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近來,印度在邊境上屢屢與我國發生摩擦。深究其潛在的想法,是可以與印度入常野心掛鉤的。但其實,說到印度入常,那只是一條沒有結果的不歸路。

網上有個段子,講的就是印度幾次申請入常,請求擴大為六常,都是四票透過一票否決。而否決的常任理事國幾乎是輪了個遍。

其實段子畢竟是段子,但也可從側面看到五常的地位。在聯合國,要透過增加常任理事國法案是要經過4個流程的。印度若尋求入常,那當真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路。除了自身實力以外,也由多方原因所決定。

一、 疫情之下:印度危機與轉嫁

一直以來,網路上都流傳著諸多"印吹"言論。不絕於耳的,莫過於"擁有8億年輕人的印度,終將超越中國"。但是,在今年,這樣的言論還能大肆傳播嗎?

先來看看疫情之下,焦頭爛額的印度。一場疫情,足以讓這個在印度威望直逼聖雄甘地的莫迪。所有成績都化為泡影。看待疫情問題,就可以明顯看出國家執行力。

如今,印度累計確診即將突破千萬大關,僅次於美國。與美國不同的是,印度的人口密度是404人/平方公里,是美國的13倍。如此的人口密度,如此的資料,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印度前總理穆克吉已經感染病毒去世,且印度如今的醫護人員感染數量,也逼近10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還深陷債務危機,外債1.4萬億美元,利息高達8%。許多人大概對於外債概念不清楚,其實外債有限期的,就是每年只還利息,期限一到,就把外債結清。

在疫情之前,印度每年要還的利息是其財政收入的26%,外匯儲備卻不到4000億美元。疫情之下,又向亞投行貸了7.5億美元防控疫情。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二季度GDP同比萎縮了23.9%。已近崩潰邊緣。

分析國家實力,不僅要從軍事,還要從文化輸出,經濟實力來看。印度也有印度夢,那就是成為世界第三經濟體。然而從如今來看,文化輸出在亞洲比不過東亞國家,更遑論中國了。且印度入常,還有國際形勢的重重阻礙。

二、從國際形勢看印度入常

其實,如果單論本國實力的話,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印度如果不作妖,在一小塊南亞還是能看的。但是偏偏"沒有大國的實力,卻偏偏得了大國的病"。

多年來,印度一直謀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想獲得一票否決權。甚至拉了幾個難兄難弟,號稱"G4"入常,其難兄難弟就是日本、巴西和德國。

細一看,這四個國家其實都屬於那個地區領導地位的。有人支援就一定有人反對,所以就架不住還有那個地區的"千年老二"看不下去了,跑出來跳腳。

這就是團結謀共識組合,花名為"咖啡俱樂部",這裡面的成員,不用猜也知道,有韓國有巴基斯塔嗎。成員為韓國、墨西哥、巴基斯坦、義大利、阿根廷,都是屬於那個地區,不能比上也能比下的。

原本他們的成立目的是防止常任理事國擴張,畢竟怎麼擴張也不好輪到他們。結果就蹦出來個"G4",這如何能忍。因此,漸漸的擴充常任這個議題,變成了咖啡俱樂部針對"G4"了。潛臺詞也就是"我們不能上去,你們也給我老實點平起平坐"。

結果這就造成了印度入常的坎坷之路。隔一段時間,印度就會向聯合國遞交一次申請,但每一次,都被直接駁回。畢竟在聯合國審理的流程中,印度只要在非常國家中,不能獲得壓倒性的支援率,那麼也是沒戲的。

其實還有一點,印度估計是忽略了。那就是隻有五常的聯合國,才有權利,沒有五常給予權利的聯合國,聯合國也就只能搭帳篷,救救災了。在這個世界,只有五常一致同意的事,聯合國行使授權,才有合法性。

印度真就一點機會都沒了?有的,除非世界格局大變。不然,筆者還能提出兩個方案。

這第一,就是跟五常打一架,前提是不能像"墳頭草已三米高"的卡扎菲一樣。你得打一架,還得過的好好的,你就能入常。

這第二,就是併入英國,分裂英國,最終繼承英國。那樣五常還是五常,還能親上加親,"大英帝國繼承人"更具說服力。

這會兒印度兄弟,細細想來,好像也不容易。畢竟現如今世界上還存在的"史詩級任務",也就是跟五常打一架了。前車之鑑猶在,但其實,前車之鑑卡扎菲,還有前車之鑑。那就是中國。

在這裡筆者要闢謠一下,許多人認為中國屬於五常,是因為1945年戰勝法西斯國家中,中國以戰勝國姿態登頂五常。此後新中國就是繼承國民政府的權利,才能夠在五常裡面。說搞笑點,也就是"沾光"。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說法絕對是大錯特錯了。如今在五常之中,如果拿出履歷一看,中國絕對能嚇掉一群妄想加入五常的小國。中國和原來的老五常,都打過架,如今竟然還能讓西方國家扼住不住,拼命奔跑。

在英法美蘇中,世界上的五大強國,中國都揍過。許多人調侃,咱國家是"發狠起來,連自己都揍"。所以如今中國在英法美蘇中,世界上的五大強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都揍過,發起狠來連自己都揍。在二戰之後,聯合國響應了世界人民尋求和平的訴求,建立起來。

聯合國有權制裁其他國家,那是因為有五常的存在。但是在剛剛成立之初,中國旁邊爆發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就挑戰了聯合國權威。到那時,才有人發現,沒有新中國的配合,處理亞洲事務就是空談。

中國在朝鮮戰場,揍過英法美;在珍寶島,剛過蘇聯老大哥;更早時,解放戰爭的意義更不必說。至少,如今咱們國家不必像旁邊的日本那樣,開飛機還得繞著美基地飛,當真是慘不忍睹。

如此種種,也奠定了中國在五常之中的地位不可動搖。可以,在當下以及之前,中國無疑是敢把五常得罪一遍的狠人。如今又控制住疫情,實行彎道超車。

如今國內問題不斷,焦頭爛額,迫切尋求轉移視線的印度,有這個魄力嗎?他們曾經依靠"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為第三世界的領頭羊。

然而在1962年,他們的野心,粉碎於青藏高原之上。直接被中國從第三世界盟主的寶座上拉下來。一句話,敢觸及發展利益的,就是上帝,恐怕也要被拉下馬來。

如果說成為第六常的最低條件,是打贏中國,那麼在1962年,他們就已經失去資格。西方國家吹個人就吹曼德拉,吹國家就吹印度,更為如今邊境上的摩擦大肆抹黑我國。其意思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的印度,聲稱自己有核武,有航母,已經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很可惜,世界在變,不是誰是唯一不變的。中國也不再是1962年的中國。

印度士兵屢屢挑釁中國實控區,就是中國在自己區域修鐵路都要害怕自己的"屁股",被解放軍一腳踹飛之後也就只能抗議幾句,就陷入疫情的"泥潭"裡了。啥也幹不了,但是中國,疫情過去,國民自信大幅度上漲,就是最好的證明。

一票否決權真的有那麼好用嗎?

好用,但是你得實力匹配才好用。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以壓倒性的多數票優勢,重新獲得了常任理事國的權利,並將國民黨代表攆出聯合國。一直以來被人們調侃的一票否決,為什麼在那一刻,沒有起作用?

因為1952年,跟我們在朝鮮半島打過一場仗的美國人,選擇了沉默;1969年,剛剛和我國在珍寶島幹過架還佔不到便宜的蘇聯,也選擇了沉默;更不論早早於中國建交的法國,以及唯美國是從的英國。

那一天,代表國民黨的中華民國,也沒有對這個要把國民黨驅逐出聯合國的提案使用一票否決權,自己同意槍斃自己。所謂一票否決權,放在臺灣地區的國民黨手裡,就是廢紙一張,給了他,他都不敢用,這東西放在新中國手裡,才是真正的一票否決權。

入常並不容易,中國奇蹟無可複製。為了那一天,中國領導人幾十年磨一劍,一代又一代人將主導全球事務,加強武力當做我們的奮鬥目標。那一天,中國的夢想實現了。那一天,喬冠華以及中國代表團的笑聲,響徹了聯合國大會,飄揚過海,笑於炎黃子孫聽。

三、印度入常與利好

既然國內財政縮水,分裂主義抬頭,中央政府權威式弱,入常形勢險阻重重,為什麼印度入常之心不死?

其實,在這裡,筆者以"利好"二字來講述。潛在利好就是保持莫迪政府威望,依靠挑釁中國和申請入常來保持。

前者激發國民對於"1962年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情緒,從疫情的關注度裡抽身;後者則是響應了印度的大國野心,使得國民向著同一個目標團結起來,那就是走出南亞,稱霸亞洲。

當然,如果在入常中我國投了一次否決,那麼莫迪政府想要的效果又是更上一層。國內有人妄想入常,國外就有人支援。國內有人支援,才能鞏固莫迪政府的政策施行,以及掩蓋危機。國外有人支援,支持者是為討好印度多佔據印度軍火市場,而被支持者,往往飄飄然起來。

這裡面就有屢次提議印度,去申請入常的俄英美。這三國國家都以出口軍火佔據國際市場。本身潛臺詞就是"反正我保證支援你了,你可一定要來買買買,但是不能保證你那邊能成哦!"

說淺顯點,就是花錢買軍火,順帶買下入常之路的一票否決。結果這事還沒成呢,印度就屁顛屁顛的趕去大國市場開始買買買,因此印度每年的財政支出,有很大一部分,都用來購入軍火。

其實關於自己能否有實力入常,恐怕印度的精英階層比我們都清楚。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呢,除了他們對於這五常同意抱有幻想,還有他們國內的更深層原因。

第1、 我們一直都在說,印度其實本身就不是一個國家名稱,那是代表一個地區,那個地區有著特別分散的文明,不是一個整體。

這也導致了印度的國情與許多國家不同,說是聯邦制,其實本身還在邦聯制轉型到聯邦制的階段,很長一段時間裡,"政令不出新德里",就是他們存在的問題。除此以外,他們還有嚴重的民族、宗教、種姓等問題。這也造成了印度面對分裂的危機,即使在莫迪任職的這幾年裡,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威大幅提高。

但是必須要考慮政策延續的問題。基於此,就一定需要確立偉大的目標,滿足所有人增強民族自信的目標,這個目標也就是印度入常了,可以很好的挑起國內各種勢力的情緒。包括挑釁中國,也是印度轉移視線,確立目標的手段。他們的野心,不只是稱霸南亞,還在於真正打壓中國,稱霸亞洲。

第2、 利於抱團取暖,利於跟日本巴西德國等國的交流,共同維護利益,刷存在感。日本德國巴西也是一直有入常野心的國家。所以組建"G4",也是有外交利好的,畢竟這個國家,是需要日本這樣的經濟大國去幫助的。且日本也需要印度這樣龐大的人口市場,廉價勞動力。

第3、 一直以來,都說印度計算GDP方式被更改,有很大水分。這也能夠反應莫迪政府在上任之初,目標所不達。

即使是這些年國內威望空前絕後,但是根本上,莫迪在國際上,在與中國關係上,這樣"不忘國恥"的形象,會更讓國民感到總理的個人魅力。這也利於莫迪的威望塑造,以及政策延續。

曾經的中國,是數十年磨一劍。而印度,其實也是二十年磨一劍。歷代領導人都在為了加強統一,提高綜合國力努力。但,正如那句老話講的,"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

一場疫情,成為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對於有的國家來說,那是機遇。比如我們中國,足夠有時間彎道超車。但對於有些國家來說,就已是不堪重負,在印度也打亂了幾代人的努力。

毫不誇張的說,國際經濟復甦,印度經濟復甦,將會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我們中國,也有幸見證了何為"一夜回到解放前"。在這一場戰疫中,我們終將實現彎道超車,將那千年文明,說於世人聽。

8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林志玲為浪琴代言第三度隔離回臺,拼生呼叫小天使趕快來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