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懷舊,就像是懷孕,慢慢會澎大的。人生走過大半輩子了,回過頭來對那山,那水,那裡的人們懷著滿滿的回憶,使我走過萬水千山總是情。 利民廠地處晉中太谷縣城東, 五十年代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登上大佛山指點江山,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於是從四面八方建設大軍紛紛湧向這裡,用勤勞的雙手建造了自己的炮彈基地,蓋起了車間廠房,職工宿舍,學校醫院,幼兒園,俱樂部等基礎設施。 現代人住進了碧桂園,錦鏽園,芳草園,唯有故園大院令人難以忘懷,利民大院,沒有故宮的富麗堂皇,沒有喬家大院的氣派,就是有一種充滿人間煙火的人情味,伴隨我們度過快樂的童年,走過青春的芳華,是生我養我的家園。 在國人眼裡,數字“8”是吉祥的象徵,在廣東是財富的象徵!古有八達嶺長城,那是抵抗外來侵略勝利的象徵!北京八寶山,成仙了要藏身在裡面,那是地位的象徵!緣於風俗習慣,利民建廠有了八大院,後來在大院東北角和西北角,分別應運而生了以施工隊為命名的平遙樓和以年代標誌的八五樓。還有一處特殊的大院,座落在廠區外的石象,建廠時的老前輩,為了工廠國防建設事業,獻出了畢生精力和生命,先後客死他鄉,人在異鄉為故鄉,面朝利民長眠在此。守望在這裡感受利民的興衰。

【1967年利民廠生活區衛星航拍】

部隊大院是按級別分配住房,有團級大院,有連級大院。利民人是按工種分配住宿,各大院有各院落的氣質,我想八院住著眾多老師,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印象中郭老師,秦老師,李老師,楊進老師,於若昕老師,教化學的劉老師,萬老師等都曾住在這裡,也許是巧合吧,當然也是隨著人口增長,逐步調整了。  看到2院的門牌很親切!我是在2院度過了十年童年時光,我們家住在五棟19號大套間,推開家門,就是一個大通鋪,牆壁上貼著年畫還有舞劇《白毛女》連環畫,記得小時候三兄弟在通鋪上玩耍,把炕頭演變成大舞臺,也是天性使然,學著畫中的舞蹈動作比劃舞動起來了,我披著白毛巾長髮飄飄扮演白毛女,兄弟們有扮演小楊白勞和大春,引來鄰居家的叔叔阿姨在視窗圍觀。對門是一蘇姓安徽人,家裡有兩個兒子,大男孩大毛畫的畫很好!心靈手巧還自繪樸克牌。後來他們家調走了。 楊喜同學家是住在隔壁著一個單元17號,門前的花椒樹每年都散發溢人香氣,結滿累累碩果!楊媽媽烙的山東大煎餅更是美味極了!走過房後穿過排水溝,進入三院領地,三棟住著沈正傑一家,後來隨父母親調動去河南了。緊挨著是愛玲家,愛玲愛學習,也收藏了很多課外書和小人書,滿足了那時的讀書欲。  民民家住在二院18號,後來搬遷到八棟最後一個單元門,改革開放後,把握了商機,利用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在家門口開了家士多店,方便了四鄰八居購買日用品,早起晚收店鋪,靠勤勞的雙手,他也成了先富起來的淘金者。春香也是我的鄰居,她住在六棟,與燕風,富敏是近鄰,春香回憶說:剛進廠不太熟悉,各大院克隆的一樣的,去趟廁所,回來都能走錯門,參加工作了還分不清七院和八院。 小時候以居住方位或性格類聚和夥伴玩耍,我和張小明,肖鋒玩得挺好!張小明住在四院,自然有親切感,他爸爸是軍代表張百豔,他媽媽是學校老師,四院八棟是利民廠軍屬住地,獨門獨戶,內設有衛生間,我也有幸在那時候走進軍人家庭,掲開軍人神秘的面紗,看到閃閃的紅星,播下了長大當兵的種子。  利民的大院公廁,人字形房頂,伸出高高的排氣罩,這也是利民獨有的,廁所後面化糞池沒有加安全蓋,常常有熊孩子搞惡作劇,扔石頭子淺起糞花……某位老師說過:就像茅房的石頭——又臭又硬。可能出自當地的民間諺語吧?文革期間牆壁上寫著宣傳標語:“打倒xxx”火藥味很濃……那段歷史,隨著時代變革,洗盡了遺留痕跡。付於新時代特色!  七院1棟是利民廠領導居住地,是在原幼兒園食堂改造的,馬路對面是幼兒園,這些領導都是利民廠元老,有的領導在文革受到衝擊,下放勞動改造的,也該讓利民的功臣改善居住條件,享受生活,頤養天年,走出家門,就能看到祖國的花朵,希望的下一代人,沐浴在陽光雨露下,幸福茁壯的成長。房後這條路馬路直通俱樂部東廳,路兩旁的林蔭大道,要兩個人才能環抱,俗為最美大道,不知現在怎麼樣了?  隨著工廠的需求,各企業的調配,有的整個家庭拖家帶口調往外地河南,河北等地,少小離家老大歸,一些隨家人從小調往祖國各地支援三線建設的子弟,又在人到中年回廠省親尋根了!這是他們的父輩曾經為之奮鬥的軍工戰線,多年不見發小同學,說起小時候的往事歷歷在目,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還是那樣一見如故!親不親故鄉人……有大批員工進駐利民廠,大院中間蓋起了一排排平房安置。融入了這一方水土,各院落的親和力和包容性,養育了從五湖四海匯聚在這片藍天下的利民人。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1972年2月6日凌晨五點許,突然廣播喇叭播放緊急通知,打破了沉寂的黎明,四車間臘紙車間失火了,站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熊熊燃燒的烈火染紅了半邊天,家裡的大人們都紛紛趕往火災現場,投入樸火行動。經過消防人員和職工們奮力樸救,終於樸滅了大火,為國家挽回了經濟損失。遺憾的是,那場火災我們的同學失去了一位好父親!利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經上級部門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利民廠為烈士召開了追悼會,各單位宣傳欄都報道烈士的先進事蹟。印象俱樂部 俱樂部伴隨利民廠至今,是職工政治,文化,娛樂中心,走過蹉跎歲月,進入遲暮之年,闊別二十餘年一直定格在原來的模樣。正如人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她古色古香的外表,獨具俄羅斯風格,經歷歲月的洗禮,如今門前4根頂天立地的圓柱,粉刷成鮮紅的色彩,與廣場上飄揚著莊嚴的國旗相映成輝! 前人載樹後人乘涼,利民的發展離不開前輩們的努力奮鬥,如今走進新時代,利民人緊跟時代步伐,兼併重組,引進技術人才,敢叫日月換新天,相信利民的明天會更好!  禮堂東側售票處,灰色牆壁磚裸露斑駁,隱蓋不住歲月蒼桑的痕跡,小門門面真不及現代家庭裝飾的大理石門面,依然是原生態的樸素。 小時候,盛夏傍晚炎熱難耐,東門小廣場廠工會常常放映露天電影,東牆掛起電影銀幕,架起放映機,家家戶戶傾巢出動搬上摺疊椅,長條板凳,佔領有利地形觀看,我最愛看《閃閃的紅星》電影,優美的畫面,動聽的弦律,小小潘冬子可愛的形象感動了幾代人,其中的插曲《紅星閃閃放光彩》,也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曲。 西門小廣場,原來是蘭球場地,四周用碗口粗的鐵管焊接成觀眾席,為場上球員吶喊助威! 後來東,西廣場又改建成東西廳,西廳設為圖書館,內有很多藏書供員工閱讀,有文學藝術,專業知識等書籍。東廳設為多功能廳,八十年代每逢週末或節假日,廠工會,各分廠時常包場開舞會,華爾茲,倫巴,探戈是那個年代的旋律,有時還舉辦個人畫展,曾經欣賞過樑斌的畫展,他是廠工會的宣傳幹事,憑著對美術的愛好,深入生產一線,描寫工人師傅的工匠精神和時代風貌!豐富了職工業餘文化生活。  走進禮堂大廳,聳立著主席白色石膏像,那時候全國各地都樹立了各種材質的主席像,舊辦公樓前也樹有一尊石膏像。 步入禮堂,科學的設計,弧形舞臺,音樂池,化妝間樣樣齊全,會場頂部裝有五角星形大吊燈,歷經數次修鐥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暗藏式照明燈,音響裝置更加震撼!座椅依舊沒變,按過道劃分成六片,中間過道有網狀地暖供熱。

注:本文作者晉西利民廠(廣東) 黃傑 先生。

10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大秦賦:宗室中人為驅趕外客以死相逼,李斯以退為進讓嬴傒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