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責編 | 五花鹿

相信大家最近都看過這個新聞了。

56歲的蘇阿姨,“蓄謀”一年,離開了讓她倍感窒息的家,逃離了讓她極度壓抑的丈夫。

她決心花自己的錢,開自己的車,開啟了一段自駕遊的新人生。

在今年九月份,她就從鄭州出發,一人一車,一路向南,去了十幾個城市。

她的這次出走,在網上獲贊無數,很多網友都為她的決定拍手叫好:

有人說,在天命之年,能夠走出來,真的很有勇氣;

有人說,這種能把控自己生活和命運的感覺,實在太棒;

有人說,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媽媽也能衝破牢籠,為自己而活……

為什麼蘇阿姨這一次拋夫棄女離家出走,能獲得那麼多人的叫好呢?

我想,是因為蘇阿姨的這一次逃離,做了3個人生大突破

01

突破男權社會的不公平

某種程度上,蘇阿姨的出走,是推翻男權社會某些不公平現象的一個強大縮影。

為什麼這麼說?

我先講一個初中時就看過的寓言故事。

一個女人,突然在某天晚餐時,給幾個幹活回來的男人端來幾捆乾草。

男人們憤怒地質問女人:我們是牲口嗎?怎能讓我們吃這些東西?

女人的回答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說:

我給你們做飯這麼多年,從沒得到一句誇獎,你們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我就想,也許對你們來說,我做得是好是壞,應該是沒什麼分別的。

所以乾脆給你們端上乾草,看看你們會有什麼反應。

這個故事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為它的隱喻,太有畫面感了。

它也讓我想到日本社會常見的一個現象——

女人當全職太太,在家帶孩子、做家務;男人負責在外工作,掙錢養家。

而又因為日本對女性為家務、生育所作付出的尊重,所以規定男人要把自己的錢,分一半給妻子。

但儘管如此,有很多女性會在丈夫退休後,一分到退休金,就和丈夫離婚。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跟寓言裡那位女人講的那樣,男權社會給足了男性外出工作的理由,把絕大多數的女性“綁架”在家。

因此,太多女性在家庭裡感到壓抑:

無論做什麼,得不到一句誇獎和肯定;

做的一切,對方都覺得是理所應當的。

作為女性,你理應成為好妻子、好媽媽;

作為女性,你理應照顧好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作為女性,你理應顧及家庭而放棄自己的事業。

“理所應當”這種態度,就像一個烙印牢牢刻在女性身上。

不止日本如此,我們社會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拿蘇阿姨的例子來說,選擇自駕遊,原因非常典型,用她的話來講就是:

兩人相處,極其鬧心;

和丈夫在一起,就是壓力、壓力、壓力。

比如,勞動力被剝削,價值不被認可。

“經濟AA制,不但不花他一分錢,還要每天免費為他做飯、打掃衛生、洗衣服。”

比如,心理被剝削,被百般挑剔。

“這個不能說,那個不能說,在自己家說話都不自由。”

比如,自我被剝削,不被當作人看待。

“同學會,被他當著一群同學的面,說自己是神經病。”

對於這段婚姻,給蘇阿姨的感覺就是:

結婚到現在,感覺不像一家人,被這個婚姻傷透了心。

所以,去年被確診中度抑鬱的蘇阿姨,開始決意要逃離如此壓抑的婚姻。

她清楚自己走後,丈夫只能自己做飯洗衣服,但也堅決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日復一日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就算被丈夫百般嘲弄,說她不過是貪圖一時新鮮,但她知道自己這次一定得走,毫不在意他的打壓。

可以說,對於這一次出逃,她毅然決然。

和蘇阿姨的出逃相似的那些日本女性,分退休金、和丈夫離婚,一鼓作氣,然後就滿世界去旅行,或者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活得非常精彩。

我想,大家對蘇阿姨表示祝福,是因為從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看到了被壓抑的一代女性的一面。

但同時,也看到了她們,勇於去突破這些不公平的一面。

02

突破老好人的束縛

事實上,從蘇阿姨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老好人形象。

所謂老好人,有一個極為顯然的特徵,那就是:

對人和事,極其隱忍。

蘇阿姨小時候,就展示了“忍耐”的一面。

在極晝工作室對蘇阿姨採訪中,她就提過這樣一件事:

小時候,兩個弟弟在西藏昌都的山坡上往下滑。

我得忍住同樣放縱的衝動,任務是幫弟弟們清洗弄髒的褲子。

而在結婚後,面對愛挑剔的丈夫、喘不過氣的生活,蘇阿姨同樣是一再忍耐到底。

年輕時為孩子考慮,要給她一個完整的家庭,忍下來了;

孩子畢業了找物件,家長離婚不太好,所以又忍下來了;

孩子生完孩子後,住在一起帶外孫,為了家庭和睦,他說什麼也都忍了,不吭氣。

再比如用車這件事。

車是母女倆出首付、蘇阿姨自己分期買的,丈夫一分錢沒出,但也用車,並且他還買了ETC。

而如果他給車加了油,蘇阿姨也用了的話,油費要平分,跑高速ETC也要平分。

這個細節,足以看到一個自私的丈夫,和一個無法維護自己利益的老好人。

我想,“隱忍”這個特徵,從童年到婚姻,一直貫穿在蘇阿姨身上。

但好在,蘇阿姨終於不再忍了!

她的出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好人的覺醒——

從決定自駕遊那一刻起,她就認真做攻略,拍影片賺取路費,購置戶外旅行裝備……哪怕因為疫情延期,被丈夫貶損,也沒想過要放棄。

同時,她知道媽媽肯定會不同意自己的做法,也僅是用其他的理由搪塞過去,但不再遵循著媽媽的想法,停留在那個窒息的家。

所以,就算家裡人有異議,也動搖不了蘇阿姨的決定。

她的一路向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開始叛逆的老好人——

我可以不懼怕他人的評價,

我可以不做一個有口皆碑的好人,

我可以突破社會給我的身份定義。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為阿姨逃離叫好的原因。

這些祝福裡,有對一位女性逃離糟糕婚姻的認可,有對一位女性自我意識提升的欣賞,也有對一個老好人突破束縛的肯定。

03

突破第一人生,開啟第二人生

瑞士的心理學家榮格,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兩次人生,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

而第二次人生通常從40歲開始。

他認為,人的最初就像太陽初升,逐漸升到最高,等到40歲太陽就會往下落,最終進入黑暗的墳墓,這是我們一生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想,人的一生的確如此。

在上升的時候,我們會特別在意自己在他人的眼裡是怎樣的,似乎第一次人生就是活給別人看的。

因此,在40歲之前,似乎真的要考慮很多東西,很難變得自在。

而後等到進入第二次人生,太陽往下落,很多人就會有一種“需要為自己而活”的緊迫感。

對蘇阿姨來講,這也許不僅是一種緊迫感。

過去總是在照顧別人,太多的犧牲了自己,一直等到女兒上大學,生孩子,盡完了“妻子和母親”的身份責任,才終於想到要做自己這件事。

在這裡面,或許還夾雜著很多的遺憾。

所以,透過自駕遊,看到了那麼多壯麗景色,她才會作出如此感慨:

原來人生也可以這麼過,原來人生還可以這麼美好。

我想,大家如此祝福蘇阿姨,是因為她的第二次人生,藏著很多人的渴望。

幸運的是,在目前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讓第二次人生的實現,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蘇阿姨,在網上看到了別人分享自駕遊的經歷,覺得自己也能做這樣的選擇,於是便開始這樣的一次逃離。

而同時也因為網際網路,以及大家自我意識的提升,所以她這個選擇得到了許多人的祝福和支援,也同樣點亮了另一些人的人生。

我想,這個時代給我們傳遞著一個資訊:

無論處於哪個年齡階段,我們都可以對開啟第二次人生有著無限的期待。

最後,祝福每位朋友,不僅在太陽初升時,活得越來越豐富圓滿,少點遺憾。

也祝福大家能夠很好地,開啟自己的第二次人生。END

張罐子,假想非正常人類。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埃爾多安的野望:土耳其雙面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