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荷情,荷理,荷你一起發現創新!

每天形形色色的人們從不同的站臺登上地鐵,在密閉的空間裡各懷心事,等到目的地就匆匆離開。然而你是否想過,地鐵本身也可以是表演的舞臺,乘客們可以在地鐵上欣賞一出特別的音樂劇?

2019年10月9日下午,就有這樣一列特殊的閱讀電車穿行在鹿特丹。荷蘭演員喬里斯·盧茨(Joris Lutz)在這列閱讀電車中朗讀了《弗雷德與港口的祕密》,為乘客們帶來一場獨特的音樂之旅。小朋友們只要事先在鹿特丹指定的五家書店之一購買這本書,就有機會和父母(或祖父母)一起登上這列特別電車,免費體驗45分鐘的迷你音樂劇。

又是一屆荷蘭童書周,小朋友可以期待什麼?

鹿特丹的閱讀電車是配合2019年荷蘭童書周開展的活動之一,由荷蘭圖書促進基金會(De Stichting Collectieve Propaganda van het Nederlandse Boek,簡稱CPNB)發起,始於1955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荷蘭童書周和其他眾多讀書周活動一起形成了非常成熟的閱讀文化推廣和書籍推廣的運營模式。每年,童書週會先確定一個主題和口號,然後組織知名作家圍繞主題編寫童書周主題禮物書、主題文章、主題雜誌等各種主題出版物,並在童書周時圍繞著主題出版物進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介活動。

荷蘭童書,圖/荷蘭駐華使館

今年童書周的活動時間為2019年10月2日到13日,主題是”我們一起旅行吧!”(Reis mee!)。獲得多項童書獎的荷蘭童書作家安娜·沃爾茲(Anna Woltz)受邀撰寫今年的童書周禮物主題書《鯊魚牙》(Haaientanden)——講述兩個11歲的小孩計劃在24小時內騎行環遊艾瑟爾湖的故事。在童書週期間,只要小朋友在荷蘭任意一間書店消費滿10歐元,就可以免費得到這本禮物書。

學校、書店、圖書館、博物館……大多數你能想得到的場所在童書週期間都會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除了朗讀、話劇、音樂劇、和童書作者面對面交流等活動之外,還會有創意滿滿的驚喜活動,前文描述的鹿特丹閱讀列車就是其中的一例。而作為童書周的主要贊助商,荷蘭鐵路公司NS每年都會在童書周最後一天舉行圖書交換活動,同時邀請童書作者、列車員、圖書館工作人員在阿姆斯特丹和烏特勒支中央火車站為小朋友們念童書。

圖/Amsterdam Airport Schiphol

童書週期間一大重頭戲是揭曉重要的童書獎項。銀筆獎頒發給上一年出版的每個類別的最佳兒童讀物,可以是荷蘭語原創作品,也可以是翻譯作品。金筆獎只頒給荷蘭語原創作品。此外,CPNB還設定了金畫筆獎和銀畫筆獎,頒發給上一年出版的兒童讀物裡最佳插畫作品。

讓孩子們愛上讀書,荷蘭人都是怎麼做的?

荷蘭童書市場的蓬勃發展根植於整個荷蘭社會對閱讀的熱愛和培養。除了童書周的閱讀推廣和促銷,無論是節日期間彼此送書的傳統習俗、家庭對親子閱讀的重視還是政府對兒童閱讀不遺餘力的推廣,都在社會發展中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內生力量,持續推動著荷蘭童書業的發展。

荷蘭人有個“讓贈書來得更猛烈些”的傳統

在荷蘭社會,贈書是一項歷史悠久的習俗,特別是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5日)和聖誕節(12月25日)期間,荷蘭人會把相互贈書作為慶祝節日的一種方式。因此,每年荷蘭圖書市場總在禮物期(每年第47周—52周)迎來全年銷售的最高峰。從2015年開始,禮物期的圖書銷售額幾乎佔到了全年圖書銷售總額的20%以上。

在禮物期的銷售市場上,童書佔有絕對優勢,因為多數荷蘭家庭認為讀書是培養孩子對閱讀的熱愛以及提高語言水平的最好方法,同時父母也積極參與到親子閱讀中來。根據KVK boekwerk2017年消費者調查資料顯示,親子閱讀在父母和孩子最經常進行的親子活動中排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戶外運動和看電視)。在孩子五歲以前,有3/4的父母會每天為孩子讀書。

親子閱讀,圖/shutterstock授權使用

“良苦用心”的荷蘭政府讓孩子們免費讀書

除了父母,“良苦用心”的荷蘭政府也想出了各種讓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的辦法。以筆者的經歷為例,在孩子剛出生去市政廳登記的時候,就得到了人生第一本繪本,描繪了出生城市所有值得探索的東西——城市主要建築、歷史、特殊節日、城市球隊等。

年滿三個月後,孩子又從社群兒童家庭中心得到一張印著“Boekstart”的圖書館借書證兌換券。Boekstart是由荷蘭教育部委託公立圖書館和閱讀基金會共同推廣的閱讀計劃,鼓勵家長從孩子嬰幼兒時期就培養閱讀習慣。憑藉兌換券,小朋友可以去圖書館申請借書證,到十八歲之前都可以免費借書。同時圖書館還會贈送給兒童一個boekstart的橙色小提盒,裡面有免費嬰幼兒的書、書籤和建議書單。

荷蘭童書,圖/荷蘭駐華使館

自從有了借書證,筆者隔三差五就會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借書。圖書館裡除了書籍,還有CD、有聲書等。值得一提的是,數量繁多的公立圖書館也為推廣全民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個人到圖書館的平均距離為1.9公里,和去咖啡館的距離差不多。這也難怪每個月有三分之一的父母會帶小孩去圖書館閱讀、借書或參加圖書館組織的各種活動。

荷蘭人的世界裡,玩耍和閱讀並不矛盾

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越難集中,因此荷蘭人從不強求兒童正襟危坐地讀書,而是在玩樂和探索中培養小朋友們對閱讀的熱愛。這裡不得不提到海牙的童書博物館。博物館的底樓有海量讀本,還有很多好玩的互動多媒體設施,讓小朋友可以閱讀、聽故事、自己編故事,甚至可以自選情節發展一出3D小劇場。

圖/pixabay相簿授權使用

而樓上則是讓低齡小朋友尖叫的天堂——每走幾步就置身於一個熟悉的童話場景,和童話主角一起玩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在“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主題區裡,小朋友可以學習數字,然後像毛毛蟲一樣爬過不同的食物;在“青蛙弗洛格”主題區,小朋友可以和青蛙和他的朋友一起滑冰、釣魚、遊船、挖寶藏;也可以給大象艾瑪身上拼顏色;穿梭在迷宮一樣的麥田裡找胖胖貓;踩著不同字母的浮冰去找北極熊;把字母蛋餅配對到有相應字母的盤子上……在這裡,家長唯一頭疼的事情就是怎樣勸孩子離開。

在參觀埃舍爾博物館的時候,我再次感受到了荷蘭人“在玩中學習”的理念。博物館的一個展廳裡放著幾本插畫書《納迪爾和澤尼斯在埃舍爾的世界裡》(Nadir en Zenith in de wereld van Escher),插畫書用幽默有趣的視角讓孩子們走進藝術家埃舍爾的繪畫世界。

展廳牆上展示著書裡的插圖,讓孩子們在博物館裡尋找插圖的原畫在哪裡。更有意思的是,展廳一角對比展示了埃舍爾在當時是如何用木板製造視覺錯亂的效果,以及作者如何用電腦程式設計在書裡復原埃舍爾的畫。博物館裡不少孩子和父母一起饒有興致地研究這本書,想必這也是一場難忘的閱讀之旅。

除了閱讀荷蘭童書,中國孩子還有望受益更多?

近年來,中國童書市場迅猛增長,年均增速在10%以上。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中國童書進入引進時代,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將目光對準了國外各類獲獎童書,比如國際安徒生獎、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凱迪克獎等。

在國際大型童書展上(如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和法蘭克福兒童書展),中國參展人數眾多,對獲獎童書版權的購買也是不惜重金。在這股童書引進熱潮中,荷蘭的優秀童書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知曉。除了經典的《米菲兔》、《青蛙佛洛格的成長故事》、《乙乙和丫丫》系列之外,近年來的一些金/銀筆獎和金/銀畫筆獎獲獎作品也出了中譯本。

荷蘭童書,圖/荷蘭駐華使館

2011年,荷蘭應邀作為主賓國參加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並帶來了不少兒童文學作品參展。2019年,在第四屆由歐盟駐華代表團和中信出版集團主辦的中歐國際文學節上,荷蘭金筆獎和5次銀筆獎得主比比·杜蒙·達克也受邀來京,和中國小朋友們度過了難忘的童話之旅。

荷蘭童書純真清新富有哲理,而且順應兒童的天性,不塑造“偉光正”的兒童形象,這一點對中國童書原創作者應當有所啟發。而另一方面,家庭對親子閱讀的重視、政府和社會各個機構聯合對閱讀計劃的推廣、對圖書館的建設和支援、公共場所的創意互動、童書周成熟的運營模式……這些全社會不同層面的良性互動,讓荷蘭社會逐漸擁有了深厚的閱讀傳統,並鼓勵著人們保留和傳承閱讀文化。

“如何培養兒童對閱讀的熱愛,進而形成可持續性的閱讀文化?”這一點在中國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因此,荷蘭社會對兒童閱讀的培養經驗尤其值得我們借鑑。

(本文部分觀點受萊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生吳錦華女士啟發,特此感謝。)

吸“荷”氣,賞“蘭”花,一點關注帶回家!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全球石油儲量告急?調查僅剩1.7萬億桶,中國僅佔1%比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