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人生的一種遺憾,孔子也曾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也”,本性善良的人,善良的流露就像水往低處流那般自然,人也沒有不善良的,就像水也沒有不向下流的。
75年前,正值日軍侵略之時,蘇聯的紅軍強攻了關東軍,日軍瞬間被擊潰,這時的日軍,不是逃回了日本就是被俘虜,也有不少在中國出生的日本孩子被遺棄,被遺棄中的孩子中的一個,他被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撫養長大,這對夫婦養育了他40年,他回到日本後便音訊全無,養父母生病也拒絕探望。這個故事還得從1945年講起。
1945年,關東軍逃散後,東北地區的人民開始回到了安寧的生活中,在大雪紛紛的一天,趙鳳祥在哈爾濱的街道上撿破爛,就在他準備回家時,在垃圾堆的旁邊看見了一個衣衫破爛、正在哭泣的小男孩,這個孩子看起來只有三四歲,他的臉和腳都被凍爛了,趙鳳祥心生憐意,便上前詢問這個孩子,問他家人在哪裡,想要幫助他,送他回家。
這個衣衫破爛的小男孩卻害怕的一把推開了他,並說了一大串日語,這時的趙鳳祥才明白,這孩子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遺孤,雖然說這些孩子並不是戰爭的罪人,是無辜的。但看著這孩子的臉,趙鳳祥怒火中燒,想著慘死在日本人刀下的家人,他便沒有什麼好臉色給這個孩子。
但是看著這孩子無辜的眼神,讓他想起了家裡和他一般大的女兒,趙鳳祥又看看漫天大雪,想著如果自己不管他,這孩子肯定活不過當晚,心軟善良的趙鳳祥就將這孩子帶回了家。回到家後,趙鳳祥和妻子李秀榮說明了原委,和他一樣心地善良的妻子並沒責怪於他。
夫妻二人先用熱水給這個孩子擦拭了身體,李秀榮還給孩子煮了碗熱騰騰的麵條,這個小男孩已經很久沒吃過飽飯,於是狼吞虎嚥起來,吃完之後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夫妻二人看著這個無辜的孩子,決定收留他,並給他取名叫趙連棟。當晚還冒著大雪去請醫生為趙連棟看病,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趙連棟的身體慢慢好了起來。
夫妻二人的這一決定在在當時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一開始,他們還讓自己孩子不要出去說這個孩子是日本人,還讓趙連棟不要出門,夫妻二人在家裡教他說中文。但是紙終歸是包不住火的,趙鳳祥夫婦收養日本遺孤的訊息一下就傳開了,所有人都開始指責排擠他們,說他們是漢奸、賣國賊。
不想女兒和養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趙鳳祥夫婦賣掉了在哈爾濱的房子,回了農村老家。回到農村後,日子也並不好過,流言蜚語始終圍繞著這家人,到了女兒和趙連棟上學的年紀,但沒有學校願意接受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所學校,但在入學後受了很多欺辱,只要趙連棟還手自衛,村子裡的人還要上門找麻煩。
在1955年時,還是在一次村民“找麻煩”的過程,懷孕已有7月的李秀榮被推倒,導致了流產,生育能力也因此喪失。經歷瞭如此困難的時刻,趙鳳祥一家也沒有拋棄這個孩子,他們已經將趙連棟當做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就這樣,趙鳳祥夫婦含辛茹苦將孩子們撫養長大。
成年後的趙連棟,找到了工作,成了家,家裡的生活也好些了,本以為他們一家人能像這樣一直安穩的度過餘生,未曾想到,趙連棟心中一直想要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為了完成他的心願,不留遺憾,李秀榮非常支援他。
於是在1992年時,趙連棟回到日本開始他的尋親之路,沒過多久,趙連棟就找到了自己的親人,原來他本名叫做野板祥三,親生父親是一個日本軍官。為此十分高興的趙連棟將這個訊息告訴了自己的養母,李秀榮也很開心。
1994年,趙連棟決定回到日本橫濱,臨行前,他告訴養母李秀榮說快就會回來,到時候給媽媽買房子,讓媽媽安享晚年。誰想,趙連棟這一走便再沒了音訊。2001年時,李秀榮因腦出血入院,從此癱瘓,李秀榮一直想要再見趙連棟一面,為了滿足李秀榮的願望,趙家人想盡辦法聯絡上了現在更名為野板祥三的趙連棟,但是他卻拒絕回來探親。
時間過得飛快,12年後,仍然臥病在床的李秀榮,一直想著那個撫養了40年的養子,還是想要再見他一面,她認為兒子肯定是有苦衷才沒有回來見她,也不知她最後能否等來自己的兒子。這實在是令人唏噓。
參考資料: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