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染坊,總能想起電影《菊豆》,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磨坊。楊金山是個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在折磨死兩房太太后,為續香火,他又花大價錢買了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菊豆,對其百般虐待。 侄兒天青年近四十而尚未娶親,聽到叔叔每夜濫施淫威而使菊豆痛苦哀叫,內心由憐生愛,兩人私通,生得一子。金山以為己出,取名天白。但不久金山中風,半身不遂,菊豆與天青更加肆無忌憚,得知真相的金山想要報復,後卻誤墜染池喪命。十多年後,天白長大,外人的閒言瑣語使他分外仇恨生父,於是怒殺與母“通姦”的生父楊天青。菊豆萬念俱灰,縱火燒掉楊家世代相傳的祖業“楊家染坊”。
染坊的故事發生在電影裡,而磨坊的故事卻發生在現實中。在電動磨米機、磨面機等產生前,農村一直用石磨石碾。石磨磨面,石碾脫殼,殼碎為糠,因此還配一架鼓風車,分離米與糠。
磨坊是小孩子提迷藏的好去處,躲在磨臺或碾臺後,有時也躲入鼓風車後或鼓風間裡。磨坊很黑,沒窗戶,只有門邊有一個算作窗戶的方洞,裡面豎了幾根立根,防人爬入。磨坊一般都白天使用,但即便白天,裡面的鼓風間也很黑。
一次,我們幾個小孩捉迷藏時,剛衝入磨坊,準備躲入鼓風間,那裡黑,不易被發現,一個嬸子突然從裡面衝出來,頭髮散亂,粘滿穀糠,衣衫不整,用來繫褲子的帶子沒掖好,一頭露出很長,垂下在腰間,一邊罵我們瞎跑,驚擾了她拉磨的驢,一邊繫著上衣紐扣。一會兒,一個叔叔也走出鼓風間,滿頭也是穀糠,粗聲吆喝我們,驢球馬蛋的,趕緊滾!孩子們被哄了出來。當時孩子們嚇夠嗆,以為兩個人打架了,所以大家一鬨而散,回了自己的家,有時孩子無意間也向父母學過磨坊打架的事兒,但父母總說小孩家家的,不要瞎打聽。沒過多久,事情也就就著飯吃入肚中忘掉了。
後來電動磨米機、磨面機取代了驢拉磨,磨坊扒倒了,鼓風車拆了木板當燒柴了,磨與碾子也扔到了路邊沒人要了,有時大人路邊休息也坐在廢碾磨上,小孩子玩泥巴,把廢碾磨當案板用。
九十年代,上演電影《菊豆》,看著那染坊,看那侄與嬸的故事,我突然想起當年磨坊裡叔嬸“打架”的事兒。早已記不起叔嬸的名字了,進摸樣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只依稀記得他們身上粘滿兩穀糠。是呀,無論染坊還是磨坊,甚至那叔那嬸,都已或都將隨著舊時代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