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印度為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莫迪政府鼓勵印度自主發展國內產業。但是印度的現狀擺在那,如何才能真正擁有“印度製造”?而一直想要開發海外市場的臺灣電子製造商將目光投向了印度,因此,大力推進“印度製造”的印度莫迪政府,和一直鼓勵臺企“向南走”的臺當局一拍即合,之後臺灣的手機制造廠商在印度境內開始“遍地開花”。
其中著名的臺企緯創蘋果手機廠商在印度開設了一個規模不小的製造工廠,但是前幾天卻發生了2000人參與的打砸破壞活動。這一場暴力事件的發生,無疑是給臺企還有印度政府最大打擊。下一步該如何爭取發展外企特別是臺企在印度國內的“生產車間”,臺企工廠會不會因此而萌生撤出印度生產的打算。前兩天,我們也做了暴亂事件的相關報道,儘管知情人透露,是因為臺企拖欠工資才導致了這場暴亂,但是印度政府卻不顧企壓榨、拖欠印度工人薪資等隱情,讓警察將警棍揮向了鬧事者,但這樣就能保住“印度製造”的“招牌”嗎?
據臺灣媒體報道稱,經過這一次的暴力事件後,臺灣製造業向印度遷移會更加小心謹慎。而美國彭博社12月14日也發文評論稱,緯創資通印度代工廠暴力事件發生後“蘋果的全球化計劃在印度遭到了“警棍襲擊”。在發生暴亂後,當地政府不顧工人的傾訴,直接將製造暴亂的130多名帶頭人羈押,而政府此舉就是為了平息暴亂給臺企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此以來,只會招致更多的印度當地人的不滿和憤怒。
據瞭解,為了保“印度製造”,繼續吸引外資設廠,印度政府也在想方設法“救場”。其實在一場的暴亂中,我們不難看出,印度政府的“急功近利”,為了挽留住外國投資商,也只能對自己人“痛下毒手”。而我們都知道,印度總人口有將近13億,但是國民素質也普遍不高,而且經常爆發各種遊行和暴亂事件,有句話叫做“爛泥扶不上牆”,用來形容印度有些人,一點都不為過。
參考: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