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秦賦》鬧騰到50集,嬴政終於完成了他走向霸業的第一步——手握王權。

但很多網友也會發現,這怎麼和我們期待的劇情不一樣啊?

嫪毐為非作歹的時候,嬴政縱容他是為了先讓他膨脹,到一定程度之後,再誅殺他,順便牽扯到呂不韋,讓殺呂不韋的罪行看起來更加順理成章,證據確鑿。

然後,再趁機處死呂不韋。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嫪毐反了,還差點成功了,李斯也從他口中得到了秦王想要的口供,按照正常思路,下一步是不是應該呂不韋挨刀了。

可問題是人家不但沒有挨刀,還以平叛有功的理由活得好好的。

手中的權力雖然交還了,還是有很多大臣對他馬首是瞻,27名被他兒子煽動的大臣,冒著被砍頭的風險去章臺宮請願,希望嬴政把太后接回咸陽,結果他們就真被砍頭了。

這是殺雞儆猴啊,呂不韋肯定會坐立不安。

但,讓人大跌眼鏡卻是嬴政的兩句話。

“寡人身邊少了一個可以相知相敬的良師”

這句話是在華陽太后宮裡說的。

宗室鬧事,27名臣子為趙姬求情,嬴政把呂不韋從咸陽趕了出去。

其實,嬴政何嘗不想讓呂不韋徹底離開他的視線?

只是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表現得太小家子氣,呂不韋畢竟是先王臨終前託孤的重臣。

他不想被後世指指點點,所以藉助嫪毐之事只是把呂不韋手裡所有的權力都收了回來,而沒有治罪。

很多網友覺得,既然等著嫪毐膨脹到收不住野心而叛亂,是為了牽涉到呂不韋,現在目的達到了,為什麼不殺了他?

這或許就是嬴政從他第一個老師申越那裡學到的帝王之術。

他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沒有必要再殺掉對他父子有恩的人了。

所謂殺人誅心,嬴政不殺呂不韋,是讓呂不韋感念他的好,順便再想自己究竟哪做錯了,讓君王如此猜忌,想清楚之後最好因為慚愧而自我了斷,才合了嬴政的意呢!

所以,呂不韋很清楚,讓他回到封地是大王對他最後的恩賜和寬容。

嬴政做完這件事終於長出一口氣,他終於從真正意義上擺脫了呂不韋,至於死不死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天,嬴政去了華陽太后宮裡,名義上是和祖母談心,實際上他別有用心。

他告訴祖母呂不韋走了,他的身邊又少了一個可以信賴的良師益友。

華陽老太婆多聰明啊,她從這句話裡聽出了大王對新任丞相的不滿意,但她卻不能明說,只能假裝沒聽懂,問了句:“羋啟不好嗎”?

嬴政表示,羋啟的才幹不輸於呂不韋,但缺少呂不韋的風度。

華陽太后聽懂了大王的言外之意,這是嫌棄羋啟上任後沒有可以更加服眾的功勞啊!也明白了大王此行的目的——讓自己給羋啟傳話,告訴羋啟趕快為秦國眼下即將被六國合縱進攻想轍!

巧的是,羋啟正好在華陽太后宮裡,他親耳聽到了大王的話,也聽懂了大王的話,並當即立下了去楚國破壞六國合縱的軍令狀。

“仲父所言,深合寡人之意”

呂不韋離開咸陽之前,心裡想得還是大王、還是大秦,他熬了幾個通宵給大王抄了一部《呂氏春秋》;又給寫了滅掉六國的良策。

呂不韋把它交給了李斯,李斯把他交給了嬴政。

其實,嬴政見到呂不韋寫的帛書,未必是開心的,但為了表現他的大度,他的王者胸懷,他還是看了。

而且是當著大臣的面看的。

你呂不韋既然是在大庭廣眾一下把帛書交給的李斯,那麼我也在眾位大臣面前看你的良策,要不然顯得我多麼小氣?

最後,他還不忘在大臣面前顯擺一下:“仲父所言,深合我意”。

其實,這兩句話和為什麼不殺呂不韋的答案是一樣的。

嬴政對呂不韋有感情不假,但這種沒有血緣的並不牢靠的感情,早在呂不韋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面,不給他發言的機會;早在呂不韋事事都會他做主,不給他插手的機會中消磨殆盡了。

要不然,嬴政也不會非得等到嫪毐反叛之後再誅殺他,要知道這樣是要冒著很大的風險的。

嬴政隱忍了那麼多年等到就是呂不韋死的那一刻,但當這一刻唾手可得的時候,他突然覺得仲父不能死在自己手中。那樣的話,他就會背上容不下功臣和恩人的千古罵名。

從一心要統一六國,就可以看出來嬴政追求的是完美,這種完美不僅是大秦統一天下的完美,還有他本人名聲的完美。

所以,呂不韋必須得氣,卻只能也必須因為呂不韋自己而死,比如自殺。就算他不捨得自己結束生命,嬴政也有辦法讓他下決心不再苟活。

不信,就拭目以待吧。

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慘烈車禍!悉尼公交司機撞倒妙齡少女,當場死亡!路人都嚇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