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接上篇文章。“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一句是倒裝句。倒裝句是指:為了強調、突出等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 這句話用正常語序讀出來是這樣的:“舍利弗: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是諸法空相。”

諸法空相,意思就是:諸法無所得。就是說:空性不生不滅。為什麼無所得?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順便說一下後一句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大概意思就是“透過表象看到本質”。就好比某天你突然醒悟:原來一直被你當玻璃球玩的小物件是顆價值連城的明珠。

“相”這個詞的本義是察看,是一個動詞。用做動詞時讀一聲。表示對某種標準的認知。比如“相親”這個詞,相的是有沒有親切的感覺。這個“親切”就是某人心裡的標準。這是妄立的,所以是虛妄的。若是符合標準就叫相中了。“中”讀作四聲,意思是和標準吻合。

所有事物在人心的衡量下,都有兩種狀態。也就是一種二元對立的認知。比如生滅,比如垢淨,比如增減……。這些都是人的主觀感受。在物理世界裡是沒有這些東西的。比如同樣一個女子,在相親中被兩個男士評價,那麼兩個人得到的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因為這個評判結果是人心的印象,所以也只是一種“相”,這時這個“相”讀四聲,指察看後的結果。這個結果在人心中,是主觀上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注意這裡的用詞,“凡所/有相”指的是一種顛倒性的認知。舉個例子,你說一朵花不漂亮的時候,要明白:不是花不好,是你的心裡覺得不好看。“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相,分為名相和色相。如果說名相是抽象化符號的話,那麼色相就是具象化符號。就是說人會把覺察到的能量振動,用自己的方式顯化出來。比如同樣的交通訊號燈,在色盲證患者的眼裡和正常視力人的眼裡是不一樣的。這是同類間的對比。如果是鳥類和人類相比,那麼差距就更大了。每個物種都有一套自己的認知方式。但總的原則是不變的,就是以虛就實,以妄顯真。

你所觀測到的一切,只是心識對各種振動的反應。若是把心比作明鏡臺。那麼不論影像如何變化,其本體是不動的。注意:這是比喻,不可執著。六識合而為心。什麼是識?根塵相觸生識。就好比木柴摩擦生熱後會起火。火的本質是木材燃燒的能量。識也如此,識的本質也是能力的體現。

“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這句也是倒裝句。法身無形無相,其性為空。過去、現在、未來、這是三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從本質上講是沒有時間的。時間只是人的虛妄性認知。打個比喻:在投影儀投射的影像裡什麼都有,但是從源頭上來說什麼也不是。這個比喻和“明鏡臺”一樣都不夠準確,也無法準確。只能起個引導的作用。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幾句和上面幾句要表述的意思是一樣的。實相無相。

講到這,應該就差不多了。語言的侷限性決定了其必然不能把真相描述出來。所有文字只能指路,彼岸還需自己去實證。

答案也不重要,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和上學一樣,人們在學校裡學的也是方法,理論只是起個指導的作用。學習的好不好,在考場上試試就知道了。當然,真正的應用還是在生活中。真正的試煉也是在生活中。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不論你感悟到了什麼,“能用”是最起碼的標準。

若是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照樣不知所措。或者不合心意時便惱羞成怒。甚或是:在別人有不同意見時,只看的到見解的不同,自有考量且覺得高人一等。卻不往自心處觀照。若是沒有平等心和慈悲心。你所理解的東西也不過只是想象罷了。

2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月下旬,思念搖擺,紅鸞動情,舊情訴愛,緣分命定,白頭結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