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大多數年輕父母來說,孩子生出來給老人帶,那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尤其是二胎以來,老人帶孩子非常常見,由此也將三代人的關係演變的更加複雜,有的從此家和萬事興,關係更加融洽。但有的因此雞飛狗跳,不共戴天。
縱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為了孩子,為了一家人過得更好!
但是共同的目標,卻沒辦法把一家人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起使,這大概就是幾代人無法擺脫的宿命。
小李是兩個兒子的媽媽,但是平時她和老公上班都是在縣上,這就意味著幾個星期和一個月不回家的夫妻倆,根本沒辦法照顧孩子,而公公婆婆成了他們得不二選擇。
從大寶出生,婆婆就來幫他們。照顧孩子,公公就在附近找了一份看大門的工作,至於他們是不是負責任的公公婆婆我不知道。
但是,我看到的是,每次我帶著二寶去接送大寶的時候,就看到小李婆婆一手抱著小寶,一手拉著大寶。
在很多人的思維意識裡,帶著二寶接送大寶不是什麼稀奇事,但是作為一個一拖二才兩歲,就已經三十多斤肉嘟嘟的“小糰子”來說,確實不容易。
每次看到老人家一手抱著三十多斤的二寶,一手拉著六十多斤的大寶。在背影看來,除了老人是纖弱的,兩個寶貝都是壯壯的。
我無數次在心裡感慨,這阿姨怎麼比我的精力還好。
我以為這樣的婆媳之間不會有紛擾,只會有感恩和彼此體諒。可事實不是如此。小李在一次見面中跟我哭訴:
婆婆一天到晚,手機不離手,影片刷個沒完沒了,哪怕是帶孩子在外面也是如此,她快瘋了。無數次她都擔心孩子就會被婆婆搞丟了。所以她準備提前送二寶去幼兒園,哪怕是太小受罪,也比丟了好。
是啊,“她快瘋了”,這樣的婆媳相處雖然別人看起來完美,實際兩個人一個人心累,一個人身累,雖然她也感恩婆婆付出,但是提心跳膽確實現實存在。
雖然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相處起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可以被解決,可有的問題,就像是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人生的事情,總是具有兩面性,抱怨從來不能解決問題,要看一個人如何選擇?就像帶孩子這件事,如果真的分身無術,必須要老人幫忙,那就要接受老人帶孩子會出現不能讓自己滿意的那一面。
如果自己真的容不下那個有缺陷的一面,那就婉拒老人的幫助,自力更生,努力克服自己所面對的所有問題。生活即使狼狽,也要堅定的向前,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
大寶出生的時候,我跟隨大眾常態,覺得老人帶孩子是順其自然的事情,這樣我們就會有更多的事情投入事業,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一起帶孩子幾個月之後,我發現我們之間有太多價值觀和消費觀念的不同,另外還有小姑子處處掣肘。
而長者為尊的觀念,讓我處處隱忍,隱忍的結果就是我的身體出了問題,調理了很久才好轉,那個時候,我意識到這樣的處境對我、對孩子、對整個家庭都不是很好的現狀。
我選擇和先生商量,搬出去分開住,即便是先生工作外調的那兩年,我情願一個人帶著孩子風裡雨裡,也不願意再過那種關係複雜的生活。
之後即使二寶出生,我經歷生死一劫,也從來都是自己帶著兩個孩子,當然還有最忙亂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弟弟弟妹們的大力支援,甚至弟妹請假幫我看孩子,這都是我放在心裡的記憶。
我的理念就是:性格不合,不必相融。各自安好挺好的。
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多辛苦都心甘情願,照顧老人天經地義,老人有需要盡力而為就好。
在孩子出生後,確實會有一段時間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生活,但是老人帶孩子,也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要不然得不償失,就沒有意義了。
1、能夠包容老人帶孩子的不完美
其實,每個人帶孩子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只是無論是孩子父母也罷,還是老人也罷,總會忽略自己的不足,而放大別人的不足。
如果在相處中能夠磨合,接受彼此的不完美,能夠相互包容,那樣的狀況下,老人幫忙帶孩子也沒有啥不可以。
2、有“兒孫自有兒孫福”理念的老人
有一種老人會有這樣的理念,“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如果不需要幫忙,自己不會強行干涉,如果孩子有需要,自己也會盡力而為。
至於孫輩的教育本來就是兒女的事,自己也不能陪伴一輩子,所以能夠配合兒女,按照兒女的教育理念來搭把手。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情況,兩個女兒都是公婆帶的。她的公婆覺得孫女就是兒子兒媳婦的事,自己退休帶帶孩子,也是享受天倫之樂,而且配合兒子兒媳婦的教育節奏,也是為了孩子,所以情願當綠葉來陪襯兒女。結果就是他們的關係很融洽,令人羨慕。
3、老人身體狀況允許
在請求老人幫忙之前,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老人身體允許,老人辛苦一輩子,年紀大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讓幫忙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優先考慮老人的身體狀況。
因為老人身體狀況不樂觀,不但讓自己更加遭罪,而且也會因為身體狀況問題,心有餘而力不足,帶不好孩子。
總之,對於每對父母和家中老人來說,孩子都是大事,儘量協調,實在不行,就權衡利弊決定。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給孩子一個家和萬事興的成長環境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