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2月17日1時59分,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

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自11月24日發射至今,

20多個日日夜夜,

38萬公里漫漫長路,

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在遙遠的北京航天城,

有一位75歲的老者,

同樣關注著嫦娥五號

發射後的每一個動作,

夜以繼日地牽掛著“嫦娥五姑娘”。

這位老者就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

嫦娥二號、四號、五號試驗器

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

——葉培建院士

“航天報國,幾十年來,初心不改!”

出生軍人家庭的葉培建深知,

沒有強大的國防基礎,

就不能有真正的國家獨立,

就沒有安寧的建設和發展環境。

這激勵他選擇了

與國防相關領域的專業和工作,

從此走上航天報國之路

改革開放之初,

葉培建作為第一批留學生,

遠赴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留學。

其間,葉培建和同學相處很融洽,

他經常用每天15分鐘的“咖啡時間”,

向外國同學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

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葉”。

那段日子裡,

他幾乎把所有的閒餘時間

都拿來看書和工作。

獲得博士學位後,

葉培建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回國。

當時,國內有單位用20倍的高薪

和許多優厚條件聘請他。

面對一切誘惑和干擾,

他絲毫不為所動,

心裡只有一個想法,

就是要為中國航天做點事。他說:

“走上航天報國之路,

幾十年來,

我始終初心不改!”

“落到月球背面去,這是一個創舉”

在擔任我國第一代

傳輸型對地觀測衛星

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時,

葉培建帶領團隊攻克多項難關,

創下了當時衛星最高解析度、

最高碼速率等七個第一。本世紀初,

葉培建擔綱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嫦娥一號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

帶領團隊僅用3年多時間

就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

成就了中國航天史上

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的

第三個里程碑

2013年,當嫦娥三號探測器

完成落月任務後,

關於其備份嫦娥四號的

任務規劃問題曾出現過爭論。

有人認為,

嫦娥四號落到月球正面比較穩妥,

背面的風險太大,

還涉及中繼通訊的問題。

這時,葉培建提出了不同看法:

“中國的探月事業總要向前走,

只做別人做過的事情,

怎麼能創新,

科學就是要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走,到月球背面去!

有人覺得他“犟”,

也有人認為正是這股子“犟”勁頭,

才推動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

葉培建說,

“不害怕困難,要讓困難怕你。

認準的事情,就一定堅持下去。

“航天人總能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

葉培建75歲了,

但語速很快、思維敏捷,

只要談起跟航天相關的話題,

引數、術語甚至一些小行星的序號,

他都能脫口而出……

如今,他仍肩負著

嫦娥系列各型號的

總設計師、總指揮顧問的重任。

走進葉培建的辦公室,

一個擺滿書籍的大書櫃十分搶眼:

除了航天類書籍,

還有許多其他學科的專業書。

他說,

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

並且書讀得很雜。

“這兩年眼睛不好了,

有些書便改成了‘聽’。”

葉培建表示,自己的生活很規律,

即便遇到天氣不好,

也會在辦公樓裡走上1萬步。

“年輕人還是要作息規律,

用較高的效率把工作做完、做好。”

2018年,

葉培建被聘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天學院院長。

除了講課,

他有時還會去宿舍跟學生們聊聊天。

他說,

除了傳授知識,

自己更希望學生們

把航天人的精神傳承下去。

“我們航天人跟大家一樣,

生活在社會當中,

也有收入、家庭、生活問題,

但是有一點不同,

就是當自己的利益和

國家利益衝突的時候,

航天人總能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

葉培建透露,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後,

作為備份的嫦娥六號

將被納入下一階段任務,

或將前往月球兩極取樣返回,

為在月球建站探路。

攜手星辰大海,

將畢生的追求獻給了無盡蒼穹。

面向未來,

葉培建總是躊躇滿志:

“中國探月工程永不止步於此!”

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廣寒宮土特產”已簽收!這些好訊息令全網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