾望能帶給人如上癮般的快樂。出家若是還吃睡無度,安於享樂,又與俗人何區別?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曰:“汝為沙門,當行苦行攝心不亂,求真諦法令心無我,而於諸法決定了知,盡生死源永斷輪轉,以趣解脫。”
這句話告訴我們,苦行能使心不亂,能參悟諸事之真諦法,放下執念,心中無我,得到解脫。
因此,苦行是脫離無慾之家,破除五蓋之障,成就清淨無為之法。佛說:“以戒為師”,檢束身心,持戒修心,歷經苦行,就如同佛在親自教導,輔心覺悟成佛。
02常積功德高僧說:“功德是修行之人積累的功量,功德能滋潤福利行人,不積功德,修行再多也難以覺悟。”功德有虛偽、真實之分,有漏心,不順應法性,這樣的功德虛偽不真。
就好比南北朝的梁武帝修建了很多寺廟,資助的僧人也有幾萬人,達摩卻說梁武帝沒有功德,因為梁武帝心中有邪念,是以兌換福報,抱這種想法行善積累不了功德。
正如《勝鬘寶窟》捲上記載:“惡盡曰功,善滿稱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這句話是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行善不求回報,不抱功利目的,這樣的行為才稱得上功德。
真正的功德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了不起,而是積累功德過程中內心得到了改變,向盡善的方向轉變,這才是真正積功德。
常積功德,不帶目的地去做有利於眾生的事,依順法性而入清淨相、慈悲相,心一清淨、慈悲,離覺悟也就不遠了。
03悟及無相高僧引用《華嚴經》一句話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一切眾生生來就有如來智慧德相,為何眾生沒能成佛?正是因為自身的妄想和執著。這些妄想執著從哪裡來,從看不到萬物“本性自空”中來。
就如《金剛經》曰:“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是說,眾生感知到的萬物都是本心生出來的虛妄幻象,心智被幻象障壁,所生出的種種慾望執念,對慾望的追尋中又產生了無窮煩惱。
若能見到諸相而非相,也就能悟及無相,方能有如來般的智慧。
因此悟及無相,就是看到萬物虛妄不真的空性,從而放下執著,所謂“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就是這個道理。
執念放下了,心就空明,智慧也顯現出來了。達到佛的智慧和心性,自身也就成佛了。
04行善消“業”高僧說:“人在苦海中掙扎,因心智被障礙,犯下種種惡業,惡業不消,所以難以成佛。”
佛經記載這麼一則問答:
菩薩問佛,為何菩薩皆具有大慈大悲的心量和玄妙的法門,卻不能度盡眾生,讓這麼多人受苦受難。
佛回答說,一個有飢渴業力的餓鬼,他臨近大海時,大海都會被蒸發,不是大海的錯,菩薩普度眾生也是如此。
佛陀的回答說明瞭一個道理,佛再慈悲,也度化不了業障深重的人。想要超脫,就得先消掉自身的業障。
消除業障的辦法就是行善,佛說“因果真實不虛,”今日之因是明日之果,只有種下善因,才能收穫善果,結善緣,惡業才能慢慢消消失。
行善是佛教最初級的教法,只因萬物都有客觀的因果規律,善因善果,惡因惡果,這是佛也改變不了的。往善的道路上走,收穫善果,為自身得解脫,更接近佛的智慧。
覺悟成佛的人,都會歷經苦行、積功德、悟及無相和行善消業這四件事。是對心的修煉,在佛教看來心是人的根本。
所謂修行就是修心,智慧德相都在心中,心中有佛,所見皆佛。狂心頓歇,人也就覺悟成佛,獲得了自在。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