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慢慢走的話,毛驢也能馱著東西到拉薩。”  

  龍勇誠(左)與獵人餘建華 中山大學供圖  這是198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工作的龍勇誠,初到雲南時學會說的第一句藏語。  冥冥之中,這成了他30餘年致力於研究、保護野生瀕危物種滇金絲猴的真實寫照。  歷經萬難終與滇金絲猴見面  滇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冰川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帶之中,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無懼寒冷和食物短缺等惡劣的自然條件,生態行為十分特殊,是除了人以外,分佈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被稱為“雪山精靈”。  1983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滇金絲猴保護區——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此正式拉開了對珍稀瀕危動物保護行動的序幕,龍勇誠就是從那時起開始了“雪山精靈”的探尋之旅。  摸清滇金絲猴的地理分佈,是龍勇誠等人要完成的首要任務,但以往數撥研究人員都因異常艱苦的自然環境無功而返,工作人員甚至都沒見過滇金絲猴的模樣。  “那我就要做些沒人做過的事,這樣才有成就感。”為了摸清滇金絲猴的分佈地點和種群數量,龍勇誠和助手揹著大行李,行走在沒有路的懸崖峭壁上,還要從山下僱馬幫,馱運尋找猴群所需的食物。  在尋找滇金絲猴的途中,和“死神”擦肩而過是稀鬆平常的事。1989年4月的一天清晨,龍勇誠和同伴前一晚從借宿的村莊出發,突然大雪襲來,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行進速度。艱難前行中,疲憊不堪的龍勇誠和同伴,不得不多次休息、略作調整,原本計劃7小時便可返回營地的路程,足足走了15個小時。“幸好當時沒有停下來,不然可能會凍死在半路上。”如今回想起來,龍勇誠還是一陣後怕。  數載辛勤付出,龍勇誠終於等來了“雪山精靈”的迴應。  1989年的春天,漫天大雪,已在老君山守了30天的龍勇誠,初次遠望到了日思夜想的滇金絲猴群;1990年11月,他與助手在原始森林中苦守3個多星期後,終於在糧草耗盡前,發現了一個近300只猴子的大型滇金絲猴猴群;1992年6月4日,世界上第一張滇金絲猴的野生照片被龍勇誠拍了下來……  像是在沙漠中看到綠洲,拍照的那一刻,龍勇誠眼含熱淚,和同伴們相擁。1994年,在龍勇誠的堅持與努力下,分佈在雲南、西藏的約1500只滇金絲猴全部被找到,相關研究成果被整理成學術論文並發表,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說服當地獵人“改邪歸正”  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僳僳族自治縣塔城鎮響古箐這片世外桃源裡,生活著約70只滇金絲猴,其中一部分內猴猴群,是龍勇誠特意留在這裡的,供科研人員研究與大眾觀賞,這樣的安排和當地一位老獵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滇西北地區曾有一些獵人,餘建華便是其中一位。他是一等一的狩獵好手,卻是滇金絲猴的“天敵”,更是保護區人員重點“監管”的物件。為了說服餘建華“改邪歸正”,保護野生動物,在大學期間有過當獵人經驗的龍勇誠,每天帶著餘建華去觀看猴群,給他講述猴子家族的悲歡離合。  漸漸地,餘建華與滇金絲猴之間的感情開始升溫,也慢慢感受到了“雪山精靈”的可愛。餘建華甚至跟龍勇誠說,他成了滇金絲猴的守護神,要與“雪山精靈”相守到80歲。為了更好地觀察、研究,龍勇誠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共同將幾個猴子家族留在響古箐,餘建華和其他獵人便當起了保護員。  1999年,維西僳僳族自治縣滇金絲猴群所棲息的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被納入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範圍。二十多年來,護猴隊員們在無比陡峭的雪山深林裡,跋涉幾十萬千米,克服了難以言說的艱辛,終於全面掌握了滇金絲猴群的基本活動規律,真正實現了對這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管理,在中國乃至世界大大提升了滇金絲猴的知名度,激起了公眾對其保護的熱情。  “我喜歡聽快門聲,因為精美的滇金絲猴照片會以各種方式傳向四面八方。”龍勇誠說,“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滇金絲猴,為它們捐資捐物,我在夢中都會笑醒。”  截至2019年5月底,在維西僳僳族自治縣與德欽縣交界處生活的大猴群猴子的數量超過了1000只,它們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滇金絲猴種群。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滇金絲猴的數量接近2500只。2018年底,龍勇誠團隊結束了第3次滇金絲猴全境檢測專案,滇金絲猴“戶口普查”結果顯示,與30年前相比,整個種群數量增長了一倍多。  龍勇誠用“所有的夢想都會開花”和“任重道遠”來形容自己的護猴事業,而“雪山精靈”也在用生生不息的繁衍,回報著龍勇誠和它生活的這片淨土。

3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未來兩週,桃花應驗,無需閃躲,真愛攜風來,直逼良緣,餘生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