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村裡有人家,買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在當時可是件轟動全村的大新聞,比起現在有人買一輛勞斯萊斯還要稀奇。 不信的話,可以問問老一輩的人,定會給你說一大堆故事來。 在那個年代,電燈也算個電器的,何況是一臺電視機。從村裡第一臺電視機買來之後,村裡也陸陸續續有人買電視機了。誰家買了,誰家的大人和小孩都激動了好一陣子,這記憶在我們這代人是深刻的,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就深有體會。
自己不買電視機,總到別人家看電視多次了,也覺不好意思,可是買臺電視機的錢不是小數目。一旦有錢了,就去縣城選購電視機,記得我家第一臺電視機是“西湖”牌子,是要扭轉開關那種,轉動時會發出“啪啪”聲響的那種開關,是用來切換頻道的,黑白電視機基本這個樣子,長方體,14寸,顯示屏像鼓著肚皮似的。 電視機上,有調節光亮度和聲音的旋轉開關。在電視機前面下方位置 ,調節光亮的旋轉過度就漆黑一片,覺得好玩,有時會多轉幾圈。
那時候,可沒閉路電視,是用外天線接受訊號的。電視機自帶天線效果不是很好,總以為把天線豎的越高越好,也就出現家家戶戶喜歡把天線豎樓頂上,在那時候也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很獨特。誰家有電視機在此一看就明瞭,有時我也認真的數過。訊號時好時壞,電視劇看了一半,雪花點突然,嘩嘩出現螢幕,大人馬上咚咚的上樓去,扭轉天線。一邊扭著,一邊問樓下自己的孩子:“有電視了嗎?清楚不清楚?”,坐在電視機面前的小孩也忙著回覆到:“清楚了,好了,爸又不清楚了,好了”。 有時隨便一調整就好了,一陣風過來又把天線吹動了,又得繼續調整天線。像叢林裡的特戰員一樣,急著要對接上訊號。
上個世紀80年代夏天的夜晚,一臺嶄新的電視機放小桌子上在院子中央,電視機面前擠滿了人,蹲的蹲,坐在凳子的坐在凳子上,靠著爺爺奶奶的靠著爺爺奶奶,他們津津有味的觀看著電視劇《霍元甲》和之後的《陳真》。也是這樣開始,大家接觸到了很多熒屏的資訊,豐富自己的生活。 光影流動,歲月如梭。想想很是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