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害死貓”是西方諺語:“The curiosity will kill a cat.”
講的是,一隻可憐的貓好奇心太強,想知道餐桌上的罐子裡是什麼,結果掉到滾燙的湯裡。這故事告誡我們,不要做個好奇心過盛的人,否則會招致禍害。
傳說貓有九條命,飛簷走壁,矯健身手,怎都不會死去,恰恰是死於自己的好奇心,可見,好奇心有時是多麼的可怕!假如沒有好奇心,你會覺如何?
每個人幾乎都帶著好奇心出生的,好奇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死了會去哪裡?從小到大,我們不知問了多少個為什麼?不敢說有十萬個,但在職業中你問了多少個?解決了多少問題?從學無止境看,好奇心決定了是否成事,也決定了是否成才。
馬東老師講:“一個人沒有好奇心,他就僅僅是活著。”一個職業經理人,沒有好奇心,他就是僅僅混日子;一個諮詢顧問,沒有好奇心,他就是僅僅吃老本;一個專家學者,沒有好奇心,他就是僅僅吹牛皮。
第一個人類是怎發現牛奶可喝的?愛因斯坦如何在1915年預測到引力波的存在?好奇心是所有探索的動力,沒安全感可能會死,可沒有好奇心,雖生猶死。其實,貓不必以身試湯,人不必以嘗試毒,若從知行上看,是愚蠢害死了貓。
之所以重溫這段諺語,是因為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同樣重要,我們總要不斷地投身於實踐,又要不斷汲取共有知識,才能產出屬於自己的觀點。任何偏倚,或者捨棄,都不可能取得收穫,更不可能成為專家學者,為何你的問題這麼愚蠢和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