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12/16刊發Xuan Dung Phan的文章,分析美國應如何調停日韓之間日益惡化的爭執。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S.Rajaratnam國際研究學院(RSIS)的研究助理。
日韓關係因根深蒂固的歷史問題而日益惡化,當選總統拜登將面臨恢復美國在東北亞盟友關係的挑戰。雖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採取了對此不干預的態度,但是,拜登似乎急於幫助這兩個美國盟友修補關係。不過,他的政府必須避免以往賠償安排的根本缺陷:將國家利益優先於受害者的關切。
華盛頓旨在將亞洲盟友團結在一起,以實現其冷戰遏制戰略,促成了1965年日本和韓國之間簽署的正常化條約,東京聲稱該條約解決了所有賠償問題。然而,該條約並不是對日本戰時軍妓和強迫勞動受害者的合法補償,因為,當時這些問題還沒有浮出水面。此外,當時韓國由獨裁者朴正熙統治,他為了確保日本資本的安全,推動了條約的簽訂。他沒有對受害者進行賠償,而是把錢用於經濟發展。簡而言之,1965年的協議是一次淺薄的和解嘗試,因為經濟、安全和政治考慮佔據了首要地位。
2015年,時任總統朴槿惠與日本就"慰安婦"達成了"最終的、不可逆轉的"協議。現任總統文在寅上任不久,朴槿惠的繼任者就解散了根據該協議成立的日本資助的慈善機構,稱其為"排除受害者和公眾的政治協議"。事實上,前慰安婦及其支持者對缺乏事先諮詢感到失望。朴槿惠在中國的經濟壓力和朝鮮的核試驗中尋求與日本迅速和解。在急需統一戰線對抗北京和平壤的情況下,奧巴馬政府在美國的調解下進行了和解談判。協議簽署一年後,令華盛頓感到欣慰的是,日本和韓國終於簽署了關於朝鮮的雙邊情報共享協議,《軍事情報總保障協議》(GSOMIA)。與1965年的和解協議一樣,2015年的協議也更加註重照顧到國家利益,而沒有考慮受害者的利益。
最新的爭執始於2018年,當時首爾最高法院裁定,兩家日本公司有義務對日本殖民統治朝鮮半島期間被迫勞動的韓國人進行賠償。這一事件引發了兩國之間的貿易戰。首爾感到失望,威脅要退出GSOMIA。在強迫勞動問題上的分歧,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日本支援奈及利亞提名的下一任WTO總幹事人選,而不是支援美國推薦的前韓國貿易部長俞明希。這種針鋒相對的關係表明,未解決的歷史敵意,可能會破壞貿易和安全方面的三邊協調。
以國家為中心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加劇現有的敵意和不滿。為了促進深度和解,領導人必須以受害者為中心。優先考慮的應該是賠償正義,而不是戰略利益,一旦日本和韓國正視歷史,戰略利益將更容易實現。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當兩國政府都傾向於將爭端政治化的時候。不過,美國的調停可以提供一個求助途徑。
第二,有人建議美國承擔中立的第三方角色,以確保條約的遵守。拜登政府和未來的政府必須願意對違反條約的行為大聲疾呼,並在一方未能履行其承諾時施加外交或經濟壓力。這將增加不合作和退讓的成本。
第三,拜登政府應把這場口水戰當作人權問題來處理,以爭取兩黨的支援。2007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日本政府對殖民時代的性奴役"正式承認、道歉並接受歷史責任"。國會議員支援這項決議,因為它與美國的價值觀產生了共鳴。這樣的框架也與拜登強調的在全球範圍內促進人權相吻合。
最後,拜登必須向這兩個盟國強調,以受害者為中心的決議,是對能夠應對重大地區挑戰的強大三方聯盟的長期投資。個人外交將是說服日本和韓國領導人預設的關鍵。
美國之前的干預並不恰當,而且低估了不與受害者接觸會如何阻礙美日韓三方專案。美國今後的調解絕不能重蹈覆轍。除非聽取受害者的觀點,否則和解嘗試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