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死後燒成灰,不如留給有需要的人,遺體只是遺體,沒得靈魂,把器官捐獻出去,或許才是對生命的延續”。
朋友如此輕描淡寫地說道,讓我覺得她去做器官捐獻就像去菜市場買菜一樣簡單。
真的很意外,她應該是我認識的人中,至少我所知道的,第一個去做器官捐獻登記的人。
朋友說做這樣的決定,她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更不是盲目的跟風,她是一個絕對可以對自己負責的成年人,也是她自願簽寫的捐贈協議。
因為她始終認為與其以後燒成灰,不如留給有需要的人。生活有驚喜也有意外,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我問她,以後你會不會後悔?
她反問我,為什麼要後悔?如果想到以後會後悔還是不要簽署的好。畢竟需要活體捐獻的病人,有了希望就不要讓他們再失望了。
我繼續問她,你的父母同意你的決定嗎?
因為按照老一輩的思想,死也要講究全屍。就像那個杭州姑娘,她瞞著家裡人申請了器官捐獻,父母知道後說她只考慮了自己,還逼她不取消就斷絕關係。
朋友說一開始父母也是極力反對的,尤其是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來,又好不容易養大的女兒,哪裡捨得讓女兒去受這種苦。
就這樣,朋友和父母僵持了好久,直到朋友對母親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就是不想麻煩任何人。這輩子,生,我沒法選擇,死,我可以自己選擇了。我就想著哪天死了,不想麻煩任何人,這份軀體也能做點貢獻,也算有人收屍了。
當場,她母親就哭了。最後二老拗不過女兒也只能答應了。
朋友說其實整個登記流程比去菜市場買菜還要簡單,而且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有251萬人,也就是說有著251萬人做著同樣的事,守護著每一份善良。
朋友還表示,自從做了登記後,她總是告訴自己要好好地活著,不想吃飯的時候提醒自己要按時吃飯,健康飲食,熬夜的時候提醒自己要保護好眼角膜,保護好腎臟,保護好身體的一切,不然以後死了器官都廢了,還怎麼讓別人用。
從朋友這件事上,我忽然覺得在傳統觀念的薰陶下,對於做器官捐獻這樣的決定,無論是在克服自我方面,還是在勸說家人方面,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
即使自己經過了心理那一關的考驗,還是得承受很多來自家人、朋友等多方面的壓力。畢竟,想要突破世俗的眼光和觀念,無疑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可就像紀錄片《人間世》的總負責人周全說的那般:“人的一生是一個過程,把這個過程過好,而不是衝著美好的結局。”
更像作家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說的:“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
我們的一生,生離死別都是必然要經歷的路程,其實又何必要過於執著呢?一個必然的“害怕”可能換回來無數個的“可以”,未嘗不是一件有意義而又有價值的事?
我也在網上搜了一些關於器官捐獻登記的資訊,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作者說的。她說:“我不是一個特別勇敢和善良的人,目前為止沒有獻過血,捐款也很少。人死如燈滅,與其化作一堆白骨,不如做件功德無量的事。死了還怕什麼。”
真的覺得他們好勇敢,他們就是勇敢的前行者,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無比熱愛,為自己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可能是我不夠勇敢吧,我不是沒有過捐獻的想法但始終都沒走出這一步,因為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我自己。我的父母很傳統,他們根本不可能會接受,另外我也沒成家,也不知道未來的那一半是否會接受,畢竟登記也只是表達了捐獻意願,最後能不能成功還得有幾個必要條件,而家屬是否同意也是其一。
我大概是全網唯一一個自己都沒捐獻就敢寫捐獻的作者吧,希望你們不要說我哈,要說就自己默默地在心裡給我畫個叉叉就好了,因為說不定哪天我就真的登記了呢?
最後的最後,寫這篇文章不是要鼓勵或阻止誰去進行捐獻登記,真的只是純粹的有感而發。
因為在這個世上,善良的方式有很多種,延伸生命寬度與長度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不管你如何抉擇,只要你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就好。
以我之筆觸你之情;以其之故動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