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西伯利亞是整個亞洲北部地區的統稱,也是近代以來被沙俄,蘇聯掌握的一塊兒地區。由於終年嚴寒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都不認為是能夠真正發展大農業的地區。在沙俄時期甚至很多人將西伯利亞地區與英國在海外殖民的殖民地相類比,甚至不認為此地是自己的本土。

但是在蘇聯時代西伯利亞地區完完全全成為自己的領土,並且對其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開發。從表面上的資料來看,蘇聯透過對西伯利亞的開發,重新獲得了四千多萬頃的可用耕地,但是最終無法解決蘇聯糧食不足的問題。

其實對於西伯利亞的征服和開發,早在沙俄時期就已經開始,近代的俄國是從莫斯科公國演變而來,在伊凡四世統一公國自稱沙皇,也開啟了對外征服擴張的政策,當時的俄國勵志作為一個歐洲強國,因此向北部西北部,西部,南部進行多方擴張,但最終收效甚微,不是遇到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被迫後撤,就是因各種自然阻隔而無法實現長期擴張。

自16世紀先後出現了兩次向東擴張的高潮,結果是沙俄佔領伏爾加河到烏拉爾山之間的廣大地區,緊接著又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到了西伯利亞平原,完成了對整個西伯利亞的征服。沙俄在對西伯利亞征服的過程中帶有極強的掠奪性,給一些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這是毋庸置疑的。

沙俄用武力強迫合併了這些土地,對於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人口而言,也是沉重而野蠻的經濟剝削,破壞了西伯利亞人民的文明和生產力,但是它也造成了另一個征服,後果就是加快了西伯利亞地區的社會發展階段演進。以前這些地區大多處在奴隸制和原始部落發展時期,而俄國人的到來客觀上加速了生產力的形成,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這經濟發展的基本是完全一種沙俄的意志進行的。

到了17世紀,俄羅斯人才開始逐漸遷移到西伯利亞地區生存生活,也開始了對西伯利亞早期的真正開發。當時定居於此的俄羅斯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徵集的人員,他們被派到西伯利亞地區,一直駐紮在西伯利亞的各個地區保衛邊疆,這些軍人包括很多罪犯,囚犯,政治犯,還有戰場上俘虜的多國民眾。同時也對國內進行打擊,很多領主貴族也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

他們只能在此地艱苦奮鬥養活自己,尋求生存,但同時他們所有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近乎一半以上都要上繳國家。他們的到來帶來了最初的生產力,西伯利亞的農業開始發展。沙俄在此地完全進行封建專制統治,雖然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但是農民的地位和奴隸沒有什麼兩樣,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農業發展也很緩慢。

對於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根本無法做到長期有效的開發。十月革命以後,沙皇專制統治被推翻,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經濟開發也進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軌道,並且成為蘇聯工作的長期任務。從1928年開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就受到了蘇聯政府的重視,派遣了大批工人,運輸了大量工業裝置,新建了大批新興工業產業,促成了西伯利亞的第一次經濟繁榮。

但是這些繁榮一定層面有著戰略性的思考,畢竟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大後方,更多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工業基礎不受外國影響,但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農業發展卻還是沒有建立起來,赫魯曉夫當政時期,開啟了對西伯利亞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墾荒行動,透過大面積的種植包括玉米在內的很多農作物,基本改變了西伯利亞地區的農業面貌。

在蘇聯曾經的領導人看來,因為西伯利亞在沙俄時期的開墾失敗,所以列寧認為這些地區是不利於發展農業的,但是斯大林和赫魯曉夫不這麼想,他們把鬥爭的思想引入到了對西伯利亞開發的過程當中,一定程度上將很多俄羅斯人送到西伯利亞,甚至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開發西伯利亞。在他們看來,不存在西伯利亞無法開墾的事情,只存在偷懶問題。

不過由於之前的國際封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西伯利亞的開發遲遲無法大規模進行,一直到1953年赫魯曉夫執政以後,由蘇聯過分重視工業忽視農業而導致農業長期落後的體制弊端使得糧食危機暴露出來,1953年有遇上大旱災,使得糧食問題更加突出。赫魯曉夫是一個在烏克蘭待過的人,他親身體驗了1946年人吃人的人間慘劇,於是決定動用緊急措施發展穀物生產。

最重要的地區就是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對農業發展的緊急和大規模措施確實在短期內取得了效益,擴大了穀物作物的播種面積和穀物產量,但由於缺乏科學安排,急於求成,再加上西伯利亞地區的惡劣條件,導致墾荒運動最終失敗,赫魯曉夫不久下臺。

勃列日涅夫曾經客觀評價了這一次西伯利亞開墾運動,在他的回憶錄中強調千百萬蘇聯人為了祖國的未來,在荒地上進行著土地革命實驗,他們用最新的歷史成果,發展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的生產經驗,開墾荒地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並在短短三年中,為國家拓展了3200萬公頃以上的土地,為後者提供了寶貴經驗,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證明了西伯利亞地帶不適合種糧食。

正是因為這一次大規模的墾荒運動,蘇聯的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投入到了一個最終失敗的墾殖運動上來。所以在此以後,蘇聯很難再拿出更多的國家資源投放到西伯利亞的這些地區。不僅是領導人反對,包括民眾和蘇聯官員也一致反對不應再對一個無法發展起來的地區投入更多的國家資源,之後的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集中化的節約經營農業,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大發展告一段落,但是工業卻持續進步。

當時很多大型拖拉機廠在西伯利亞地區建立,蘇聯看中西伯利亞地區的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而非在西伯利亞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開墾,因為代價太大。此外,對於已開墾的農業農田,蘇聯也進行了妥善處置,並沒有荒廢,同時蘇聯也生產了世界範圍內最大噸數的化肥產量。

以保證在以開墾的地區持續為蘇聯進行農產品供應,但問題在於西伯利亞地區凍土層甚多,而且沼澤,湖泊,森林眾多。西伯利亞不同地區的土壤土質質量也有很多不同,所以在當時由於粗獷的種植以及化肥的盲目使用,不僅使得土地肥力流失,而且也無法對於土地肥力工作問題進行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化肥,又進一步造成了生態危機。

除此之外,對於西伯利亞農業的開發,農業勞動力的缺乏和不穩定一直是蘇聯開發西伯利亞的主要問題,這也影響了蘇聯經濟發展。西伯利亞自古以來就是土地人煙稀少,分佈不均衡的地區,隨著東部地區的開發,蘇聯的經濟確實開始向東部分移動,而東部人口也迅速增加。但是這並不能夠適應國家對於西伯利亞的相應政策,土地勞動力依然不足,這給西伯利亞地區的開場哨聲很大困難,尤其是農業地區。

由於蘇聯對於農業人口的工資,城鄉差別甚大,甚至最高工資也只有工業工人的80%,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成為農業技術人員,更不願意留在西伯利亞。他們寧可轉行尋求更低的工資,而進入大城市,也不願意為西伯利亞的開發耗費自己的青春二十多年。西伯利亞地區的農業生產一直低於全蘇聯的平均水平以下。

同時在農業領域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比較薄弱,蘇聯照比剛成立之時,技術基礎雄厚很多,但是在工業機械化方面,只達到總目標的百分之四十多。後期的勃列日涅夫執政,試圖解決以上諸多問題,實現農業機械化,化肥化,水利化,並且通過了一項長期改良土地計劃,這時候的戈爾巴喬夫把改革重心從經濟轉型政治,很多農業發展措施都流於空談。

可以說西伯利亞是沙俄和蘇聯的寶貴財富,但是對於這一財富的使用成本卻奇高。蘇聯解體前,西伯利亞農業和工業的發展速度也一直低於蘇聯整體平均水平,並且成為耗費蘇聯眾多人力物力資源的一大陷阱。

2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男9女與1女32男的荒島生存,直擊赤裸裸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