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大家對印度的印象可能是,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和極其貧窮的國家。可能很少人知道印度祖上也曾輝煌過,也曾為了大國夢奮鬥過。這麼說可能就有人反駁了,如今的印度也在做著大國夢。

其實印度的剛獨立的時候,還是有可能成就自己的大國夢的。

可自1962年以後,印度的大國夢就蕩然無存了。當時的印度可是比中國都輝煌,印度的開國元首尼赫魯能力很強,他帶領著印度人民向著大國夢出發。但是因為中途做了一件錯誤的決定——想要爭奪中國領土,使得印度開始由盛轉衰,大國夢也因此斷送在了喜馬拉雅山腳上。

一、印度夢——中國

1947年印度完成民族獨立,而且的中國還深陷內戰的泥潭中。印度開始參與國際事務,慢慢的印度在亞洲的地位就突顯出來。使得印度開始沾沾自喜,並且開始進行自己垂涎大國夢。

於是尼赫魯構想:在中國忙於內戰而無暇顧及世界的時候,我們應該"建立一個由印度作為神經中樞的亞洲聯邦"。

這樣來看印度的大國夢必然和中國存在一定的關係,那麼為什麼印度的大國夢和中國有聯絡呢?

第一、英國的影響。印度之間是英屬殖民地,之前英國為了避免俄國想要爭奪印度,英國曾提出"緩衝國""戰略邊界"的計劃,這樣的計劃大大吸引了印度,在印度崛起之後為了能夠鞏固自己的地位,隔絕北方地區的安全隱患,與印度接壤的中國就成了印度眼中的肉。

第二、中國的威脅。印度想要成為亞洲第一,中國就是印度最大的威脅。

第三、對中國實力的錯誤判斷。當時的中國深陷內戰國力耗損,當時的印度認為這是最好的時機。即使中國在朝鮮戰爭的表現十分優異,但是當時的印度已經沉醉在自己的大國夢中無法自拔。

第四、為了印度的安全考慮。印度害怕再次淪落為殖民地,保護印度西北邊界領土完整;防止印度次大陸周邊地區落入外部大國的手中。扼守印度洋及其鄰近區域。

第五、歷史遺留。印度與中國長達2000多千米的邊界沒有正式劃定過,對於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曆屆政府都未予承認。

為了自己的大國夢,中國必須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否則大國夢將無法實施。

二、國運巔峰

1962年之前的印度在可謂是風光無限,當時的印度怎麼也不會想到那是夕陽黃昏。自印度獨立以後,尼赫魯就在印度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他提倡不結盟運動,在第三世界有很大的影響力,儼然是第三世界的領袖。

並且在國內進行工業化建設,印度的工業化道路的比中國還要早一些。而此時的印度在尼赫魯的領導下,中央政府的權利不斷增加,國內的經濟慢慢復甦。印度也開始與世界大國進行建交。像蘇聯、美國、英國等,這些國家更是給予了印度不少的支援。蘇聯向印度提供了150億盧布的貸款,還援助他建立了不少的工廠,美國、英國等國也向它提供了不少的資金和技術。

此時的印度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不久的將來國際地位會顯著下降,而印度的國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正是因為中國。

三、夢亡之刻

1950年,印度把喜馬拉雅山的3個國家納入印度安全體系。並與不丹等國重新簽訂契約,想要讓中國成為印度的緩衝帶。

隨著時間的發展,印度的越來越肆無忌憚。即使1954年迫於中國的要求,中印簽訂了"通商和交通協定",但是印度全然不顧,尼赫魯指示印度軍隊在北部邊界全線推進,尼赫魯認為:"沿邊界全線建立一系列的邊界哨所,特別是在可能有爭議的地方,必須建立邊界哨所"。

印軍從1961年到1962年9月期間,在中印邊界西段的中國一側,共建立哨所43個。這些哨所離中國哨所非常近,有的甚至還建在中國哨所之後,企圖切斷中國哨所的後勤補給,嚴重威脅著中國哨所安全

不僅如此,印度還在"麥克馬洪線"建立了二十多個哨所。甚至還跨過"麥克馬洪線"向東推進,已經進入中國的國土,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自衛戰爭。

而印度並沒有想到中國在當時國力衰微的情況下能夠奮起反抗,其實當時的中國確實不想與印度打仗,一方面是因為國力衰微,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期待和平,畢竟中國在二戰,內戰,以及朝鮮戰爭中軍人死傷無數。

但是當時的印度步步緊逼,使得中國不得不應戰,一開始為了積蓄反攻力量,也為了迷惑印度,偉人命令邊防戰士步步後撤,印度更加得意忘形了

可沒想到在他得意忘形的時候,我們的武器裝備和物資也準備充足了。中國軍隊在多次的戰爭中積累了經驗,而且中國軍人具有保家衛國的信念,這是印度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的,使得印度在與中國的戰爭中落敗。

1962年的印度為什麼會落敗呢?

第一、尼赫魯政府的盲目自大。印度方認為只要他們發動戰爭,再加上美國等國家的支援,以及中國的衰微,必然能取得勝利。

第二、對中國的情況不瞭解。當時的印度軍隊完全不瞭解中國的軍隊的實際情況,當時他們只有透過中情局的情報發回關於中國國內經濟危機以及中國和蘇聯交惡,包括臺灣海峽危機的簡報,使得印度政府認為中國不會對印度的東遷做出反應。

第三、當時印度軍方準備不足。印度政府的盲目自大,使得印度軍方根本沒有山地作戰的經驗。使得他們的武器裝備不適合山地作戰。

而且印度軍方並沒有對喜馬拉雅山脈進行勘察,使得當時作戰時印度軍隊不僅身著單薄,缺少彈藥,最嚴重的是當時根本無法通訊,致使印度軍隊無後勤補給。

第四、歐美國家的放手。本身印度之所以有盲目的自信是因為後面歐美國家的支援,以及蘇聯大軍壓陣中國邊境。但是不幸的是,當時支援印度的國家都深陷古巴導彈危機之中,使得印度孤立無援。

第五、印度高層的無能。當時印度軍隊高層對自己軍隊內部情況根本不瞭解,而且沒有作戰經驗,指揮失誤。

1962年的印度經歷自從獨立之後最大的挫折,對中國的誤判,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使得印度國運由此衰微。

四、摔下神壇

1947年之前的印度是懦弱的,1947年到1962年的印度是自信的,1962年以後的印度是衰微且自大的。

1962年,中印一戰,讓印度失去了第三世界領袖的地位,打斷了印度的現代化改革和工業化程序。而與印度相反的是中國卻慢慢的確立了第三世界領袖的地位,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也佔有重要一席。

近年來印度想要複製中國的模式走加工工廠的道路。雖然在經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印度民眾的生活並沒有得到改善。

印度在中印戰爭以後,好像失去了活力,國家政治腐敗,種姓主義盛行,女性依然沒有權利,工業化進展緩慢,教育制度落後,軍事實力落後還在依附著歐美國家,經濟發展緩慢,國際地位降低,普通民眾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1962年的中印之戰,使得印度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至今還沒有完成尼赫魯政府的大國夢。不僅沒有完成,反而漸行漸遠。如今的印度只是空有大國夢的印度。

如果印度無法銘記大國夢斷送的悲慘歷史,繼續我行我素,那麼如今的印度將不可能迎來國運的轉折點。

希望印度能夠意識到,如今的世界是共同發展的世界,要想在國際政治中佔據一席之地。不但需要提升自身的實力,而且還需要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否則,將很難融入世界。

6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震驚一時的勞榮枝案將於21日開庭:勞身負7條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