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最近在熱播,雖然豆瓣評分開始逐漸下滑,口碑略有些崩塌,但總體來說,喜歡的人依舊在追劇。
只是該吐槽還是大膽吐槽。
今天我們想說的,是贏政成長道路上至關重要的一個人——申越。
關於申越歷史上的原型人物,很多人說是姬昊。
但今天我們不講正史,只講劇中的人物。這位申越是當初秦昭襄王一眼相中的,在贏異人被送到楚國做質子的時候一路相護相送的人。
能被老秦王看中,並擔此大任的人,定不是凡品。
在劇中我們就看出,申越武功高強,以一擋十,多次救贏政母子出險境。但若只是武功,那他也只是一介莽夫而已,可他遠遠不止於此。
如果沒有申越,也許我們看不到而今的贏政,更看不到未來秦統一六國的美好局面。
原生家庭影響之巨:被父棄,為母累,不幸的童年俗話說,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用一生來治癒。
贏政用自己童年做質子的經歷,換得回國後的大功和威望,可這段經歷對他一生的影響實在太大了,而且多為負面。
秦國突然攻打趙國,呂不韋聽說趙王對他們一家三口起了殺心,於是兵行險招,先帶著贏異人回國。
此舉,雖然最後賭贏了,可卻使得父子之間產生嫌隙,感情不是很好。
但在當時,出於政治目的考慮,他們卻必須這麼做。
因為如果只帶贏異人一個人走,回國的成功率會更大。
一來是因為趙國不會再趕盡殺絕。為什麼這麼說呢?
萬一贏異人回國成功,那麼他勢必會放不下在趙國的母子,那麼贏政母子可活,以後可以作為談判的籌碼;
如果贏異人回國失敗,那他們手裡還有著贏姓血脈,也算是一個籌碼。
二來是因為目標不那麼大,行動方便,守城者才會放行。災難來臨時,之所以每次說,老弱婦孺先走,是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必須先保護,以顯示高風亮節;
可逃難且背後有著大盤算的時候,如果帶上他們母子二人,不但會拖慢速度,橫生枝節;更會導致贏異人哪怕回國,地位也不穩。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我們回國後看到華陽夫人的做法就可知了。
華陽夫人無子嗣,偏偏最受太子寵愛,為了鞏固自己在後宮的位置,才會採納自己親弟弟陽泉君和呂不韋的建議,收贏異人為子。
這原本就是一樁政治買賣,但華陽夫人的控制慾比較強,或者說,她也不想做無本的買賣。
因為贏異人雖然有質趙之功,作為皇位繼承人沒啥問題;可他的生母畢竟還在,如果等他繼位之後,華陽夫人與他並無血緣關係,地位不一定能保。
所以,華陽夫人才會提出來,讓贏異人必須放棄贏政母子,娶她指定的人為妻,這才願意舉行認子儀式。
如果贏異人不是一人回國,而且一家三口回來,華陽夫人還肯不肯收他為義子,尚未可知,畢竟沒人會那麼傻。
這一拖三的,對華陽夫人而言,以後的局面怕是要失控。
也是因此,嬴政母子被父親和呂不韋拋棄在趙國。
那一年,嬴政才三歲,正是啟蒙、懂事並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
嬴政被遺棄在邯鄲的日子,其實比嬴異人要難過許多。
他的父親質趙八年,秦國當年略敗,以質子換得兩國交好,所以雖然嬴異人要受點言語上的奚落,但大體生命無憂;而他尚且有呂不韋的保護,這才能衣食無憂,有趙姬相陪,甚至產有一子。
可呂不韋和嬴異人走後,兩國又正在交戰,他們母子失去庇護,在趙國簡直是受盡凌辱。
那麼趙姬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從一些細節可知。
在第五集,她得知要回秦後,趙姬開心得把舊衣服丟在地上說全部不要了,要等回國去做許多冬兒都沒見過的顏色衣服穿。
此時鏡頭一閃而過,申越皺了下眉頭。
為什麼呢?
趙姬出身不好,原本也只是做一個呂不韋府上的舞姬。
雖說士農工商,呂不韋商人地位低,可舞姬和伶人這種博君一笑的,則更談不上什麼地位了。
所以從舞姬變為秦國質子之妻,她是樂意的,但也沒過上什麼好日子。
尤其是嬴異人走後這6年,她還有大部分時間被關在監獄裡,住在茅草屋裡,日子過的是緊巴巴的。
可一旦說到要回國,她立馬把質趙的苦,逆境的價值,拋諸腦後。
而她做的最重要的一件錯事,便是將自己對嬴異人的埋怨傳遞給嬴政,挑撥了他們的父子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初贏異人將他們拋下,實在是情非得已,能夠理解;而後來,嬴異人歸國國成為太子嫡子,重新娶妻生子,替太子代表秦國和西周談判。此時趙國用車馬運來他們母子,希望用5座城池的代價,換來和平;而非秦國提出的16座城池加九鼎。
異人出於政治考慮,暫且放下母子,繼續執行老秦王的決定。但他本人十分不捨,痛心疾首地跟在趙國軍隊後面,追著囚車許諾一定會接回他們。
原本作為孩子,嬴政不懂,他是充滿希望地望著坐在馬背上,遠遠趕來的父親的;可趙姬卻十分生氣,她不但自己扭頭不理會,還不讓嬴政看他。
這時候,母親的引導非常重要,在孩子懵懂無知時,如果將自己對父親的怨恨和不理解傳遞給他,那麼孩子自然而然會將這種恨藏於心底;而如果趙姬能夠想得通,理解贏異人的處境的話,就能適當開導,讓孩子明白父親的不得已。
結果,嬴政回國後,對贏異人十分疏離,而且不服從他的管教,言語間也都是怨恨;如果不是後來呂不韋的開導,相信父子始終無法同心。
包括趙姬當上監國太后在處理成蛟,以及和嫪毐的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格局、才華、眼界,都是非常狹隘的。
而在這樣的環境成長起來的嬴政,他最終卻沒有走上歪路,完全是因為成長道路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在引導他,這個人就是申越。
嬴政成長道路的引導者,力挽狂瀾全靠他為什麼會說申越這個人是嬴政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呢?
在嬴政3-9歲的6年時間裡,算是一個人的幼兒階段。
原本父母親才是孩子的最佳言傳身教者,可這時嬴異人缺席,趙姬又心志不堅,只是把兒子當作改變自己命運的依靠而已,而且她自己品行一般,文化程度一般,能夠自保已經不錯了。
只有申越,他默默守護並照顧了嬴政6年。
在這6年裡,申越教會嬴政許多本領,更引導他成為一位真正的王者。
他教會嬴政的許多東西,在日後參政議政時,都讓嬴政脫穎而出。
申越教會嬴政看破眼前困境,要有宏圖大志,學先秦歷史。小嬴政有一回拾到一頭小狼仔,與冬兒正在嬉戲時,被趙國的二公子趙偃看到,藉此戲弄一番,還被打傷。
因為質趙日久,嬴政難免氣餒,意志消沉。
當申越給他日常授課時,他說了一句,學有何用?
就這一句學有何用,申越用了一連串振聾發聵的言語,成功地激起了嬴政的鬥志;
要知道秦國如何強大,才能知道如何使秦國更強大。
而他所學的先秦知識,更是讓他在與秦莊文帝的第一次會面中,表現卓然,還收穫一柄秦王劍。
“你可不要被現下的處境迷惑了意志,你是何人?
你是嬴姓男兒,是秦太子嫡子的長公子,是秦國王位的繼承人,甚至是將來天下的王。”
“你今日所遭受的苦難,是你這一生的財富;
你今日所遭受的凌辱,是你一生意志的起點。”
鏗鏘之言,既給嬴政喝下一碗雞湯,又為他指引了方向。
就連我一個外人,聽了都不由得熱血沸騰。
申越教會嬴政武術,更教他戰術聽聞嬴政母子要回秦國,趙二公子及其跟班聞訊而來,把院子裡的家僕殺光,放火燒了屋子,還打算當場殺了他們母子。
這時候申越跳出來相救,甚至為了救嬴政,迎面中了兩箭。
正當嬴政慌神之時,他立馬靠近,教會他“記住,擒賊先擒王,一會兒我先出去,你跟在我後面,繞過去抓住那趙二公子”。
然後從地上踢了把刀給他。
申越真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在言傳身教,告訴他如何自保,戰術的要領。
而這一點,更是讓嬴政活學活用在東周聯縱四國攻秦之上。
當呂不韋問他的觀點時,他說“擒賊擒王,只要把這個領頭的東周搞定,這個合縱一定成不了”
這一言論讓呂不韋都對他刮目相看。
結語可以說,這6年裡,如果沒有申越盡心盡力的保護,他們母子二人恐怕很難活著回到秦國,更不要提繼承大統的鴻鵠之志。
是申越一次次地護他們周全,以一抵十,他兌現了對贏異人的那句,“公子放心走吧。”
6年後,當嬴政踏上歸秦之路時,申越卻用自己的生命,護送嬴政走完在趙國的最後一程。
那句遺言,聽起來多像一個老父親臨終前的囑託,“政兒,只能陪你到這兒了,以後的路,你要自己走。”
如果申越還活著,相信嬴政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樣。
因為嬴政與父親不親,嬴異人又管不了他,而且親政後異人3年就去世了;當時嬴政才13歲,身邊只有母親趙姬和呂不韋可以依靠。
趙姬顯然是靠不住的,不拖累他就很不錯了;呂不韋有自己的宏圖偉志要施展,根本無心再管教嬴政,為了專政,還拿出齊恆王仲父論來說教。
說實在的,當嬴政成為王之後,放眼望去,已經無人能夠真正依靠,也無人能夠再管教和約束他了。
這也是為何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開始脾性大轉,經常幹些焚書坑儒的事情;還把一直歸勸他的長子扶蘇,貶黜邊地的原因了。
如果申越還在,這個對他而言,既像保鏢,又像父親的人生引路者,定能竭盡全力輔佐他繼續向前,也能讓嬴政的心性得以成熟發展,不至於過分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