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戈爾巴喬夫說:“我們與您共同努力的歲月已成為結束冷戰和核軍備競賽、建立兩國之間信任關係的轉折點。彼時所做的大量工作在今天看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我認為我們可以為此感到自豪。”

舒爾茨曾在里根政府內當了六年國務卿,他與戈爾巴喬夫多次打交道,為戈氏和里根簽署《美蘇中導條約》立下汗馬功勞,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削減核武器的條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戈爾巴喬夫對此回憶道,他和舒爾茨多次會面,多次交談,進行爭辯,尋找解決非常困難的問題的方案。 “我們找到了共同語言。”戈爾巴喬夫補充道。

戈爾巴喬夫和舒爾茨都是蘇聯解體親歷者與參與者,尤其戈爾巴喬夫,提到他就無法迴避蘇聯解體這個問題。

從戈爾巴喬夫能給舒爾茨祝壽,並從賀辭中的語氣來看,他對於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自己手上解體的態度是正面的,這自然容易引發不少爭議。

那就來聊聊這個事——蘇聯解體是幸事還是不幸。這是個很宏大的話題,細節一本書也講不完,小院也沒那個能力,只能大概說一下。

一直以來有個說法:當年76%的人投票贊成保留蘇聯,可見蘇聯解體是反民主的。

這其實是個斷章取義的曲解,實際情況是,當年的公投內容是決定是否贊成新聯盟條約,這個條約的主要內容如下:

這樣的聯盟也就是保留個蘇聯的名義,讓吃相看上去好看點,各加盟共和國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國家,原來概念上的蘇聯不復存在了。

即使這樣的聯盟成立,隨著各國各自的發展也早晚被廢除,後來搞出來的獨聯體現在還存在,不也是名存實亡,根本沒什麼作用。

而當時投票者的選擇是76.4%投下贊成票,這不是贊成蘇聯解體是什麼。

看清條約內容,投反對票的才是贊成保留真正蘇聯的保守派,按照計劃新條約將在8月20日簽訂,他們搶在前一天就發動了政變,把戈爾巴喬夫一家軟禁在了克里米亞的別墅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8.19政變”。

這個政變3天就失敗了,因為沒人支援他們,相反政變反而更快速促進了蘇聯解體,既然不想過了大家就乾脆點,別搞什麼名義上的聯盟了,葉利欽在莫斯科站在坦克上演講的那個畫面成為了經典。

蘇聯的經濟

俄羅斯為什麼要贊成分家呢,因為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

在蘇聯解體的前幾年,經濟問題已十分嚴重,根據蘇聯1990年的年度計劃,全年應當要增加600億盧布的消費品生產,但在當年上半年,實際只增加了140億盧布,還不到全年計劃的四分之一。

消費品生產不足,就會導致供需矛盾,所有加盟共和國的肉食、蔬菜供應量都相應減少,其他消費品也不能滿足需求。

除了民生行業,其他各經濟部門利潤也全部下降,如蘇聯引以為豪的工業,各企業利潤是630億盧布,比去年上半年減少38億。

當然這不是一兩年裡才有的問題,蘇聯的國家財政自80年代初就開始出現赤字,到1989年赤字大幅上升,已經達到910億盧布,為了彌補赤字,蘇聯開始超計劃發行貨幣,1991年一到9月已發行了193億,而當年的全年發行計劃才100億盧布,帶來的結果大家都清楚,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自戈爾巴喬夫上臺前,蘇聯的經濟形勢就是經濟負增長,效益上不來。帶來財政赤字降不下來,物價上漲明顯,比如1990年一到九月,土豆上漲16%,蔬菜上漲27%,水果上漲22%,所以戈爾巴喬夫才要搞改革,因為不改不行。

戈氏的改革是失敗的,原因太多這裡講不完。失敗的改革帶來了更多問題,要命的是大家不是沒錢,超發盧布讓居民的貨幣收入迅速增長,遠遠超出了消費品的生產,沖垮了消費市場。

有個資料,70年代蘇聯人民收入增長了80-100億盧布,而僅在1988一年,就一下猛增了400億盧布。手裡有大把的錢,卻買不到東西,尤其是食品這樣的生存底線問題受到挑戰,大家就也顧不上什麼底線了,自然把不滿歸結到蘇聯本身。

為了解決主要城市和困難地區的食品供應問題,戈爾巴喬夫不斷向西方求援,並得到迴應,德法英西意都提供了貸款,歐共體提供了24億美元援助。

1991年美國總統老布什來到莫斯科,與戈爾巴喬夫簽訂《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兩國核武器數量,老布什即刻允諾讓國會透過蘇聯的貿易最惠國地位,以及向蘇聯提供經濟援助。

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但這事實上是戈爾巴喬夫在一年多時間裡與老布什第三次會晤,每次他都請求美國提供經濟援助,可見蘇聯經濟情況之緊迫。

俄羅斯的立場

那麼這和俄羅斯又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去了。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佔全蘇聯面積的76%,人口近1.5億,佔全蘇聯人口52%,並且集中了蘇聯固定生產基金的近三分之二。

以1988年的資料為例,俄羅斯如果按國際價格與其他共和國貿易,可以多收250億盧布,大約等於300億美元。

並且,俄羅斯這個打骨折的收入還有61%要被蘇聯中央收繳,用於其他共和國的發展。

站在蘇聯角度來看,小兄弟大兄弟都是兄弟,大家要搭夥過日子,老大做點犧牲照顧下小弟也是應該的。

道理上沒錯,要是老大家裡有餘糧,分點給小兄弟問題也不大。

但在蘇聯經濟一路下滑的情況下,這個做法就越來越行不通了,因為老大自己也餓著肚子,哪裡還肯資助小弟。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民眾越來越不滿,他們覺得自己過不上好日子就是因為一直被當做了一頭奶牛。

葉利欽在1990年5月16日的俄聯邦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言,他說:就生產勞動率而言,俄羅斯在蘇聯各共和國中居第三位,就用於社會需求費用的比重而言,俄羅斯是最後一位。他強調保障俄羅斯的實際主權,按世界價格同其他共和國進行貿易以擺脫危機。

這實際就是不想跟蘇聯過了。

葉利欽是個政治家,不會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敢說出這番話,正因為他是受到大部分俄羅斯民眾支援的。

當時,俄羅斯的情況和其他共和國差不多,物資供應不足,排隊搶購現象越來越嚴重,居民們的不滿情緒也不斷增長,相應出現了民主激進派,他們是俄羅斯民族主義的代表,曾任莫斯科第一書記、時任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的葉利欽正是俄羅斯民主激進派的老大,俄羅斯的變革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中國的角度

再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下。

或許有人覺得,蘇聯解體讓美國得以獨大,對中國不是好事,因此覺得惋惜。

說這話的人是不瞭解蘇聯存在的時候對中國有多大威脅。

蘇聯的對外政策是大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為什麼中蘇關係會破裂,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它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內政外交政策都必須受它的指揮,服從它的戰略需要。

中國豈是那些受制於人的小國,自然不甘受蘇聯控制。

鄧公曾總結:“我們(中蘇)關係之所以搞壞,為什麼搞壞,就是因為蘇聯要控制我們。”(會見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時的談話記錄,1979年11月14日。)

1958年,中國本來已把軍隊裁撤到了237萬,但到了1965年,反而增兵到了500萬,原因正是中蘇交惡。這個數字到1974年又增加到670萬左右。

增兵不光是讓數百萬青壯年無法投身建設祖國,更需要投入大量財政,對於國民經濟而言,這是個沉重的負擔。

這些軍隊一半以上部署在三北地區,從新疆到東北,都在應對來自蘇聯的巨大威脅。如果算上民兵及配套的工事工廠等等設施,那麼全中國有上億人耗在國防上。

想想那時候的中國有多難,冷戰時期的兩大霸權裹挾著全球互相傾軋。如果不是有老一輩戰略家的眼光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稍有不慎,搖籃中的中國就可能灰飛煙滅。

並且,無論是否承認,不管有沒有蘇聯,美國都是個超級大國,中國處於兩個超級大國夾縫中,我們又不甘受制於人,生存環境能好到哪去。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和話語權降低,更無暇顧及遠東,中國外部威脅大大減輕,才有了97年、03年兩次大裁軍,節省下大筆國防開支,並有了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來發展經濟。

另外,它還間接促進了中國的崛起。

經濟上,中國出口了大量商品到俄羅斯,主要是輕工業品,俄羅斯則出口石油到中國,這是中國工業發展所需要的。

還有軍事上,中國得以購買到一些蘇聯的先進武器,促進軍工發展。

瓦良格號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蘇聯解體,中國是買不到的,那麼航母夢就可能還會推遲。

所以蘇聯存在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南有印度,北有蘇聯,再來個美國,別說卡脖子,手腳都給你捆住了,中國該怎麼發展?

全球的角度

就算不從中國的角度看,站在全球角度,蘇聯解體也是件幸事,因為它使得冷戰得以結束。

冷戰時期,核戰爭就是懸在全人類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最危險的古巴導彈危機時,1962年10月24日上午,就是人類世界最接近核戰的時刻,也是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

當時的核力量對比,美國對於蘇聯佔據著壓倒性優勢,這是更具說服力的威懾。

自此以後,蘇聯拼命發展核武庫,到70年代已趕超美國,在1991年它擁有戰略和戰術核彈頭2.7萬餘枚,其中戰略核彈頭1.1萬枚。

這些核武器能不能毀滅地球不清楚,反正核戰爭打起來,足夠把人類打回石器時代好幾次。

蘇聯解體後,全球核武器數量處於下降趨勢,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資料,2019年的全球核彈頭總數約為13000枚左右,比最高峰時期減少34000多枚。

想象一下,村裡兩個村霸整天扛著槍炮在你家門口互相瞪著眼,路上到處是他們的人。他們丟一顆炸彈就能毀掉整個村子,你要出門上班、下地幹活還能有多少安全感,就算呆在家裡睡覺也不安心。

核武器是大家都比較敏感的問題,它的表現比較直觀,事實上除了核戰這個大家最擔心的問題,蘇聯解體給周邊國家都帶來了一個有利的地緣政治安全環境,世界相對進入了和平發展的一個時期。

經濟全球化也是這麼來的,蘇聯組織的經互會崩潰,世界範圍內經濟體系的對立也消失了,不同國家能在同一個市場做生意,經濟開始全球化。

如果要挑刺,從蘇聯角度來看,戈爾巴喬夫算是個失敗者,當初選他上臺顯然不是為了讓蘇聯解體,他反而加速了這一程序,不然蘇聯應該還能苟一段時間。但從全球角度看,戈氏客觀上對世界有功,雖然這未必出於他初心。

當然,蘇聯這麼個超級大國,解體不可避免會帶來副作用,主要表現在當初的加盟共和國。

但不管事後如何,當時蘇聯的解體是各共和國的人心所向,並不是有人拿槍逼著他們乾的,相反如果戈氏不宣佈辭職,繼續試圖維持蘇聯的話,反倒有發生內戰的可能。

2016年,時值蘇聯解體25週年之際,戈爾巴喬夫接受了採訪,談及當時,他回憶說:

我們當時完全在走向一場內戰,我辭職是為了避免那種結局。

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家裡發生一場社會分裂和一場鬥爭難以想象,蘇聯各地都有各種武器,包括核武器,一旦開戰會導致眾多人死亡和造成巨大破壞。我不能為了自己的權力就讓那種情況發生。選擇下臺我就成功達到了(和平的)目標。

因此,從整體上看,蘇聯解體對世界利大於弊,戈爾巴喬夫向舒爾茨祝壽也在情理之中。

俄羅斯現在混得不算太好,但也遠強於蘇聯解體前後那段日子。確實俄羅斯包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懷念蘇聯時期的人或許不少,但他們懷念的是強盛時的蘇聯,而不是衰弱的蘇聯,這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迴光返照。不信你問問他們哪個想回到吃不上蔬菜,吃不上肉,盧布如同草紙的年代。

就算俄羅斯不甘接受自己現在的段位,想要重溫蘇聯強大時期雄霸天下的王者感覺,卻也不會想回到蘇聯沒落時期的悽風苦雨。

還是普京一句話說得好,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誰對於蘇聯的解體不感到後悔是沒良心,誰想要回到蘇聯時代是沒腦子。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解決茶行業扶貧痛點,小罐茶做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