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在前段時間已從網上看到過或聽說過這樣一個新聞:
12月10日,在浙江省U14青少年足球賽中發生一起暴力飛踹事件……
我們尚且不論踹人一方球員所在球隊在管理上嚴重失職的問題,只從那個踹人黑衣球員的表現來看,就能看出這個球員有極端的輸不起的心理。僅僅因為輸不起,他就毫無顧忌地做出惡意踹人的舉動,事後也沒有扶起被踹倒的球員,而是揚長而去。顯然,這種輸不起的心理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正常人的思維底線。
01 孩子可以有好勝心理,但不能有輸不起的心態在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隱含著輸不起心理的孩子。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那些輸不起的孩子的表現沒有像那個黑衣球員那樣嚴重,在程度上要輕很多,儘管如此,還是給很多父母增添了不少的困擾。
前兩週,我在一所小學門口,就曾親眼看到兩個看似好朋友的小男生從校門口走出來,準備各自走到正等待接人的媽媽面前。在人還沒來得及走到媽媽身邊時,其中一個小男生就快步跑上前來向另一個男孩的媽媽告狀:“阿姨,他剛才在路上碰到我的頭了……”。這個被告狀的男孩看起來就像吃不得任何小虧的人,一聽這話,就老大不高興了,可能覺得自己理虧但又不願認輸,一言不合就上前給了對方一拳頭,這下子可把雙方老母親急壞了,連忙上前制止……
後面的情景我不說大家都能想象得出來。兩位家長看起來是閨蜜,孩子這樣一拳下去,不說把這閨蜜情感給打沒了,最起碼給這兩個閨蜜原本親密無間的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友誼的小船可能說翻就翻。那個出手打人的男孩,就是因為有輸不起的心理在作祟。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自然會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家有輸不起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
我的觀點是,孩子可以有好勝心理,但不能有輸不起的心態。前者是我們可以加以鼓勵和轉化的,後者則是我們要加以避免的。
如果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就會發現,輸不起的背後原因是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當孩子有了羞恥意識及各種複雜情緒之後,就會比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
此外,輸不起的孩子和一般孩子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有一顆好勝的心理;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輸不起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平衡好自己的好勝心理,相反是放任自己的好勝心理毫無約束地膨脹。
稍稍讓我們感到安心的是,家有輸不起的孩子,既不表明孩子的人格有缺陷,更不表明孩子的個人道德品質敗壞,像那種惡意傷人的極端性格的孩子畢竟只是少數。這是因為,有好勝心理是人的天性,即使是不諳世事的孩子,也會爭個輸贏和高低,一般不會輕易就認輸。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願意去輸給別人,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如此。畢竟沒有人真的會喜歡輸,誰都想要成為人生贏家。
02 孩子輸不起心理的深層次原因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對孩子來說,儘管目前暫時還沒到面對人生大抉擇、大挑戰的時候,但平時各種各樣的小考大考和各種比賽等等,已在事實上衝擊著孩子的觀念,孩子當然沒有像大人想的那樣複雜,他們不管是考出好成績還是獲得好名次,更多的是為了贏得成就感和安全感,得到父母和老師更多的關注和肯定。因此,在輸掉比賽後,他們自然會感到沮喪、難過。
可以肯定地說,孩子在幼年的時候,尤其是10歲之前,不接受自己的失敗,更多的是孩子好勝心使然。很顯然,在體育競技中,若沒有進取心,孩子們也就不會為爭得榮譽而戰。最起碼在校運會上,孩子在參賽中若沒有一丁點兒的競爭意識,都你推我讓的,對輸贏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那麼在跑道上一定會出現一群運動員在“閒庭似步”的奇葩現象。
因此,孩子有好勝心,這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正常心理來對待,但過猶不及,孩子好勝心理如果過了頭就有可能演變成一場道義上的“災難”!
面對輸不起的孩子,其實真正考驗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駕馭和引導能力,其中駕馭能力更著眼於眼前,而引導能力更著眼於未來。
家有輸不起的孩子,之所以引起父母的焦慮之心,主要是因為輸不起的孩子,容易情緒低落、頹廢,無法承受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更是難以客觀看待問題和汲取教訓,甚至還把自己的過錯和問題遷怒於他人。這些我們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需要防範和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就是在包容孩子的前提下,要考慮如何把孩子的“輸不起”的心理變成一種可控的狀態,更變成一種激勵孩子向上成長的動力!
凡事皆事出有因。一些本來只不過是原生態的好勝心為什麼一步步滑向了輸不起的“深淵”?在我看來,父母的這些舉動和做法,是“製造”輸不起孩子的根源:
一是對孩子過分寵溺,讓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二是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和要求;三是動不動就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縱橫向的對比;四是對孩子的過度誇獎,使得孩子變得特別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五是過早地讓孩子接觸體驗與年齡不符的競爭性的遊戲規則。03 面對輸不起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去引導面對輸不起的孩子,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去引導:
一是幫助孩子明白努力的價值,這是引導的關鍵
孩子之所以有輸不起的心理,除了人有天然好勝的心理因素之外,更多是因為只看到最後的結果,沒有把目光放到自己付出努力的價值所在。
我們完全可以告訴孩子,當下輸給別人,只是表明自己還有挑戰和進步的空間,自己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縱向對比,只要有進步,就意味著自己付出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簡單來說,就是要引導孩子多關注自己付出的努力,淡化結果對自己造成的心理負擔。
從長遠來看,我們幫助孩子明白努力的價值,輸贏只是暫時的結果,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構建起自己的成長型思維。
二是要及時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管是何種原因,只要是孩子輸了的這件事已成為事實,那麼,父母都有責任去安撫孩子此刻“受傷”的心,讓孩子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排解孩子積壓在內心的負面情緒,最大限度地把孩子輸不起的負面反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三是提升孩子對挫折的承受力
每一次的挫折,對輸不起的孩子來講,都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只要父母有心、引導方法得當,是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對挫折的承受力。
孩子在遇到挫折之後,父母不立即插手、把機會留給孩子自己去獨自面對,這是比較合理的方式。
四是父母在面對挫折時要給孩子展示出良好的心態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上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出面對挫折時的良好心態,透過“身教”來引導孩子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這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正向印象。
結語孩子有好勝心,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激勵孩子成長進步的手段;而孩子輸不起,我們就引導孩子多換個角度看待挫折和失敗,認可對方贏了的現實,相信孩子很快就能度過這道心理難關。
無論是孩子面對自己的輸贏,還是父母面對孩子的輸贏,都要對輸贏保持著一顆平常心,有了這種平常心,眼前的世界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