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歌詞唱得好“有媽媽的孩子像塊寶”。每位母親對於孩子的愛都是的不可用言語來衡量的,而對於孩子來說,媽媽在就是溫暖的,有媽的地方,就有歸屬感。
92歲的媽媽辛苦摘菜包餃子,72歲女兒一邊看電視一邊等著吃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組圖片,照片裡的內容是一位92歲的媽媽在一旁辛苦的摘菜包餃子,而她72歲的女兒則在旁邊一邊吃水果看電視一邊等著吃老媽包的餃子。
一旁的外孫女覺得92歲的姥姥年齡大了,媽媽這樣“偷懶”有點不像話,可是姥姥卻攔著說:“讓她休息吧,我一會就做完了。”
看到這一幕,很多網友看了都被暖到了,果然,不管年紀再大,有媽的地方永遠都是最溫暖的地方。
幸福有很多種,但是有這樣一種幸福叫做老了之後,還能叫一聲媽媽,會有人答應,還有媽媽給你做出最愛的味道,同時也還能在媽媽的懷抱裡撒嬌,這就是最大的幸福,比任何的物質享受都要珍貴。
畢竟父母在,孩子對家的歸屬感就在
小的時候,父母就會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愛你,而且永遠是你的保護傘,家裡是你的港灣,而孩子長大了之後,由於學習和工作等原因,可能一直會生活在外地。
但家中的父母,卻永遠是孩子心裡的牽掛,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害怕,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是會在自己背後支援的那個人。
那麼對於父母的愛,作為子女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孝順,而這種孝心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實實在在的藏在點滴的行為中的。子女的孝心都藏在點滴之間
1)行動比嘴上說更實際
有的人說自己很孝順,但是卻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其實對於老人的孝順,更多的讓落實到行動上。
比如平時和老人多聊聊天,或者有時間帶老人去散散步,或者老人身體好,可以去旅旅遊,好好的享受一下晚年的時光,這才是最實際的孝順的表現。
而且光說不練,那樣只能是做到了表面的孝順,老人似乎根本感覺不到溫暖。
2)適當“啃老”讓老人有歸屬感
雖說啃老是不好的一種行為,作為子女要學會自立,但是適當的啃,其實是有必要的。
交給父母一些簡單地事情,反而會讓老人有一種歸屬感,要不然很多老人到了老年之後,會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了,自己沒有價值。
當然了這個啃老一定要適當,如果沒有掌握好一定的尺度,那麼就不是給老人歸屬感了,反而給老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3)常探望比打錢更暖心
常回家看看,是父母對於那些出門在外的子女最大的期待。
雖然有些子女也非常的孝順,會給老人打錢,想讓老人在物質上獲得更多的享受,但是相比於這一點,子女經常回來探望,其實對於老人而言更暖心。
所以希望作為子女的,有時間一定常回家,吃著媽媽的味道,和媽媽一起聊聊那些兒時的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