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世界各國政府都會下設專管具體工作的各部門。由於各國具有各自不同的國情,所以各國政府下設的部門也不盡相同,然而財政部、國防部、外交部這幾個部門幾乎是各國政府的標配,不過美國在世界各國中卻是一個特例:目前美國聯邦政府下設15個部門,可這15個部門中卻沒有外交部。美國政府當然不是沒有外交工作,那麼美國為什麼不設外交部呢?

1584年英國的沃爾特·雷利爵士抵達了紐芬蘭以南的切薩比克灣南部並將此地命名為弗吉尼亞,然而此後雷利連續組織了幾次移民活動均以失敗告終。這時英國儘管已在北美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塊殖民地,但當地並沒形成以英國移民為主的社群。不過這次拓殖行動在當時就引起了一個名叫哈克盧特的英國牧師的高度關注,隨後他收集了關於北美的大量情報並以此為依據向伊麗莎白女王呈遞了一份名為《論向西拓殖》的雄文。

在這篇文章中哈克盧特列舉了諸如推廣英國國教、滿足本土匱乏、增加王室收入、擴大海軍等21條好處和必要性,英國社會對北美殖民活動的熱情最早就是由此點燃的。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號帆船載著一批清教徒抵達了位於北美的普利茅斯城。如今五月花號帶來的這批移民的後裔已繁衍到3500萬人,佔美國總人口的九分之一左右。這批早期移民締結的《五月花號公約》直接塑造了美國人的立國精神。

截至1733年大英帝國在美洲北部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建立了特拉華、賓夕法尼亞、新澤西、佐治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灣、馬里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弗吉尼亞、紐約、北卡羅來納和羅德島十三個殖民地。1776年7月4日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簽署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就此誕生,然而這時實際上還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美國聯邦政府。

這時獨立戰爭仍在進行中:英國還並沒承認美國的獨立地位,與此同時北美十三州不過是形成了共同對抗英國的一個鬆散邦聯,所以這時在各州政府之上並沒一個統一的聯邦政府。直到1783年9月3日英國才在《巴黎條約》中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地位,直到1787年美國才制定了憲法併成立了統一的聯邦政府。從1776年《獨立宣言》的簽署到1787年制憲會議閉幕這11年時間內美國其實並不存在聯邦政府。

這11年間美國實際上就是由十三個州組成的鬆散邦聯:各州代表以會議的形式協商各種事務。1787年憲法的制定、聯邦政府的成立標誌著美國由一個結構鬆散的邦聯向一個聯邦制國家過渡。美國是一個總統制共和國:美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還是三軍總司令。美國政府各部部長直接服從於總統,總統直接對各部部長髮號施令,所以美國政府不設總理一職。

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後隨之陸續設立了一系列的下屬部門機構。1789年美國國會正式批准成立了外交部。在此之前的1781年利文斯頓曾被任命為美國第一任外交部長,然而當時獨立戰爭尚未結束,美國實際上還不存在健全的政府機構,所以利文斯頓這個外交部長其實就是為爭取歐洲各國支援美國獨立戰爭而設的一個臨時性職務,並不能算是一個正式的政府官職。

按說1789年美國就算是正式成立外交部了,那麼美國曆史上第一任正式的外交部長自然也就此誕生,然而美國滿打滿算就前後只有兩位外交部長(臨時性的利文斯頓和一位正式的外交部長)。原來美國外交部剛成立兩個月就改名為國務部。美國的國務部在英文中寫作“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清政府將其翻譯為“國務院”,後來的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都繼續沿用了“國務院”這一翻譯稱呼。

事實上美國的國務院和我國的國務院具有本質的不同特徵:我國的國務院就是指的中央政府,然而美國的國務院其實是中央政府(聯邦政府)下屬的一個部門,所以美國的國務院嚴格意義上應當稱為國務部。外交部改名為國務部這一名稱上的變動從字面上看似乎意味著使原來的外交部還可以兼管部分國內事務,那麼事實上美國的國務部究竟是管什麼的呢?

如今美國聯邦政府下設國務部、財政部、國防部、司法部、國內資源部、農業部、商務部、勞工部、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住房與城市建設發展部、運輸部、能源部、教育部、退伍軍人事務部、國土安全部15個部門。國務部因為改了個更高大上的名使自己看上去似乎檔次比別的部高了那麼一點,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國務部是美國獨立後最早成立的聯邦部門,同時這個資格最老的部門也是職能最廣泛的部門。

所以國務部的長官在政府各部門中是地位最高的。美國憲法明文規定:國務部長是排名第一的政府部長(又稱為首席部長)。換句話說國務部長的地位高於政府其他部門的部長。一旦現任總統有什麼三長兩短,那麼國務卿在繼任順序中排第四位:副總統(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眾議院議長——參議院臨時議長 ——國務卿——其餘各部的部長則從財長一直排到“911”以後才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部長)。

正因為國務部長在聯邦政府各部門中具有這樣一種超脫地位,所以美國的“國務部長”在漢語中一般被翻譯為“國務卿”。由於美國的國務部是由外交部改設的,所以國務部在相當程度上就相當於之前的外交部,不過國務部在主管外交的同時也兼管一部分內政事務:美國建國之初的國務卿更類似於我們的國務院副總理+統戰部長+ 宣傳部長+外交部長這樣一種角色。

國務卿一職設立之初美國在國際外交格局中地位還遠沒今天這麼高,加之當時美國所奉行的孤立主義政策使國務卿需要處理的外交事務並不像今天這麼繁重,所以當時國務卿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國內事務上。隨著美國政治結構的不斷髮展使國務部主管的大部分國內事務被移交給了陸續成立的其他部門。二戰以後國務卿的工作重心已逐漸轉移到外交事務上。

時至今日國務部只保留著一些儀式性的活動和國家外交職責:發行護照、保管國璽,另外總統辭職也得向國務卿提交辭呈。不過國務卿最主要的職責還是代表美國參與國際外交事務,所以國務卿就成為了美國實際意義上的外交部長。然而美國的國務卿又不完全等同於其他國家的外交部長:儘管如今國務卿管的國內事務越來越少,但畢竟國家大印還掌握在他手中,所以一些國內事務在程式上還得由他簽字畫押。

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尋秦記》趙盤:從落魄公子到秦始皇嬴政,他才是最可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