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悲劇,人們常常更願意去接受一個"圓滿"的結局。可是現實中,誰的生活是盡如人意十全十美的呢?大都是充滿酸甜苦辣,喜憂參半。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戲劇作品中,悲劇存在的意義就在於這種透過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過程來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而嚴格的思考。
而不只是為了得到觀眾的一把同情淚,這也是悲劇的美感所在。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相信這句話大家並不陌生。是的,這句名言出自享譽世界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巨人眾多作品中,《哈姆萊特》這部悲劇作品是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最高成就,甚至成為"莎學"研究的最大課題。
這部文學鉅作當時被各國改編成很多藝術形式進行演出,如話劇等。在1948年,曾被改編為《王子復仇記》。
其中,為這個劇的女主角奧菲利亞配音的是演員朱莎。
她用飽滿的感情,清透哀婉的聲音,將奧菲利亞心中的矛盾衝突、從無憂無慮的歡樂到憂鬱再到傷心欲絕的情緒形象地演繹出來。讓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劇中的奧菲利亞的人生充滿戲劇性的悲哀,而為她配音的朱莎的人生也是大半寫滿了遺憾和苦痛。
朱莎是她的藝名。她出生於天津,父母給了她一個男性化的名字---袁行德,也真的把她當做一個男孩來養。
在童年時期,幾乎沒有享受到來自父母對一個小女兒的嬌慣和寵溺,反而要像一個男孩一樣,早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14歲時,就已經開始為了生計奔波,以演戲為生。
先後在北京長安劇社、天津南藝劇社、復興劇團等不同的劇社輾轉。並且憑藉在話劇《雷雨》中四鳳的角色而成名。
朱莎的模樣其實是美麗清純的,表演起來也很有靈氣。或許她的內心更向往自己可以擁有小公主般的寵愛,於是她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洋氣好聽的名字,朱莎。
舞臺上的表演經歷讓朱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她並沒有太多的機會來出演女一號的角色。大多數都是配角或者是跑龍套。
這也是如今很多人提起朱莎的名字並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原因。
《苗家兒女》是朱莎戲份較多的作品。
雖然出演這部劇時,朱莎的年紀也已經不像劇中的角色那般年輕,但是她透過對角色的理解,用一顰一笑,一個眼神,加上自己多年演戲的經驗,將角色完成的很完美。
事業沒能發展的風生水起,卻也是對朱莎演技的磨鍊。經過不斷的嘗試和積累,朱莎進入上海製片廠。可朱莎的婚姻卻很是坎坷,一波三折。
三段婚姻,都沒能給朱莎一兒半女,讓她享受到天倫之樂,沒有機會在生活中扮演母親這個角色。
在她剛剛步入社會進入演藝圈時,無依無靠的她,沒能抵擋住甜言蜜語的攻勢,對一位導演產生感情,而這位導演當時是有家室的。可能是因為她從小就沒能享受到原生家庭的溫暖,她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愛了。
導演的妻子知道這件事情後,並不同意籤離婚協議書,但是允許朱莎進門,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也就是說朱莎是妾。
而硃砂竟然也因為當時對這位導演的一腔愛意,可能也是為了維持生活,就這樣忍氣吞聲地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可是這種關係下的感情,對於朱莎而言,沒有尊嚴更別提幸福感,也自然難以長久。而這段生活也帶給她太多的傷痛和失望,結局可想而知。
幾年後,朱莎有機會拍攝《紅色娘子軍》,也在這次合作中認識了飾演南霸天的楊夢昶。拍戲過程中的朝夕相處,加上楊夢昶對朱莎的悉心照顧,讓兩個人心生情愫。
楊夢昶對朱莎有著真摯的感情,身體情況卻不是很好,但朱莎仍然十分珍惜這份真心,選擇同意和楊夢昶結婚,並在婚後承擔起照顧楊夢昶的責任。
遺憾的是,大朱莎兩歲的楊夢昶在43歲這樣因病去世。留下朱莎一人暗自神傷。
雖然這段感情中少了些許愛情裡的火花四濺,但這些年二人互相陪伴和生活的點滴依然讓朱莎難以忘懷。
結束了兩段婚姻的朱莎已經年過四十,走過了大半生。雖然生活上不再那麼艱苦,可她身邊卻沒能留下一個親人或者愛人溫暖她,為她分擔她的喜怒哀樂。
我們常說"一個人所經歷的苦難都不會白白承受,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好在上天憐憫朱莎,在她47歲這一年,讓她遇到了梁聖。
梁聖也是一名演員。二人相識後,善良忠厚的梁聖對朱莎呵護備至,愛護有加。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梁聖用他對朱莎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體貼治癒了朱莎內心前兩段婚姻帶來的傷痛。
這份穩定的感情生活也讓朱莎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在和梁聖相愛後,朱莎創作出更多超越自己的好的作品。也讓朱莎終於嚐到了幸福的味道。
《禁菸槍手》中的女大亨徐先生,是朱莎塑造的最後一個角色。之後她因為下肢肌肉萎縮,而一直臥病在床。
而梁聖卻一如既往地沒有一絲嫌棄的照顧癱瘓在床的朱莎。但最終,在1994年5月10日,朱莎還是因病而與世長辭,享年66歲。
女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才是完美的,答案智者見智。但是沒做過母親的女人的一生無疑是不完整的。朱莎一生沒有擁有自己的孩子是她的一大遺憾。
好在感情之路雖然坎坷,但最終還是找到了歸宿,得以有一人陪伴左右相濡以沫到白首,這也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