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人,經歷的越多,越成熟,越喜歡保持沉默,享受安靜。
老子說:大音希聲。
最美的聲音往往是無聲的。
靜水流深,人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就懂得了“靜音”的智慧。
01
手機靜音是一種素養。知乎上有人問:“高鐵上你最討厭什麼行為?”
有人回答:抖音外放。
手機外放到底有多遭人煩,放一張圖大家就明白了。
公共場合手機外放比令人討厭的熊孩子有過之而不及。
可以說,手機外放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很多人,在公共場合我行我素,手機外放,即便被提醒後依然毫不收斂。
西安男子深夜十一點多,在地鐵上公放哀樂,引起同車人強烈不適;
深圳男子在地鐵上手機外放被安全員提醒,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辱罵安全員“不如狗”;
一女子在動車上手機外放聲音很大,一旁的媽媽生怕吵醒熟睡的孩子,提醒女子聲音小點,反遭女子厲聲辱罵,我就是厚臉皮,我就氣死你……
演員葉璇之前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葉璇在深夜乘坐高鐵時,一位大爺影片外放,葉璇勸解結果被辱罵神經病。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辛苦工作一天,想要在回家的地鐵上安靜待會。
但總是有各種聒噪的聲音迴盪在車廂裡,吵的根本難以休息。
一個人需要安靜的時候,再美好的聲音都是噪音。
前段時間,上海地鐵規定,從12月開始禁止乘客手機外放。
過去面對新出的規定,網友們總是充滿了揶揄和暗諷。
但沒想到這次卻是出奇的一致,很是贊同,可見不少人深受其害。
白巖松評價這種現象說:“手機外放聲音,形成了一種聲音汙染,周圍人像吸二手菸一被電子裝置的外放聲音干擾。”
你有多討厭吸二手菸,手機外放就有多討人厭。
前兩天,看到有人分享了這樣一段話,讓人忍俊不禁。
《小學生閱讀指南(低年齡版)》中寫道:
“公共場所是人們共處的地方,在公共場所保持安靜,是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的表現,能夠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便利。”
小學生都知道在公共場合需要保持安靜,不能喧譁,沒想到我們成年人卻不懂。
手機靜音,看似是很稀疏平常的一件事,但背後卻藏著一個人的修養和覺悟。
一個不顧及旁人感受的人,是缺乏同理心的,這樣的人素質往往都不高。
在公共場合,保持手機靜音,是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02
嘴巴靜音是一種格局。《道德經》中說:“靜為躁君,重為輕根。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一個人懂得適時保持沉默,不急躁、不聒噪,是一種成熟,也是一種大格局。
曾國藩在嶽麓書院讀書時,一位同窗書友脾氣暴躁,時常針對曾國藩。
一次,曾國藩在窗前讀書,這位書友找茬說:“你能不能去別處看書,擋著我光線了。”
曾國藩沒有言語,默默起身換了個地方繼續讀書。
到了晚上,曾國藩掌燈讀書,書友見了心生不悅說:“半夜打擾別人休息,你安的什麼心啊。”
曾國藩聽了依舊沉默不語,低聲默讀。
後來曾國藩考中了,這位書友卻落榜了,然後發牢騷說:“是你把我的好風水都佔了,害得我沒考中。”
曾國藩聽完以後,依然三緘其口,默不作聲。
格局越大的人,越安靜。
一個人總是氣急敗壞,處處抱怨,事事計較,最後只會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做人太喧譁,註定成不了氣候。
維特根斯坦說:“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談的,就應該保持沉默。”
說,是一種表達,不說是一種態度。
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力量。
越是有本事的人,就越不愛聲張,越是喜歡沉默。
莊子曰:“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
沉默不是軟弱,是看淡了,懂得以靜制動,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路上,想要的走得很遠,就要保持安靜,安靜的豐盈自己。
03
人生靜音是一種智慧。知乎上有個提問:有什麼簡潔的人生道理讓你受用一生?
高贊回答只有簡單的六個字:不言喜、不語悲。
人生經歷越多,越會明白,喜憂終究只是自己的事,與旁人無關。
炫耀歡喜,或是抱怨悽苦,只會落得讓人煩的地步,並沒有任何意義。
之前那個曬女兒清華錄取通知書被踢出群的媽媽,讓人記憶猶新。
郭女士女兒聰明伶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參加高考成績出來之前,郭女士參加了一場同學聚會。
聚會結束後,當年的班長隨即拉了一個群,方便大家以後聯絡。
群裡大家一般都很沉默,只有郭女士表現的很活躍。
郭女士經常會把女兒學習的照片發到群裡,甚至還會把女兒的筆記也發到群裡。
在女兒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她更是第一時間把錄取通知書發到了群裡,而且非常自豪地說了一句:“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就是大氣。”
等待她的並不是老同學們的誇讚和羨慕,而是往常般死寂的沉默。
尤其是班長,他的兒子也參加高考,但沒有考上好的大學。
本來心情就很低落,看到郭女士的炫耀,他實在忍無可忍,旋即將郭女士踢出了群。
生活中太多人,遇到事情就會像郭女士這樣急於分享自己的喜樂,全然不顧他人感受。
殊不知,人類的悲喜根本不相通,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
你的喜悅,或許對別人來說正是疼痛;
你的成功,或許對別人來說正是地獄。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路要走,境遇不同,悲喜自然不同。
雪萊也說: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
悲喜不語,是低調沉斂,更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越是智慧的人,越是把人生調成靜音模式。
把所有的歡喜和苦難,變成向上生長的養料。
遭受苦難時,停止抱怨,默默尋找光亮,就是一份堅韌;
收穫喜悅時,停止張揚,靜靜守護幸福,就是一種低調。
▽
亦舒說:
“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地努力,靜靜地收穫,切忌喧譁。”
往後餘生,希望我們都能在喧囂的塵世裡,保持一份安靜,把人生調到靜音模式。
手機靜音,心裡裝著別人,時刻懂得在意他人的感受;
嘴巴靜音,不爭不辯,虛懷若谷,在不動聲色中修煉自己;
人生靜音,不言喜、不語悲,在沉默中慢慢變得強大。
人生保持靜音模式,或許更能發現生活中別樣的風景,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