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相信大家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施主你與佛有緣”。隨著這句話的廣為流傳,網路上的人在說這話時,也多了點調侃之意。

但其實佛緣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佛門營銷獲取信徒的手段。

所謂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與佛有感性上的聯絡,且善心較大,對佛法有很深的心念,能夠在修行上快速精進,達到解脫自在。

許多人以為這是佛和菩薩庇佑的結果,其實佛和菩薩並沒有這樣的神力。

與佛有緣是因,修行精進自在是果,而受到佛和菩薩的庇佑,其實是人們不瞭解因果的真實不虛,所以把一切不可思議之事都歸於佛有神力上。

正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世間萬法是緣起緣滅,處於無窮因果之中的。

佛語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環環相扣,一個人是否與佛有緣,其實也不是天生。

佛說“命由己造”,每一個人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切就看自己做的“因”能否與想要的“果”相呼應。有“佛緣”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具備其中一點就算。

01無非分慾望‍

無非分慾望,就是與佛有緣之“因”。

正如《華嚴經》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告訴我們,眾生是本性具足的,並不是缺少覺悟所需要的智慧和德相,而是自身的妄想執著障蔽了,所以才不能覺悟。

妄想執著,其根源都是內心的非分慾望。人之所以痛苦煩惱,是因為執著地去追求錯誤的東西。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心追逐佔有,不得清閒,最終不僅失去了快樂,還會讓自己犯下無可挽回的罪行。

一個人只要放下了內心的非分慾望,就能夠心性空明,迴歸如來智慧德相。因此,佛門常有這麼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許多人看到這句話都不解,為什麼壞人成佛就這麼簡單?其實這裡的屠刀指的不是手中的刀,而是心中是非慾望這把屠刀。

就如《楞嚴經》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一個人能夠放下非分慾望,達到心的清淨,其實就等於證了菩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中的“屠刀”放下了,就無論人好壞,都能成佛。

02心有善念

佛緣,是心中的信念,成佛成魔,都在人的一念之間。

正如《悲華經》雲:“云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

我們生活的世界,有著貪嗔痴三毒和諸多煩惱,所以註定了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都一定會遭遇人生的逆境。

而心是人的最根本,境由心轉,一個人內心的信念主導著他的人生境遇。

心中若懷揣著消極的信念,那麼這些煩惱毒素的干擾下,自己面對煩惱時還沒找辦法解決,自身就已經被內心的驚懼痛苦擊倒了,如此下去,修行得不到精進,人生也得不到幸福。

佛祖有言:“地獄天宮,皆為淨土,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

這句話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痛苦的時候,能夠相信痛苦並不是永恆的,懷著美好的信念,積極勇敢地面對磨難,那麼就一定能戰勝痛苦。

一個人想得到佛緣,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心靈,無論現在如何,對未來充滿美好的信念。

佛說“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一個人心中若存有美好,那麼世間萬物在他心中都是美好的,這種堅定信念,能使一個人內心陽光、慈悲,達到佛的心性,與佛結下深厚的緣分。

03慧眼看人生

佛緣,是大徹大悟的智慧。

世間眾生億萬,為何有佛緣的人,對於佛經能有所領悟,修行能夠快速精進,而有的人卻一輩子都不入其門?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夠運用智慧看待問題,行智慧之事。

這世間萬法是緣起性空的,諸行無常,隨緣生滅,這是佛以智慧堪破世間虛妄幻,想看到的真實本相。

一個人若不能夠認識到萬物的本性自空,把世間精力都浪費在一些虛妄不真的事物上,那麼註定了難有所得。

正如《金剛經》曰:“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夠勘破事物的虛妄之相,就能達到如來的智慧境界,人生有所精進。

智慧,是認識自我,降服自心,改變自身的本領。生活中,對於萬物看得透,抓得住其要害,就能節省許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少許多的煩惱。

把時間花在提升個人能力上,不被世事牽絆,在修行路上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用智慧的心行事、看人,才能在修行和事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懂得慧眼看人生,便是佛緣。

佛陀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裡我的,就是眾生的本我,一個人想要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命運,都在於自己的努力。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萬物身上客觀存在的因果規律,誰也不能改變。

因而,一個人是否有佛緣,這不是註定的,無法改變的。

若是能夠做到無非分慾望、心存善念、慧眼看人生的“因”,就能得到佛緣之“果”。懂得放下,方能心存美好,心生智慧,人生自在。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這2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核心,若能悟透必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