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克里米亞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是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普京

歷史上,一些地方因為人口種族、自然資源特別是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近如中國襄陽史稱天下喉襟,劍閣的一夫當關。

放眼世界,近代歐洲的巴爾幹地區,當今亞洲的中東地區,迄今還存在不穩定因素或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而克里米亞半島尤如一隻伸進黑海的"章魚",據守歐亞兩大洲的戰略要地、位於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地緣分界、地處東西方民族大遷徙的必經通道,長期以來一直是俄羅斯與歐洲、土耳其的必爭之地

歷來有"誰佔領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整個黑海"之說。六年前的3月16日,克里米亞公民投票,俄羅斯再次實際控制克里米亞,並於2日後將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世界的目光也再次聚集於此。

克里米亞與俄羅斯歷史牽絆的一個重要節點是在公元988年,其後1000餘年聚合分離,克里米亞見證了無數民族的變遷,歷史的演變。

俄羅斯在這裡有過稱霸歐洲的夢想,也有過民族矛盾激化的巨痛,更多時候,克里米亞卻因其絕無僅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區域內超過60%的俄羅斯族人,一直承載著俄羅斯的愛戀與悲傷。

一、從信仰原點到制霸黑海

克里米亞半島以陽光、海灘、美酒聞名於世,尤如一顆明珠,閃耀於黑海之濱。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在克里米亞西南,塞瓦斯托波爾郊區,建起一座極具希臘建築氣息的城市----克森尼索,這座小城一直不惹人注目,然而在公元988年,它卻一朝為世人所知。

988年7月28日,羅斯人首領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迎娶拜占庭公主安娜,同時接受東正教教義,將東正教奉為國教。他還命令全體羅斯人接受洗禮,徹底放棄原先崇拜的多神教,並將偶像拋入第聶伯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羅斯受洗"。

羅斯受洗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首先,從此確立了俄羅斯人此後一千餘年直至今天的信仰根基,是其民族思想之源。

從這一點來說,克里米亞可以稱為俄羅斯民族的信仰原點,其在俄羅斯人民的心中具有極為獨特而崇高的地位。雖然顯性地位不如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出名,但隱性的影響力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其次,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統一程序,隨著逐漸融合先進的拜占庭文化,羅斯人各部落逐步形成共同的文化和文明基礎,以及統一的價值觀。

後來羅斯部族即使分裂成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3個支系,但文化思想依舊同源,以及信奉的東正教一直是3個民族的精神聯絡紐帶

10年前,俄羅斯政府將每年的7月28日"羅斯受洗日"列為全國性節日,使得克里米亞的地位、名氣和重要性更為凸顯。

克里米亞最早屬於蒙古金帳汗國的領土,後建立克里米亞汗國,並從1478年到1777年近300年中,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庸。

16世紀末,莫斯科公國強盛起來並統一了俄羅斯,漸漸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17世紀中期以來的200餘年,俄羅斯同奧斯曼帝國以及後來的土耳其先後爆發了11次戰爭。

1783年,沙俄葉卡捷琳娜大帝挾大勝之威,宣佈兼併克里米亞,劃歸俄羅斯的塔夫裡達省管轄。出身德意志的她在前往克里米亞度假時,宣稱這是自己"帶給俄國的嫁妝"。

1785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名將波希金負責建立黑海艦隊,主要活動區域在黑海及地中海一帶,是俄國海軍的四大艦隊之一。其後,俄羅斯加快在黑海和歐洲腹地的擴張動作。

1787年至1791年,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又一次發生戰爭,俄軍再次成為勝利者,奧斯曼帝國確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並把臨近俄羅斯邊境的大片土地劃給俄國。

俄國自此稱霸黑海,不僅實現了其打通黑海出海口的願望,也為它南下巴爾幹打下了基礎。

二、沙皇霸主夢碎克里米亞戰爭

進入19世紀之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趨勢更加明顯,英、法、俄、奧等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利益糾葛引起的"東方問題",使當時的國際局勢更加複雜

俄羅斯透過1806年和1828年兩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不但得到了多瑙河三角洲、黑海東岸和高加索的大片領土,還取得了對奧斯曼帝國所謂"武裝保護"權利,後者徹底淪為俄國在黑海的"看門人",俄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勢力達到了頂峰。

1848年歐洲革命後,英法兩大國爭執不休、矛盾重重,普奧兩國國力日下、無力抗爭,歐洲再也沒有國家能夠遏制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他認為俄國稱霸歐洲的最好時機已經到來。

於是他叫囂"俄國的君主是全歐洲的君主",出手打擊任何敢於攔住沙皇俄國前進道路的國家,不顧一切挑起了一次更大的東方危機---克里米亞戰爭

1853年至1856年,沙皇俄國同英法聯盟以及奧斯曼帝國軍隊在克里米亞、高加索、波羅的海進行多場地大戰。

雖然在初期,俄國取得了錫諾普海戰的勝利,控制了黑海的制海權,但面對多方的絞殺,孤掌難鳴的俄軍最終戰敗,這次戰敗還有一個結果就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殺。

克里米亞戰爭不但對沙皇俄國的影響非常大,對歐洲的局勢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首先,俄國控制黑海的努力付諸東流。交戰雙方簽訂《巴黎合約》,俄軍雖然保住了克里米亞,但黑海被迫實現中立化,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和海軍基地被撤銷,俄國斯在黑海的力量降至歷史低點。

其次,俄國被拉下了歐洲霸主的寶座。在失去對巴爾幹地區的控制權後,聖彼得堡再也難以發揮它自1814年以後在歐洲事務中的支配作用,結束了它充當歐洲東方問題主導者的局面。

其三,為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奠定了基礎。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暴露出俄國農奴制的落後,新沙皇繼任立即推行改革,1861年後,俄國資本主義力量得到迅速發展,國力再次強盛起來。

其四,奧斯曼帝國得以保全。雖然避免了被沙俄吞併的危險,但其日漸衰落引起的東方問題並未徹底解決,近東地區仍然是引發歐洲衝突的火藥桶,後來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就清晰地表明瞭這一點。

克里米亞戰爭沙皇俄國雖然是戰敗一方,但卻湧現了一批英雄人物和事蹟。

在俄國海軍分艦隊司令納希莫夫的指揮下,面對英法聯軍的圍攻,普通的俄軍士兵、下級軍官和民眾以弱抗強,憑藉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和戰術素質,孤軍奮戰保衛塞瓦斯托波爾349天,他們中的很多人最終不懼死亡、以身殉城。

他們不但為俄軍贏得了榮譽,成為俄羅斯人的英雄,他們的不屈抗爭精神也成為俄國人引以為豪的驕傲,以至於一直讓俄羅斯人無法割捨對克里米亞的情感。

三、揮之不去的歷史心結

1941年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克里米亞半島也未能倖免,蘇聯紅軍發動第二次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黑海艦隊水兵頑強堅持了250天才最後陷落,二戰後,塞瓦斯托波爾被俄羅斯譽為"英雄之城"

1945 年2月4日至11日,英、美、蘇三國在素有"克里米亞明珠"之稱,位於半島南端的雅爾塔城召開著名的雅爾塔會議。

在末代沙皇的夏宮——利瓦季亞宮的圓桌旁邊,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三巨頭沐浴著柔和的海風,研究確定了對法西斯戰敗國家的處理原則,安排戰後世界秩序,劃分東西方勢力範圍,一舉奠定了二戰後的世界格局。

會議確定的戰後世界秩序被稱為"雅爾塔體制"。一直維持20世紀90年代的東歐劇變以及蘇聯解體。

近半個世紀後,雅爾塔又見證了世界兩極格局的崩潰。蘇聯8.19事件發生時,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被囚禁在雅爾塔的別墅中。其後不到5個月蘇聯即徹底解體,雅爾塔體制和兩極格局宣告終結。

1954年2月4日,赫魯曉夫以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為由,做主將克里米亞作為"禮物",贈送給烏克蘭加盟共和國

赫魯曉夫曾自稱是俄羅斯哥薩克,在上任蘇聯總書記前長期擔任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一把手。這一大手筆的贈禮行為,既顯示出他擔任國家最高領導人後依然沒有忘家鄉父老,也有爭取烏克蘭地區支援的政治訴求。

但赫魯曉夫到死也不會想到蘇聯還會有解體的一天,而正是他自己長期管理的"一畝三分地"烏克蘭帶頭鬧分離,使得被作為禮物送出的克里米亞,成為了後來的俄烏兩國乃至俄羅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角力的戰場

1992年1月,俄羅斯提出克里米亞領土迴歸問題,克里米亞的俄羅斯居民也一直要求民族自決,但始終遭到烏克蘭政府的否決和西方國家的反對,兩方紛紛施展各種手段,如拉鋸戰一般緾鬥不休。

7年前的11月21日,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宣佈暫停簽署烏克蘭進入歐盟的決定,引發民眾強烈抗議及對峙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

3個月後,亞努科維奇被議會解除總統職務,形勢對俄羅斯極為不利。為此俄羅斯緊急行動,先是進行軍事動員,開展軍事演習並陳重兵於俄烏邊境

在俄羅斯明裡暗裡的支援下,3月16日克里米亞全民公決贊成加入俄羅斯,18日,俄羅斯批准克里米亞正式加入俄聯邦

在此期間,為對抗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的各種輿論和壓力,普京先後打出了克里米亞"公投--民族自決"牌,科索沃先例說,保護俄羅斯人的權利說,以及烏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及克里米亞總理"請求俄軍入境維持秩序或和平"牌,可謂底牌盡出。

普京表示,西方對同一型別事件,不能今天說成黑的明天說成白的,這是典型雙重標準。他認為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只是重演了烏克蘭1991年從蘇聯獨立的故事。

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宣佈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羅斯之所以不惜冒著被制裁甚至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也要收回克里米亞,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克里米亞是俄羅斯強國夢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撐點和立足點。馬克思曾說過"對於一種世界性侵略體制來說,水域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了"。

顯而易見,俄羅斯大國強國地位的復興離不開強大的海軍,在同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的地緣戰略博弈中,俄國如果沒有可以近距離進出地中海的強大艦隊,在區域對抗中的結果就是無力抗衡,任人宰割。

黑海是俄羅斯前出地中海乃至轉進印度洋的戰略踏板,而克里米亞正是控制黑海、通向地中海和連線歐洲的海洋之窗,控制克里米亞關係到俄羅斯南部的邊界安全

俄羅斯防空雷達預警系統的前沿陣地就設在克里米亞,能及時監視和有效牽制北約東擴,並能極大地震懾一直向西方靠攏、奉行聯西抑俄政策的烏克蘭和喬治亞兩國。

半島上的良港塞瓦斯托波爾是掌控黑海的鑰匙,如果失去塞瓦斯托波爾基地,黑海艦隊就成了一隻跛腳鴨,普京的強國夢也就缺失了一隻強有力的手臂。因而確保黑海出海口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所在,不容任何國家干擾。

其二,克里米亞"入俄"的各方面基礎較為堅實。

20世紀40年代,蘇聯政府以克里米亞韃靼人與德國法西斯勾結為由,將韃靼人大批遷往中亞,並大量遷入俄羅斯人,使俄羅斯人成為克里米亞地區的主要居民,佔全部居民的60%以上,一舉奠定了克里米亞親俄的血緣基礎。

克里米亞自1783年開始,一直歸俄羅斯管轄,被俄羅斯逐漸同化並融入其中,1954年雖被迫納入烏克蘭。

但因程式非法讓克里米亞民眾對烏克蘭的統治缺乏精神上的歸順和認同,相反在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上卻更為靠近俄羅斯,這奠定了克里米亞親俄的精神文化認同基礎。

當今世界上,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相比較,無論從經濟收入、政治地位和軍事實力等各方面,俄羅斯都要超出烏克蘭不止一籌。

並且烏克蘭國內政治一直動盪不安,經濟發展受阻、失業率居高不下,因而對想要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存狀況的克里米亞居民的吸引力更是大增。

其三,俄羅斯被逼入死角,普京只能絕地反擊。冷戰結束20多年來,俄羅斯在歐洲方向的勢力範圍和戰略安全空間被西方徹底壓縮。昔日的前院東歐已經被西方几乎全部鯨吞下去,俄羅斯因國力限制,只能選擇暫時忍耐。

普京上任初期準備與美國和平合作,對美國反恐戰爭予以支援。結果換來的卻是北約又一輪東擴、俄羅斯周邊的"顏色革命"和波蘭捷克境內部署的反導系統,以及屢次發生的烏克蘭國內動盪和反俄危機,強大的敵人已經進入了家門口。

而亞努科維奇總統的被推翻下臺,抽掉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竭力構建的"歐亞經濟聯盟"的一條腿,靠政變上臺的烏克蘭顏色革命者都帶著極端反俄的民族主義情緒。

普京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所謂革命者不會憐憫他這個"獨裁者",一旦他們掌權,也許就是黑海艦隊捲鋪蓋離開克里米亞之時。到時兩方相爭必然大動干戈,只能乘其立足未穩之際,造成克里米亞入俄的既成事實,讓誰都無可奈何。

這既是有力回擊烏克蘭反俄勢力的玩火和其背後支持者歐美的慫恿之舉,普京表示"完全不能想象我們到克里米亞的北約艦隊去做客"。同時也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地緣戰略佈局,將北約準備"霸佔我們家門口甚至駐紮在我們的歷史領土上"的企圖直接扼殺。

普京認為,既然西方國家和烏克蘭不按規則出牌,公然違法將亞努科維奇趕下臺,那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表示要用克里米亞公投來對標烏克蘭公投,用克里米亞獨立來對標科索沃獨立,從法理上讓歐美無話可說。

為實際這一戰略目標,他不惜請求俄羅斯議會授權俄羅斯政府可以在必要時對烏克蘭動武,不惜屯兵俄烏邊境,不惜進行大規模軍演,試射洲際導彈,以此來表示收回克里米亞的決心。

他當然明白,這一做法必然引發俄烏尖銳對立和國際反對,但相對於鞏固國家領土和戰略收益來說,付出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克里米亞閃電入俄,是俄羅斯強烈反彈美歐戰略與安全空間的擠壓之舉,是俄羅斯綜合運用軍事、經濟、國際法、外交、宣傳與心理戰等諸多手段的結果,是俄羅斯王道與霸道相互作用的最佳結果。

克里米亞的迴歸,讓俄羅斯不再為它而悲傷,這亦是硬漢普京的驕傲。

13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又幹了件大事?一夜之間局勢大變,這次美總統是真沒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