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秦賦》的熱播,我們熟悉的人物,一個個上線,那種熟悉感撲面而來,一個個歷史書上的人物,就這樣出現在你面前。
能能親身感受到兩千多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統一之戰,感受到秦人那種不斷奮發的精神,感受到文臣武將各個佩劍的尚武精神,這才是我們民族原本該有的樣子。
隨著趙姬被幽禁,呂不韋被放逐,嫪毐被車裂,嬴政的前半生就這麼過完了,許多人物下線了,同時也有許多人物上線,大家最不願意看到,也是最討厭看到的一個人還是上線了,他就是趙高。
一個完全憑一人之力毀滅了秦朝的人,一個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惡名昭彰成語的人,一個如此討厭的人,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毀了大秦的呢?
(01)真假宦官《大秦賦》有點高開低走的意思,尤其是裡面的宮鬥戲有點多,很多人調侃說這個簡直可以改叫“大情婦”。
也有人更絕,說這部劇前面演的是假寺人嫪毐,後面演的是真寺人趙高,乾脆改名叫做大型史詩級歷史劇《真假侍人傳》,不得不少這屆網友真不好帶。
但是這個題目還真說到點子上了,真假寺人,這是一語雙關的詞,嫪毐這個太監是假,但趙高這個太監就是真的嗎?
關於趙高是不是太監的問題,目前是有爭論的,當然結論無非就是是與不是,但不管這個人是不是太監,關於他的出身卻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出身極其地位,屬於犯人之後。
《史記·蒙恬列傳》中說:
趙高者,諸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趙高這個人,因為母親的緣故,整個家族都是宮裡的罪奴身份,世代都很卑賤,但偏偏趙高這個人非常勤奮好學,這也許就是上天派下來玩死秦朝的吧。
一個出生在秦國罪奴身份的人,因為勤奮好學博聞強記,同時又精通律法,在秦國這個比較看重律法的國家,開始被秦始皇看重,做了中車府令。
趙高被當做是太監,跟他的官職很有關係,古代官職中,凡是帶這個“中”字的,早期都是皇上身邊的人,也就是太監才能擔任的官職,屬於皇帝的私人班底,一般也被稱作內廷。
這個內廷是與丞相所代表的外廷相對的一個該I概念,我比較傾向於相信趙高是宦官出身,因為後面的一系列行為都表明,趙高與二世的關係,還有他拍馬屁的能力,絕對不是一個正常人能夠做到的事。
比如說趙高曾經有一次犯了事兒,蒙毅判了趙高死刑,這要是普通人或許小命早就到這兒了,但趙高絕不是一般人。
史書中寫,“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這段話很值得玩味,在法度森嚴的秦國,人才非常多,但秦始皇偏偏以趙高會辦事,而赦免了他的死罪,而且還官復原職。
這種不尋常的舉動,反應出趙高能做的事,一定不是尋常的事,而皇帝身邊需要做不尋常事的人,往往就是太監,要不然外朝有能力的官員,那絕對是一抓一大把,幹嘛非要冒著打破法令的風險赦免趙高呢?
(02)指鹿為馬的真相指鹿為馬是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太史公的原文非常直白,完全不用翻譯: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這裡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細思恐極,恐的不是趙高的權勢,而是秦二世對他趙高的態度,這裡面隱藏著秦二世一生的悲劇,乃至整個秦國的悲劇,那就是秦二世終其一生對趙高都是無條件信任的。
在這個故事裡,秦二世不是小孩子,他是一個成年人,是秦始皇最小的孩子,繼位的時候已經21歲了,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成年人了。
這裡不是說趙高權勢熏天指鹿為馬,他不是張居正掌權,皇帝是個小孩,你說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但這個時候秦二世已經成年了,而且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他跟趙高之間的對話就是,他笑著對趙高說,這個東西他是鹿不是馬。
趙高這個時候的對話,很像我們小時候跟別人吵架或適當打賭,誰都無法說服誰,那就找人來問問,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有的人為了順從趙高就說這是馬不是鹿,當然也有直言的,後來被趙高找個理由給法辦了。
這裡面,胡亥可是皇帝呀,他的意見才是一言九鼎的,但是這件事他依然還是選擇相信了趙高,大臣們也能從這件事中看出來,現在這個皇帝跟始皇帝完全不一樣,他對趙高那簡直就是言聽計從。
胡亥為什麼會這樣,這大概只能從胡亥的說過的話中去找,《史記李斯列傳》裡有這樣一段話胡亥的自述:
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很小的時候,親人就不在了,什麼都不知道,一切的東西都是趙高教我的,我不信任趙高,還能信任誰呢?
一句話點名了,秦二世胡亥簡直就是把趙高當做是父親一樣看待,更能看出趙高的身份一定是個太監,不然不可能字胡亥很小的時候,就能陪伴他身邊,尤其是身邊沒有親人只有趙高,這種親密關係也就只有太監才能做到。
歷史上一直陪著太子後來翻身有權勢的太監很多,萬曆時期的馮寶就是一個例子,從小陪著萬曆皇帝玩耍,長大了當然是隻聽馮寶一個人的。
這種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特殊關係,對於封建時代的君臣關係來說,簡直無解,因為在孩子心理,滿嘴仁義道德教他讀書寫字的大臣肯定是壞人,只有陪他玩逗他開心的太監,才是真心對他好的人。
(03)千古罪人如果故事進行到這裡,那趙高頂多算是個,藉助皇上上位的太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很多。但趙高能的壞,絕對在太監中能位列第一,因為他的破壞力實在太大了。
我們來看看,趙高是如何一步步徹底葬送了秦帝國的,秦人奮鬥了幾百年,六世餘烈才有了對六國的優勢,在加上後面皇帝大臣名將們的努力,統統都比不過趙高一個人的破壞性。
我們甚至都有理由相信,趙高是對秦國抱有最深的敵意,他這一步步完全就是要徹底搞垮的秦國的節奏,如果有哪個腦洞大的編劇,搞一個趙高傳出來。
就是描寫趙高從小就是秦國的罪人身份,卑賤的身份和家族出身,讓他立志毀了不可一世的秦國,這樣的故事除了心理描寫需要杜撰之外,其他故事完全不需要編,歷史事實就是這個樣子。
趙高搞垮秦國層次分明,先是奪權,秦始皇巡遊天下病死途中,明知道秦始皇的意思讓公子扶蘇繼位,但趙高改了遺詔,讓能力非常差的胡亥繼位的,順便逼死了扶蘇和蒙恬。
逼死秦國駐守北方的大將軍蒙恬,秦國相當於少了一條胳膊,如果是一般的太監,事情到這兒也就結束了,但趙高沒有停手,很快他又用手段搞死了李斯。
公允的說,李斯並不算是特別壞的人,從基層公務員到權力的巔峰,李斯走的很實在,說實話就算秦二世無能,外朝只要有李斯在,秦朝也不會亡的那麼快。
中國歷史有個規律,權臣往往也是能臣,他們治理國家非常有一套,完全沒有迂腐的空談,李斯被夷三族,秦朝又一次失去一條手臂。
接著就是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幾乎殺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讓秦朝宗室消失殆盡,這也就造成了後面天下大亂,沒人真心的為秦王朝辦事的原因。
因為宗室才是最後能夠堅守的力量,誰都有退路,包括天下大亂後,曾經力挽狂瀾的章邯都有退路,因為他可以投降,但是宗室往往沒有退路,投降也意味著一無所有,因為新王朝不可能讓你接著當宗室。
趙高藉助胡亥,殺光了秦始皇所有的親人,這種事兒歷史上也就只有劉宋時期的皇子們幹過,甚至說出了不願生在帝王家這樣的話,但凡大一點的朝代,沒人幹出這樣的事兒,趙高的心那不是一般的恨,秦二世不是一般的糊塗。
殺光了所有的親人之後,面對天下的叛亂在,趙高還不滿意,終於對胡亥痛下殺手了,趙高面對要殺自己的閻樂,嘴裡一直說著自己想活,而且一直說要見趙高,直到死胡亥都沒能看清趙高,還對趙高抱有幻想。
至此,趙高把能殺的都殺的,大將丞相宗室,最後是皇帝,這如果是一場復仇,那絕對是精彩絕倫的一個故事,不管怎樣,一切都改該結束了。
為什麼說是無奈呢,因為把宗室都殺完了,從後面趙高被殺來看,子嬰肯定不是趙高的最優人選,無奈皇位只能姓嬴,誰讓前面沒留幾個聽話的宗室呢?
趙高死了,死在了子嬰的手裡,子嬰在位四十六天後也退位了,最後被項羽殺了,至此秦國曆代先祖經過無數人的努力,統一了天下,最終短短几十年不但失去了天下連秦國的宗廟最終也沒有了。
秦國滅六國,六國滅了,沒多久秦也滅了,諸侯國的存在時間少的也得三四百年,最長的燕國八百多年,最終全都灰飛煙滅了。
這或許真的是天意,趙高就是下來滅了秦國的,自此秦國國祚徹底斷了,中國進入了嶄新的時代,諸侯之國再也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