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01

1977年出生的陳丹蕾,父親是教授,母親為了孩子的學習,選擇在家做全職媽媽。

隨著父母之間差距越來越大,母親逐漸缺乏安全感,對丈夫的一言一行格外敏感、多疑,也因此,父母常常爭吵不休。

1995年,陳丹蕾以四川省第五名的好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前途一片光明。

在清華大學,她遇到了後來的丈夫——何磊,這兩位學霸情侶,也是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後來,陳丹蕾和何磊走人了婚姻殿堂,並且一起去國外留學深造。

再後來,就是陳丹蕾殺害丈夫的新聞。她精心設計了一個殺害計劃,並且一次次練習精準射擊。

人們紛紛好奇,為什麼這個高材生會殺害自己的丈夫?

其實,從她的原生家庭就能找到答案。

在家庭爭吵不斷的氛圍中成長的陳丹蕾,雖然學習成績很好,可是性格變得很內向,尤其是父母離婚後,母親患上抑鬱症,陳丹蕾變得越來越自卑,也不願意交朋友。後來,母親抑鬱去世,陳丹蕾倍受打擊,性格也變得偏激,不願意和人溝通。

心理學專家曾說:人在童年極度缺愛、缺乏安全感,在未來的愛情裡是沒辦法發揮她愛的能力的。

02 童年缺失父愛母愛,懼怕失去

陳丹蕾和丈夫同在異國他鄉,但是因為性格不同,兩人的生活卻很不同。丈夫性格開朗,很快就認識了很多朋友,而陳丹蕾因為性格孤僻,不願意社交。可是,她愛丈夫,害怕因此失去丈夫,因此對丈夫的控制慾極強,她希望丈夫能像她一樣,心裡只有對方,而不是拓展社交圈。

童年缺乏愛的孩子,就好比身上只有一塊糖,不願意與人分享,也害怕失去這僅有的一塊糖。

她會把別人給予的愛,當作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不放,甚至讓對方感到窒息。

同樣,她也容易傾盡所有,只渴望得到缺失的那些愛,甚至將內心最柔弱的東西都暴漏無疑,而這種愛,一旦失去,就會走極端,釀成悲劇。

何磊在國外的正常社交活動,屢次遭到陳丹蕾的反對,一開始丈夫會包容她,可是時間久了,就會覺得受不了,因此夫妻倆會發生爭吵。

有一次倆人吵架時,陳丹蕾衝動地在丈夫胸口捅了一刀,可是後來丈夫選擇原諒她,何磊相信他們的感情,相信自己用愛能感化妻子。

可是誰也沒想到,陳丹蕾最後還是槍殺了自己的丈夫。她不僅有謀殺計劃書,而且練習射擊殺人的技巧,親手終結了自己丈夫的生命。

丈夫被槍殺後,一直等到屍體腐爛發臭,她才僱人將丈夫的屍體從自己房間搬走。

這是一件十分惡劣的刑事案件,陳丹蕾被判處死刑。因為在監獄表現好,陳丹蕾被減刑了,也即將出獄。

有人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陳丹蕾就是一個典型的被童年傷害的人,希望她出獄後能擺脫原生家庭的痛,重新好好做人。

03 願每個孩子都不缺乏關愛,都有豐盈的童年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過度補償。

過度補償是個體透過極大的努力使以前的缺陷轉變成優勢,從而達到某種缺憾的補償或實現,達到追求優越或完善的實現,達到對自我的創造與超越。

當然,這種補償心理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便會有一種從“缺陷到優越”的轉化,而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陷,不僅不能得到糾正,反而會加強,甚至絕望,並危及他人利益。

什麼意思呢?

在家庭中缺失父愛母愛,缺失溫暖的孩子,人格上會有某些自卑或封閉等成分,往往會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表現出來,尤其是婚姻中。

當她建立自己的家庭,她就會無條件付出,因為怕失去,所以竭力把他留在身邊。

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父愛母愛豐盈的童年,讓孩子有一個穩固的愛的根基,在未來的路上有充分的愛的能力。

27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陳大愚 :逮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