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的出生是一場戰鬥!媽媽常給我講,因為我,家裡僅有的一點破舊傢俱就被村幹部搬走了兩次。後來她躲到孃家的一個遠房親戚那裡才生下了我。我一出生就是個“黑戶”,分不了土地,吃不上集體口糧,還捱了一筆罰款。

我的故事放在那個大搞計劃生育的年代再普通不過了。只是最近聽說“我國的生育率跌破警戒線”才又偶然想起。世事就是如此奇妙,三十年前嚴打超生,三十年後鼓勵多生。

中國人對“多子多福”是有謎之信仰的。自古以來,人丁興旺就是每個家族引以為傲的資本。因此,過去的人將生孩子當成一種榮譽。甚至還流傳出了“多個孩子多條路”的民間諺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人對孩子寄予的復興家族的期望。

那個時候將孩子養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衣缺食是整個社會的常態。很多朋友都有七大姑八大姨,其中可能少了“二姨”或者“三叔”。他們就是沒能存活下來的孩子。

可如今的中國早就過了解決溫飽的年代,正快步奔向小康社會。按理說養育孩子是很容易的事了,怎麼生育率反而越來越低呢?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養育的標準在不斷提高。

以前的孩子養得活就好,學上不上看家境和個人造化,長大了也沒有買房的壓力。現在的孩子呢?從出生開始就要花一大筆錢,奶粉要增加智力的,衣服要名牌無化學汙染的,學校要名校,長大要買房,甚至還要預備一筆創業金……

有人估算過,現在養大一個孩子按普通的標準都要花50萬以上,好一點的標準直接百萬級別了。而當下的工資水平呢?5千以下的大有人在,這樣高昂的成本不得不讓人望而卻步。

加上現在的消費太高,衣食住行基本就花去了年輕人的全部工資。許多人還過上了負債的生活,信用卡、花唄、借唄、白條各種信用服務應有盡有。超前消費成為一種習慣,別說存錢了,每個月工資一到賬就被各個機構划走了。更別說,那些悲催的房奴……

養孩子還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即使有政策的保護,生孩子可能同樣意味著女性要放棄工作。就算不放棄,也需要有個專人來帶。這個人是父母還是保姆呢?不管是誰,可能都是件頭疼的事。

所以說,不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生孩子,而是不敢生孩子。經濟的發展、思想認知的提高,造成生孩子這件事從單純的繁衍後代變成了精英化的個人挑戰。看一看人口負增長的日本,我們就能體會。沒有那個能力我就不生、不養,這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

政府當然很著急,因為人口的減少,意味著社會生產力的降低。但其實換一個角度,這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曾經的人口就是生產力,但現在機器能創造更大的生產力。人口還有沒有必要爆炸式的增長呢?我想沒有必要了。人類會向著精簡化、精英化的方向發展。

未來地球上人類的數量會降低到10億,甚至是1億。大量的機器替代人力,人類更多的是進行科技的創新和追求精神的昇華。如果生命的極限被突破,這種現象可能更加極端。

生命是場旅行,人類追求的目標從古至今都在不斷變換。因此我們不必過分憂慮生育率的降低,也許這正是人類發展史的一個轉折點。生不生孩子,還是你自己說了算吧!

12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0歲小女孩患難梳頭綜合徵,和愛因斯坦是“同款”,網友: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