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愛國主義的力量多麼偉大呀!在它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是什麼呢!在它面前,人本身也算得是什麼呢!"

人們常說,國家與個人相互依存,人口是組成整個國家的基礎,而國家也為人們提供了眾多便利。世事皆有度,國家與人口關係的度又該如何衡量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醫療條件全面改善,民眾的壽命逐漸延長。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世界人口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如今人口出生率普遍較低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公共危機,而這一危機在東亞地區尤為顯著。人們不願結婚、沒有孩子,無數人的中產夢也成為了泡影。

出生率的致命威脅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中國一直是一個人口大國,眾多人口是一個國家最強大的後備力量。中華民族歷經了五千年的發展,多子多福的思想一直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根深蒂固。

我國曾經是人口榜首,以致於過度增長的人口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那時候的人們不會想到,中國也會遇到如今的問題。

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3年前,中國的出生人口只有1723萬,相較於前一年減少了63萬人,2年前,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為1523萬,相較於前一年減少了20萬。

顯而易見,在中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後,人口出生率較低的狀況依舊沒有得到改善,人口減少的趨勢甚至愈加明顯

自2007年開始,中國已婚婦女的生育率的下降趨勢便十分明顯,一般來說,女性在23歲到24歲的時候是生育的高峰期, 2007年的時候,生育率峰值為118.5‰,8年之後,峰值已經下降到了50.79‰。

看到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眾多人會感到十分驚訝,然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成為了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換句話說,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已經成為了包括人口大國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的一種發展趨勢。

為了應對人口問題,我國首先出臺了單獨二孩的政策。此前為了控制人口數量,中國一直採取計劃生育的政策,即每個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

社會調查顯示,大量的婦女都有強烈的生育第二個孩子的願望,也正因如此,中國擁有了出臺二孩政策的計劃。

二孩政策出臺之前,專家們曾經做出一個預測:那年中國的出生人口將達到頂峰。然而從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來看,專家們的希望落了空,新的人口政策並沒有扭轉中國出生人口急劇下降的問題。

中國面臨的人口危機已然十分明顯,然而人口困境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同樣位於東亞的日本和韓國也陷入了生育率較低的泥淖之中。

日本內閣統計資料顯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的生育率達到了最高峰。結合當時日本的社會環境,這樣的人口增長趨勢是必然的

二戰時,日本眾多青壯年奔赴戰場,整個國家的生育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狀態中。戰爭奪取了太多人的生命,顯而易見,大戰之後的日本急需提高人口的出生率

安定的環境為日本人口的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那時候的日本雖然存在著一定的人口危機,國家的前景卻十分明朗。

然而自1975年開始,日本的人口增長速度逐漸放緩,直至今日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情況

2年前,日本出生的人口為92萬,然而那一年死亡人數就有130萬。對於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來說,人口才是其源源不斷髮展的動力,但從日本的人口增長情況來看,它的未來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為了增加人口的出生率,日本政府已經拼盡全力,國家對新生兒出生的家庭提供眾多福利政策,增加生育人口甚至成為了日本的國策。因為如今的日本青年生育的願望並不強烈,所以對於懷孕的準媽媽,政府採取了全面保護的政策。

在確認自己懷孕之後,媽媽們需要到指定部門登記,之後便會領到一部分資料,其中包括母子健康手冊和孕婦健康檢查受診票。

母子健康手冊的主要目的是讓準媽媽們順利生下孩子,而孕婦健康檢查受診票則是地方政府對孕婦發放補貼的一種憑證。憑藉著這個受診票,孕婦們所做的大部分孕前檢查都是免費的。

為了鼓勵生育,日本還推出了眾多的產後補償計劃。因為懷孕無法工作的媽媽會得到相應的補助,而這筆收入也相當可觀。

在生產之後,媽媽們可以獲得一段時間的產假,在此期間,她們依舊可以獲得國家發放的補助。

儘管日本政府已經使盡了渾身解數,其效果卻依舊大打折扣。日本的兒童出生人口連續減少,去年甚至創造了38年以來的最低資料。顯而易見,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了發達國家日本面臨的重大危機。

中亞國家韓國也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問題,8月28日,韓國媒體的一篇文章著實驚呆眾人。目前韓國的生育率為0.98,也就是說,韓國平均一名女子生產不足一個孩子,而韓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出生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人們普遍認為,一個國家的出生率最低應該達到2.1,即每個家庭應該生育2個孩子,如此才能保證整個國家的人口更替。

顯而易見,目前的韓國與基本的人口標準還相差甚遠,而缺失了新興人口的國家也喪失了活力

對於韓國來說,致命的人口危機永遠在下一年。韓國官方機構預測,2028年之後,韓國人口將逐漸減少。

面對人口的嚴峻形勢,韓國大呼:請為國家生育一個孩子!儘管這是一句戲言,卻從側面反映了目前韓國面臨的絕境。

牛津大學的教授曾經預測:如果韓國繼續保持如今的人口增長態勢,那他將會成為地球上第一個因為人口減少而滅絕的國家。

追本溯源

顯而易見,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逐漸減少、老齡化已經成為了東亞眾多國家面臨的共同危機。然而追本溯源,出現人口危機的根源在哪裡呢?

首先,時代在發展變化,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以中國為例,生活在19世紀70年代的孩子大多有著眾多的兄弟姐妹,他們對熱鬧的家庭氛圍十分嚮往,也正因如此,那些70後們有著較強的生育願望

然而國家實施新的人口計劃以來,這些70後的婦女們早已經過了生育年齡,縱使想要為增加國家人口貢獻自己的力量,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反觀那些有生育能力的80後與90後,他們不生孩子的慾望遠遠超過了生育孩子的願望。

對80後而言,他們是整個社會群體中壓力最重的一代人。他們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與此同時,培養孩子也讓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自己工作自顧不暇的時候,80後沒有任何多餘的精力去照顧另一個孩子。

90後是思想開放的一代,大多數人對孩子並沒有強烈的期盼,他們嚮往自由、瀟灑的生活,不願意被生活所累,更不願意將自己囚禁在枷鎖之中。

其次,生活的巨大壓力讓人們不敢再對生育抱有期待。在眾多新婚夫婦看來,她們拒絕生孩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費用的昂貴以及金錢的缺乏。

中國媒體曾經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做了廣泛的社會調研,其結果著實讓人大跌眼鏡:一個小學的孩子一個暑假的教育花費大概為8萬元,而月收入過萬的父母們,可能無法給他們的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

在中國發達城市上海。一個孩子十幾年的花費大概為80萬,這個天價數字重新整理了無數人的三觀。而在日本,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花費的金錢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6年前,日本曾經發布調查,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其費用大概為523萬日元,然而日本人的年均收入僅僅在400萬左右,也就是說,培養孩子幾乎成為了日本家庭最龐大的支出。

最後,人們眾多的顧慮是導致生育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大多數的東亞女性都有著極強的事業觀念,也正因如此,她們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

現代職場中,大約85%的女性都處於性別歧視的強壓之下,而性別歧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生育。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堅持利益至上的觀念,一位女性從懷孕、生育到照顧孩子,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在此期間,員工們根本無法為公司創造收益。沒有利用價值的人,她們的結局只能是被辭退。

韓國法律規定,公司的女職員有著3個月的帶薪休假,然而70%以上的女性都主動放棄了這個休假的權利。3個月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切,剛剛生產完之後的女性不敢賭,她們不能接受自己的位置被別人頂替,也無法忍受自己被辭退。

現實的無奈

事實證明,東亞之所以陷入巨大的人口危機之中,人民的主觀意願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一方面,生育的前提是結婚,然而目前眾多年輕人都對婚姻持有觀望態度,恐婚族也不在少數。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是間接導致東亞生育率下降的精神導向。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尋著自己理想中的愛情,人們喜歡將他稱之為柏拉圖式的愛情。在這段感情之中,雙方都不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大多數人追求的只是靈魂的契合,也正因如此,他們只談感情,從不涉及婚姻。

人們生不了孩子,只是因為如今的年輕人為了享受戀愛時光而延遲結婚的年齡。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中年的他們渴望自己有一個安定的生活

他們走進婚姻的殿堂,生孩子的事情也被提上日程。然而此時此刻他們會發現,女性身體的各項機能衰退嚴重,生孩子也成為了一件難事。

另一方面,太多的人對生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在他們看來,生下孩子就是貧窮的開端。

事實確實如此,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價也全面發展,而孩子是整個家庭之中的重中之重,他們使用的所有東西必須按照最嚴格的標準購買。

對於一個在大城市工作的中產階級來說,一個人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同時也是十分舒適的。他們或許並沒有富豪們那樣奢靡的生活,卻能夠擁有自己喜歡的生活。

然而一旦中產階級組成家庭,他們小康的夢想就會破滅,整個家庭的龐大支出幾乎壓得他們喘不過氣。與其日日為生活奔波,倒不如永遠孤身一人,逍遙生活。

結不了婚、生不了娃、中產夢破碎,這是如今東亞面臨著的巨大的危機,人口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整個國家運轉的關鍵,一個沒有人民的國家,它的未來究竟如何呢?

顯而易見,對於如今的東亞來說,最緊急的事情就是尋找解決人口危局的破解之法。

於東亞而言,人口危機產生的影響,足以對當今社會乃至國家的未來造成巨大的傷害。解決東亞人口危機迫在眉睫,每個國家都應該拼盡全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1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特朗普又開始"耍賴":我不離開白宮,除非被一級一級地抬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