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聯邦調查局)和CIA(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中央情報局),是全球最具權勢、運作最為神秘,但又因經常出現在好萊塢影片中,而最為人熟知的情報機構。
FBI和CIA都有很多“黑歷史”,好萊塢影片對此也不加掩飾。比如,CIA在1950年代就曾操縱了對瓜地馬拉總統雅各布·亞本茲的暗殺,之後還成功暗殺越南的吳庭豔兄弟,並一手組織了對智利的阿連德的暗殺和政變。而美國民權運動的最重要領袖馬丁·路德·金生前就長期被FBI滋擾。而在2001年的9·11事件後,隨著反恐戰爭打響,CIA更是頻頻動用水刑和私人審訊室,濫施酷刑。
某種意義上,但凡我們透過新聞所能瞭解到的有關俄羅斯、朝鮮、以色列、伊朗以及英國等國家的特工所實施的暗殺、破壞等活動,都是美國情報機構的日常保留專案。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FBI和CIA分別在美國國內和國外展開行動,雖然也分別受到美國司法部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監督,美國國會也會透過稽核預算、發起對重大專案的聽證等方式進行管控,但這兩大情報機構的運作總體還是高度獨立的,比如情報機構的預決算專案細節並不需要給國會提供解釋。
CIA審訊現場
這種獨立可以被解讀為“獨立於(黨派)政治”,但換一個角度來看,FBI和CIA的權力與行動空間其實相當巨大,藉助對所謂獨立地位的爭取,竭力保衛這種包含了法定權力和逾越法律的權力的特殊地位,竭力保衛部門特殊利益。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理解了這一點,再來看2017年5月9日被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解僱FBI局長詹姆斯·科米一事,我們就會發現,科米反覆強調的政治中立,其實更接近於他本人的理解。FBI在介入調查克林頓·希拉里的“郵件門”事件時,科米希望以絕對的政治中立,客觀處理此事,而FBI調查機構最初呈現給他的事件依據顯然是不完整的,這本身就說明了FBI內部的政治傾向:希望並爭取讓希拉里在與特朗普的競選中勝出。科米本人被誤導了,所以得出了調查結果不足以對希拉里提出訴訟的結論。
但不久後,維基解密網站曝出了“郵件門”猛料,包括希拉里辱罵黨內初選對手桑德斯的音訊。這些猛料顯然在此之前,就已經被FBI掌握,科米本人卻不清楚這一點。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科米再度強調政治中立,拒絕儘早啟動再次調查——最終再次啟動調查的時間是2016年10月28日,這時距離當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只有幾天了。這一調查決定對於法治意識較強的美國中產階級選民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所以,科米的政治中立意識,最終產生了一個他本人始料未及的後果,那就是給當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特朗普一方送出了“神助攻”。
詹姆斯·科米
道德法則是不是真的?
中信出版集團近日引進出版了詹姆斯·科米的個人回憶錄《至高忠誠》一書。科米2017年5月9日當天,是透過電視節目才知道自己被特朗普透過一條推特解僱。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他參加了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指控白宮充斥著政治腐敗,但其他時間保持著沉默。所以,這本書同時是對特朗普解僱行為提出的指控,以及對“郵件門”、“通俄門”等事件的解釋。
所評圖書:
書名:《至高忠誠》
譯者:喬迪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
必須指出的是,如果詹姆斯·科米真的如他自己所稱的那樣“自始至終堅持住了內心的道德法則”,那麼他早就該在斯諾登等人不斷加碼爆料“稜鏡門”事件的過程中辭職。要知道,他本人在小布什政府中曾擔任司法部副部長、副總檢察長一職,曾以擴大監控侵犯公民隱私為由,抵制過小布什政府希望將國民監控計劃升級的政令;還頂住了副總統切尼的壓力,調查切尼的辦公廳主任路易斯·利比的洩密案。
最近十多年來,美國司法部還頻頻動用《反海外腐敗法》,在歐洲、亞洲等地實施“長臂管轄”,在證據並不充分的情況下經常拘捕歐洲、亞洲國家企業高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有意思的是,這類案件的一些指控會隨著涉事歐洲或亞洲企業將資產出售給美國企業而撤銷。如果這類操作真的也符合所謂“內心的道德法則”,我們就不知道詹姆斯·科米的道德法則是不是跟小布什的首席競選幕僚卡爾·羅夫是一個水準了。
《至高忠誠》這本書與“通俄門”、“郵件門”相關的章節從第十章開始(全書共有十四章)。第一章到第九章主要是鋪墊,論證詹姆斯·科米的道德法則如何形成、強化。科米為紐約市歷史上的傳奇市長、後來為特朗普擔任律師的魯迪·朱利安尼工作,這也是他工作的開端: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他作為助理檢察官參與過對紐約五大黑幫家族中實力最強的甘比諾家族的起訴,並因此聲名鵲起。
參與起訴紐約最大黑幫家族甘比諾家族,讓詹姆斯·科米聲名鵲起
在出任小布什政府的司法部要職期間,詹姆斯·科米同樣主導了多起著名案件的起訴,包括著名企業家瑪莎·斯圖爾特涉嫌內幕交易的起訴案。在對小布什政府的副總統切尼施加抵制時,這讓科米強化了對自身道德法則的信任。但這很可能是一種誤解。而今的許多政治學者都承認曾大大低估了小布什施政期間的獨立性以及他的道德觀念,換言之,同為共和黨人的科米一定程度上逆反副總統的做法,在當時得到了包容,但這並不是美國政治的常態。特朗普上任後要求科米對他本人要保持忠誠,這番話說得過於直接,但這種要求卻並不是由特朗普本人發明的。
艱難應對“郵件門”、“通俄門”
2013年,經由時任總統奧巴馬提名,詹姆斯·科米出任FBI局長。書中提到了在2014-2015年,當美國執法部門因多次槍殺黑人而引發騷亂後,FBI介入其中的調查情況。
這番調查很詭異。一方面,科米意識到,後來也公開承認美國執法部門有無意識的種族偏見。但另一方面,FBI的調查報告卻指出,多次引發騷亂的槍殺,也沒有證據可以拿來起訴施暴警察。其實,這就是FBI所謂獨立地位和空間的結果:這個部門並不願意過度得罪美國各地的警方,哪怕是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也儘可能迴避可能導致權力部門之間衝突的後果。科米在公開表態執法部門存在種族偏見的同時,又辯駁認為,被關進美國監獄的服刑人員每一起都是執法部門認真辦案的結果。
這其實就已經反映出科米在性格上的弱點。從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起家,走的是明星檢察官、司法官的仕途路線,他其實並沒有深入瞭解諸如美國各地的警隊、FBI分部探員的心態,跟處在困境中的美國非洲裔、拉美裔居民接觸也不多,而是試圖不違反自我的道德法則,說一些討好每一方的話。
“郵件門”調查開始後,科米本人經由時任美國司法部長(民主黨人)的建議,在公開發言中,將“案件”說成是“事件”。他本人在書中也承認,希拉里給美國國務院上交郵件中,選擇性的篩去了部分郵件並刪除——包括但不限於後來維基解密曝光的包括辱罵桑德斯的音訊郵件。希拉里長期沒有依照美國法律使用加密郵箱辦公,雖然經FBI部門,她本人辯解是不瞭解網路安全知識。但隨即,科米在2016年7月5日宣佈結案。種種跡象表明,科米本人以及FBI內部當時確實存了放希拉里一馬的想法。
這才導致了隨後的巨大被動。當維基解密曝光希拉里的郵件,其中部分內容已經極大的破壞了希拉里作為政客的政治品格和聲譽。這種情況下,FBI如果要秉公執法,科米就應該儘早啟動再次調查——哪怕是為了幫希拉里挽回聲譽,調查也不能拖延。但他恰恰選擇了拖延。
2016年10月初,FBI發現美國前議員安東尼·韋納的膝上型電腦裡有大量與“郵件門”相關的檔案。拖到10月末,科米終於允許再度重啟對“郵件門”啟動調查。這種反應不僅葬送了希拉里的競選前景,而且特朗普一方也有充足的理由懷疑他在徇私。
《至高忠誠》書中有關特朗普的敘述,與美國媒體以及博爾頓等人在書中對其的指控,沒有太大的出入。為什麼這本書開篇會提到詹姆斯·科米早期擔任檢察官時受理黑幫家族案件的經歷?看到全書第十二章,我們就會明白,前面就是為了鋪墊,方便將特朗普一幫人描繪成黑幫。
對“通俄門”的調查,本可成為詹姆斯·科米的自保良機——加快查辦,如果確實證明俄羅斯方面在干擾美國總統大選時與特朗普有牽扯,特朗普必然會招致彈劾下臺;如果不能證明特朗普與俄方行為有關,科米就該公開宣示特朗普的清白。但他並沒有那麼做。無論他怎麼辯解,該起事件的調查如同“郵件門”調查一樣,拖沓遲緩,而且科米本人並沒有把特朗普多次對他的囑託當成一回事。為什麼呢?這也要提到FBI等美國情報機構的獨立地位。從FBI的選擇來看,要維持部門特殊許可權和利益的地位,在對於大選這樣的重大事件的內外部因素進行調查時,糊塗一點、混沌一點,要比查清查明要好。讓特朗普或者希拉里揹負著“原罪”上任,肯定有助於維持FBI的利益。
“通俄門”、“郵件門”就這樣,最終都成了羅生門。科米到最後也沒意識到在這些事件中自己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