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甄嬛傳》之所以經典,除了劇情、演技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劇中引用了很多經典的古詩文,增加了電視劇的文化內涵。這不僅適應了文化復興的趨勢,同時也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之後文化上的自信。

而且這些古詩文,並不生僻,許多古典文學的愛好者對這些詩文都很熟悉。而這些古詩文也不會給一般觀眾造成觀看時的困難。

在這些古詩文中,有一批文章多次出現,那就是《鄭伯克段於鄢》。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劇情。

劇情中使用《鄭伯克段於鄢》

第一次使用:

第一次使用時,正是年羹堯得勢,恃寵而驕之時。此時年羹堯軍功在身張揚跋扈,做下了許多猖狂之事。

年羹堯回京以來,先是大肆翻修府邸,氣派可堪比親王府。甚至為了擴建花園,不惜拆毀周圍數百間民居,使得百姓流離失所。

更有甚者,年羹堯為了給他的夫人治病,將宮中的留職太醫全部請走。而恰好皇后的頭風發作(當然,我們知道皇后頭風總會在關鍵時刻發作,值得懷疑),卻無太醫可救治。

面對年羹堯的猖狂,皇帝卻並未發作,還稱年羹堯是“肱股之臣”,而且說年羹堯是因為關心妻子才請走太醫,值得大家學習。

無論百官還是後宮,都納罕於皇帝的表現,只有甄嬛明白皇帝的心意。

甄嬛在養心殿陪駕之時,(應該是故意)在讀一本書——《左傳》。熟悉《左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左傳》開篇《魯隱公元年》第一個完整記敘的事件就是“鄭伯克段於鄢”。

皇帝說此篇“老生常談”,甄嬛說:“雖然老生常談,卻很有意味。姜夫人偏愛幼子叔段,欲取莊公而代之。但莊公並不急於剷除這個弟弟,只待他做事太過出格,引起公憤,再一舉除之, 如此便可名正言順。”

說道這裡,兩個人就已經心照不宣,都在紙上寫下了《鄭伯克段於鄢》裡關鍵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第二次使用:

第二次使用之時,乾隆已經即位,甄嬛作了太后。皇帝給甄嬛請安之時,故意向甄嬛請教《鄭伯克段於鄢》。鄭國之禍,皆因夫人寵愛幼子。嫡子尚且如此,養子又該如何?

甄嬛深諳其道,於是就將親子弘曕過繼到果郡王名下。

《鄭伯克段於鄢》講了什麼?

那麼,這篇文章到底講述了什麼呢?什麼寵愛幼子,什麼放縱弟弟,鄭伯後來如何呢?

為什麼來從頭看這篇文章。

鄭莊公一出生就受到厭棄

所謂“鄭伯”,指的是鄭莊公。鄭莊公的母親是武姜。武姜不是名字,而是稱呼。武是武姜丈夫(鄭莊公父親)鄭武公的諡號,姜是武姜的姓。

鄭莊公出生之時,“寤生”而出,驚嚇到了武姜。從此武姜就不喜歡他。而鄭莊公的名字就叫做“寤生”。

這就是所有問題的緣起。

母親偏愛弟弟

後來,武姜又生下了幼子叔段,十分偏愛於他。武姜想把叔段立為太子,多次向丈夫鄭武公建議,但是鄭武公沒有答應。

等到鄭莊公即位,武姜又向給幼子請求一塊好的封地。

開始想要“制”這個地方,但是鄭莊公說這個地方過於險要;後來又給他要到了“京”這個地方。

放縱弟弟作亂

叔段去了封地之後,開始擴大自己的實力。先將城池進行異乎尋常的擴建,後來又讓鄭國兩個邊境聽命於自己。

叔段的這些行為,鄭莊公看在眼裡,卻沒有阻止。大臣勸誡鄭莊公,應該及早採取行動。這時候鄭莊公說出了經典臺詞:“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意思就是說:“他做的壞事多了,自會自取滅亡,你就等值看吧!”

後來叔段秣馬厲兵,準備襲擊國都,而母親作為內應,將偷偷開啟城門。

此時,鄭莊公出兵,攻打京,打敗了叔段,叔段逃出到了鄢,鄭伯追擊,又在鄢打敗了叔段。這就是“鄭伯克段於鄢”的由來。

由於母親參與作亂,鄭莊公將母親放逐到了“潁”這個地方。並放出狠話:“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意思是,活著時候再不相見。

母子複合

但是後來鄭莊公後悔了,在潁考叔的建議下,鄭莊公命人在潁城挖掘隧道,隧道深入地下,直至地下水滲出。然後在隧道中和母親重聚。

為什麼挖隧道呢?因為“黃泉”指死後世界的含義是引申義,原始含義是挖掘墓穴過程中遇到混著黃土的地下水。這樣一來,鄭莊公就沒有違背“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誓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麻煩點贊、轉發、收藏。您的支援,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國學##甄嬛傳#

6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美國主機與香港主機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