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霞
小時候,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考上劇團當演員。七十年代,學校的文藝宣傳隊十分活躍,每次排好節目都要被老師帶著,坐在拖拉機上到方圓村莊巡迴演出,雖然很辛苦,但是樂在其中。
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劇團要在我村學校招人,我央求母親允許我報名參加招考,可是媽媽卻說,劇團太艱苦,怕我身子骨受不了,因而不讓我考。可偏偏就在那時,同學吉有芳憑藉她過人的天賦,考上了縣劇團,同學們羨慕,鄉親們驕傲,我自己更是眼紅!可母愛難違呀!
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之後沒幾年,又開始從初中學生中招收師範和幼師學生。當時初三的我輟學在家,照顧生病的奶奶。然而,母親總是不甘心讓我就這樣在農村呆一輩子。那年,從永濟(當時爸在永濟工作)侍候奶奶一個月回來後,同學、閨蜜、夥伴們都到家來叫我去上學,說現在能考中專,你又學習那麼好,很有可能考上,再加上媽媽一再勸我,就這樣,在大家的好言相勸下,我毅然重返校園,踏上了艱辛而充滿希望的備考徵程。
雖然因照顧奶奶耽誤了幾個月學習時間,但是,由於我後來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奮戰,即便是大年初一,我依然旁若無人地趴在坑桌上認真學習。尤其難忘的是教我初中數學的吉老師,他將手中能用的複習資料毫無保留地統統給我用,每隔兩天就給我出一份題,讓我練兵。從而使我短時間內數學成績突飛猛進。
苦心人,天不負。1982年我以筆試、面試全縣第一名的成績順利考入了多少女孩夢寐以求的運城幼兒師範學校。記得在幼師裡,音樂老師教我們學唱戲,走臺步,我的唱腔、動作,總是會被老師無數次地表揚。每逢佳節,班上搞慶祝活動,我也總會被同學們一哄而起,要求唱段蒲劇。只可惜,我每次只能唱幾句耳熟能詳的小段子。
參加工作後,我簡直成了戲迷。我住的人民路學校家屬樓,與河東劇院近在咫尺,我逢戲必看,看得有滋有味!市電視臺的《蒲鄉紅》和之後改版的《陽光戲苑》欄目,我集集不落,看得如痴如醉!而且平時總是模仿學唱蒲劇名家武俊英、景雪便、吉有芳、任跟心、賈菊蘭、李小芳、蘇鵬和眉戶名家許愛英、閆慧芳、趙梅的段子。
人民路學校每逢“教師節”或者慶“元旦”,都會組織全體員工開座談會,大家圍坐在大會議室裡,一邊談笑風聲,一邊欣賞著老師們各自帶來的精彩節目,每每這時,我也會唱上幾句武俊英的《送女》“初一盼來,初二盼,初三初四身不安......”或者是哼幾句《蘇三起解》中的“蘇三離了洪洞縣,信步兒來在大街前......”雖然只會短短几句,但也常常會博得老師們的熱烈掌聲。
今年疫情期間,在家閒著無聊,幸得被小學時的老同學,同樣是愛唱戲的保蘭吸引到了抖音裡,這下一發不可收拾。起初,我抖的都是自己喜歡且熟悉的段子,雖然只能對口型,但是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也總算是過了把戲癮。
後來,在抖音平臺上發現了一個叫“戲要知音聽”的抖友,釋出了學戲的影片,才知道原來也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戲迷都有老師教了。所以,我就開始四處瞭解、打聽、參與。後來,堅持在網上跟著運城市蒲劇團的張志勇老師學唱蒲劇。張老師從戲曲理論知識開始教起,又一句一句地示範唱腔,讓我這個只是戲迷,不懂戲劇理論且不會發聲的門外漢逐漸入了門。
現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由老師教到自己學,再到大膽地回老家院子裡和著音響或者村民樂隊唱,甚至受邀到村裡的戲臺上給村民們演唱。特別是蒲劇《楊玉環》《山村母親》《莊戶人家》《土坑上的女人》和眉戶《安安送米》《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村官》裡的部分段子,我已能嫻熟自如地演唱了!
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我感覺自己進步還是蠻大的,從起初的心情緊張、唱腔生硬,到如今的神態自若,漸入佳境!抖音網友們也戲稱我為“下了講臺上舞臺”。
總之,在今後漫長的退休生活中,我為自己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玩的事情,當戲劇演員的"梨園夢"正在變為現實。願所有退休人都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的理想歸宿,開開心心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作者:史紅霞,女,出生於1965年4月8日,中共黨員,稷山縣清河鎮清河村人,運城市人民路學校教師。1985年畢業於運城市幼兒師範學校,後進修山西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曾任稷山縣縣直幼兒園副園長,運城市人民路學校附屬幼兒園園長,人民路小學年級主任等職務。先後榮獲運城市勞動模範,山西省教學能手,山西省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