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禪”是什麼?

《六祖壇經》有云:“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是為禪定”。禪的本質是離一切相。說禪者不懂禪,懂禪者不說禪,它超言語,超意識。言語道斷,一說就錯。

禪無對無錯,無是無非,無空無有,即一切非一切.....總之一句話:禪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也是《道德經》開頭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既然禪不能說,不可說,為什麼我們還要說呢,因為要學習,要參究,必須經過這個繁瑣的錘鍊過程,透過語言來達到超語言,透過不斷的參來達到不參,透過學來達到不學,最終形成了我們禪的思維力。

什麼是:相?

我們眼之所看、耳之所聽、鼻之所嗅、舌之所嘗、身之所觸、意之所想,統統皆為“相”,文字是語言,也是相,即文字語言相。所謂不著相,即是不著一切相。

禪的本質是離一切“相”,這個相包括“外相”,即大千世界的一切相,也包括“內相”,即內在意識所產生的幻境相。

打坐空掉“外相”容易,最難做到的是空掉“內相”,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物質的,是有生命的,血液的流動、氣機的發動,內在器官的運化是時刻存在的,我們的意識妄念紛飛。打坐參禪最難空掉是“內相”,只有達到“內外相皆空”,才算是禪宗所說的“空”,這個“空”就含攝了“萬有”。所以,禪即一切,一切即禪!

參禪,先要了解禪的緣起:拈花一笑。

釋迦摩尼在靈山法會上當眾開示,會場裡一片寂靜。

世尊手裡拈著一枝妙淨活靈的蓮花,出示給大眾看。座前更加一片默然,鴉雀無聲。不一會兒,弟子摩訶迦葉,忽然心有所悟,不禁獨個兒破顏微笑。世尊見眾皆默然,只有迦葉領會精神,隨即當眾宣佈:“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付囑摩訶迦葉。”師尊拈花,迦葉微笑,一心傳心,這就是禪宗的起源,迦葉即是禪宗第一代祖師。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到的總結就四個字“緣起性空”,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這叫緣起,因為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所以也就性空,因為緣起,我們知道性空,因為性空,我們知道緣起,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佛法是不二之法,不二之法是不住兩端,不落中道。有的人修禪,修空了兩端,沒有分別之心了,沒有好壞,善惡之分別心了,畢竟還是著相。有和空是兩端,破掉了有,破掉了空,如果執著在中道,非有非空,還不究竟。畢竟非有非空還是不空,只有徹底了破掉了有、空、非有非空才算出離。

世上最大的智慧是“空”的智慧,空不是沒有,空才能有。空不是斷滅見,首先是肯定客觀存在的、 空是說世上凡所有有形象的,以及我們意識想象的,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假象,或者是我們妄念產生的幻覺,和合而成,即是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故為空性,包括我們這個肉身。

空不等於空無,空是性空,沒有自主性,世上的事物都沒有自我做主的能力,沒有自我主宰的能力,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萬物性空而實有。

禪宗七經:《金剛經》、《心經》、《圓覺經》、《楞嚴經》、《楞伽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

什麼是真人?

真人是活出自己的人,活出那個本來的我。

永遠不會活給別人看,也不會看別人怎麼活。

是符合天道規律的人,叫真人。

既然叫真人,那就是活的最真實的人。活出那個真我的人。

《金剛經》原名叫《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金剛石是最堅硬,能斷金剛,比如能克金剛石。

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心態是:空。

因為一切空了,也就無所謂,

如果我們覺得無所謂,還有什麼人能傷害到我們,

如果我們覺的無所謂,還有什麼能誘惑我們,

如果你覺得無所謂,還有什麼能牽制我們,

所以最強大的人是因為心態強大,最強大的心態是空的心態。

如果認為金剛經說了空,那就落了空相了,空難道就不是相嗎?

就像有的人給他蒙上眼睛,問他:“你看到什麼?”一般都說:“我啥都看不見”,啥都看不見,難道不是看見嗎?如果真的看不見,你怎麼知道啥也看不見呢?

能說出啥也看不見,就說明你已經看見了,否則你怎麼知道看不見呢。

看得見和看不見都是看見了。

人總是活在顛倒中,比如:人們都說,今天天氣真好,今天的天氣真糟....天氣有好壞之說嗎?天氣本來就那個樣子,它是自然的變化,哪裡來的好壞之說, 我們覺得天氣好,是我們意識作用,感覺問題,天的明暗那是它的本來,它的本來是沒有這些分別之概念的,有這種分別說是我們人自己的意識問題,和天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理解了,就知道六祖慧能說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每天學點禪宗,每天學點馬氏哲學,漸漸的我們就有了禪的思維,唯物辯證法的思維。用參禪的態度,和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不是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世間一切的學問思辨都不出“一毫置於太虛,一滴投入巨壑”。即便窮盡世間所有的知識學問,變化,也不過是一根毫毛置於太空,一滴水滴入深淵。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禪師窮盡知識,訪遍名涉大川,拜師尋訪,最後突然覺悟了,發現以前所有的努力都是一場夢,毫無意義,然後一把火燒了所有的經書。

因為大千世界,一切皆為禪,都是生機的,都是可參究的學習的物件。書本經書相對大千世界的一切,太渺小了,就像一根毫毛置於空中,一滴水滴於大海! 參禪的鍥機在萬物中,在當下一切中。

禪沒有任何人能傳給我們,也沒有任何人能代替,這就像別人不可能代替我吃飯一樣,對方把吃飯的經過描述的再好,都不可能讓我們飽了,一切都是自己證悟出來的,自己的證悟經驗對別人沒有多大意義的,就像別人喝水永遠不可能解我的渴。連上廁所這種小事,也無法讓別人代替。

禪師很厲害,感覺無所不知,任何事情都能隨機應變,並不是他們讀了多少書,而是他們運用了自己本來就具有的禪心,讓自己本來就具有的光明通透的智慧顯現,書籍知識恰好是障礙,是得道路上的絆腳石,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是以手指指月的作用,如果把手指當成了月亮,就永遠不可能看到月亮和手指的指向。

總之,不能把禪當成一門學問,知識去學習,參究,而是形成我們的思維力,有了禪的思維力,看大千世界的角度都會很豐滿靈活,讓我們的思維“靈活”起來,拿掉大腦裡那些固化的思維和相,看問題就會變得圓通靈活。

參禪,就是要參究萬物的本質,破掉人為的強加的虛設概念相,讓萬物在我們眼中變得“活”起來,當我們面對的大千世界,一切活起來了,生動起來了,才能達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時隨地,“無視角而又能生其視角,無立場而又能生其立場”。

1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選一扇你最想推開的門,測出你潛意識裡最在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