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頻頻傳來喜訊,目前嫦娥五號返回器已經安全落地,它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中國的長征八號最近也要開啟征程。當地時間12月16日,國家航天局證實長征家族新成員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已經被運送至文昌航天發射場,當地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發射工作,預計將於12月底擇機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
作為我國長征家族的新成員,長征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採用了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周邊還捆綁了兩個固體助推器,根據國家航天局給出的資料,長征八號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能夠達到7.6噸,將彌補我國現役運載火箭的不足之處。業內專家還表示該火箭瞄準的是商業發射市場,未來重複使用的技術將為國內外提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
中國長征八號也引起了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其中美媒表現得格外擔憂,認為長征八號對標的正是美國的獵鷹9號商業火箭,若發射成功將打破美國在商用火箭領域的主導地位。作為太空領域的先驅者,近年來美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卻陷入了停滯狀態,NASA不僅沒有實現建立火星基地的豪言,就連二次登月計劃都遙遙無期,而美國馬斯克公司的商業星際旅行也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該公司星際飛船剛剛又出現了故障。
顯然中國正在重新整理美國太空領域的成就,實際上早在今年9月NASA局長布里登斯汀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當時中國天和號空間站已經進入了部署階段,布里登斯汀認為NASA應該將國際空間站交給馬斯克運營,然後美國再以租客身份入住,這樣就能夠減輕美國維護國際空間站的壓力。不過該計劃中租金顯然還需要國會撥款,因此外界認為他是在要求國會和特朗普打錢,想要為美國的航天工程重新注入資金。
然而造成美國太空探索停滯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缺乏資金,而是在太空領域長期的固步自封,為了防止中國“竊取尖端技術”,白宮對中美太空交流實施了嚴格限制,禁止兩國科研人員互相分享探索經驗。這種封閉狀態讓美國無法取長補短,最終在太空領域完全與中俄等後來者脫軌,固步自封才是導致美國載人航天工程停滯的根本原因。
相比於美國的固步自封,中國在太空領域一直熱衷於同世界各國展開合作交流,從來不主張建立太空霸權體系,之前中國的天和號空間站官宣時,國家航天局就明確表示會向所有國家開放,願意接納其他科研機構的人員。我們始終認為太空資源應該為全人類共有,願意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所以美國想要在太空領域重新追趕上來,就必須放棄陳舊過時的冷戰思維,向世界各國開啟合作的大門,不過考慮到當前美國面臨的困境,在短時間之內可能很難重回世界前列,白宮在參與太空競爭之前,得處理好新冠疫情和經濟危機,而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