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可以首先判斷這個動物的基本大小。對照物就是返回艙本身。返回艙和回收隊員的近距離對比可知,返回艙的高度在1.1米左右,最大不超過1.2米高。底部直徑應該在0.9米到1米之間,基本就是一個一米見方的像秤砣一樣的物體。而從小動物經過時的大小來看,如果連尾巴也算上,應該至少有60釐米以上。甚至還要稍微大一些。不算尾巴應該也至少有50多釐米長。如果說是一隻草原兔,那麼就有些過大了。而且從影象中 可以明顯看到比較翹而且比較長毛的尾巴。這顯然不是任何品種兔子的特徵。回收隊員的工作重點在返回艙本身,他們也是隻透過儀器短暫看到過這隻“路過”的小動物,而且事後也沒有抓住這個小動物,主要憑印象和記憶判斷。因此是“草原兔”的說法是很值得探討的。狼山個人認為這隻小動物至少有6種可能,按照機率從小到大排列,應該是:沙鼠,旱獺,狼,草原兔,兔猻,沙狐!
第1,沙鼠。沙鼠是亞洲內陸草原出現機率最高的動物,也是生物鏈最低端的齧齒類,不過這裡基本可以排除沙鼠的可能性。因為沙鼠最大體長不過20釐米,較大的沙鼠不加尾巴才15釐米。而熱成像儀中的動物明顯比沙鼠大得多。而且明顯有“鳳尾”。沙鼠的尾巴也和家鼠一樣是細長形,因此可以排除。第2,草原旱獺。也屬於亞洲草原常見的大型齧齒動物,體型粗壯,體長為50釐米左右,體重4到5千克。尾部10釐米以上。四肢粗短,前爪發達,適於掘土。旱獺的體型基本和圖中的小動物大小比較符合。不過旱獺在11月前就已經全部冬眠,到第二年春季的4月份草原積雪融化後才出洞覓食。而現在已經是12月中旬,零下20度積雪草原的夜間出現旱獺的機率幾乎不存在,也可以排除掉。第3,亞洲草原狼。亞洲草原狼是目前亞洲草原自然生物鏈頂端的最高階生物。草原狼有夜間捕獵的習慣。但是草原狼的體型較大,連尾巴會超過1米長。而且草原狼的腿很長。
畫面中可見這個小動物腿比較短。草原狼越寒冷就越喜歡集體活動,冬季很少單獨夜間捕獵,基本也可以排除。第4,就是草原兔。前面已經說過排除的理由。第5,兔猻。可能很少有人聽說這種動物,乍看以為和兔子有什麼關係,這其實是一種草原上像野貓或者猞猁一類的貓科動物。外表很像貓,身長50釐米左右,尾部較大,腿較短,習慣在冬季夜間單獨行動,捕獵沙鼠等。看圖中動物的體型和動作,是兔猻的機率不低。第6種也是最大的可能,沙狐。亞洲沙狐體長50到60釐米,尾長25到35釐米,體重約2到3千克。在冬季的草原喜歡夜間活動,捕獵沙鼠或者野兔等。兔猻和沙狐都是難得一見的草原保護動物。嫦娥5號成功返回,它們首先去迎接,說明草原生態改善很大,尤為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