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進一步加強打擊力度”的表態不僅是積極的,而且是必要的。
11月11日,身穿藏族服飾的男孩丁真,靠著羞澀又純真的笑容一夜爆火。丁真爆火以後,“丁真商標被搶注”的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商標局網站查詢顯示,自11月以來,“丁真”“丁真的世界”商標被瘋狂搶注,類別涵蓋3類-日化用品、18類-皮革皮具、41類-教育娛樂及42類-網站服務等,目前商標均處於申請中。
商標搶注風由來已久,雖然飽受詬病,但熱衷於“搭便車”“蹭熱度”的搶注行為仍屢見不鮮。究其原因,原《商標法實施條例》中只有“對可能產生誤認、混淆或者其他不良影響的轉讓註冊商標申請,商標局不予核准”的規定,沒有明確禁止惡意搶注行為。這樣的情況,在2019年11月新《商標法》實施生效後,已經發生了改變。修改後的《商標法》明確規定: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雖然新《商標法》明確作出了相關規定,熱衷於惡意搶注的人並沒有就此收手——在丁真遭到惡意搶注之前,鍾南山院士也是受害者。今年3月3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對於首批63件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與疫情相關的“鍾南山”“火神山”“雷神山”等惡意商標註冊申請,依法作出駁回決定。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表示,將繼續嚴格執行商標法及《規範商標註冊行為若干規定》,嚴厲打擊非正常商標註冊申請行為。
丁真遭到商標搶注者“哄搶”,不僅暴露出搶注者貪婪的一面,同時也暴露出監管部門懲戒乏力的另一面——如果“嚴厲打擊非正常商標註冊申請行為”真正落到實處,商標搶注者何至於如此肆無忌憚?惡意搶注者本來就是想博取眼球效應,即使惡意搶注的商標最終被駁回,他們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已經實現了。但在惡意搶注的過程中,不僅會導致商標註冊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會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如果惡意搶注最終只是駁回了事,如何能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以此來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進一步加強打擊力度”的表態不僅是積極的,而且是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丁真的“東家”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一口氣申請了26件“丁真珍珠”商標,這些商標申請日期為2020年11月26日,均由丁真的笑臉和文字“丁真珍珠”組合而成。同樣“不以使用為目的”,丁真“東家”的註冊商標行為更多是為了“防禦”。類似的策略,也體現在少林寺的品牌維護上。今年9月,有媒體報道,少林寺在過去23年間一共申請註冊了666個商標,八九成都帶有“少林”字樣。
丁真的“東家”和少林寺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註冊商標,毫無疑問是想透過多類甚至全類保護註冊,來構築屬於自己的品牌“防火牆”,這也是許多知名品牌的常用做法。不過,這種被動防禦不僅大費周折,而且終究難免“百密一疏”,如果能在加大惡意搶注打擊力度的同時,確定註冊商標的多類別專用權,品牌保護也許就不必再如此興師動眾。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