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小孩子怕什麼?怕父母分開,管一個新的陌生人喊爸爸,或者媽媽。他們沒有選擇權,只能用“叛逆”來反抗。

看電視劇《三十而已》時,其中有一個三線小明星,在太太群裡是無限風光,顧佳卻發現了她的另外一面。

在練馬場裡,三線小明星的繼子根本不聽她的話,說也不聽,哄也不管用,“母子”的關係相處不好,讓人看著尷尬。

結婚、再婚、家庭重組的情況越來越多,今天我要講的也是一個重組家庭的故事,這位繼父是一個很偉大的人。

馮肖背井離鄉,到了湖北,愛上了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當地人不喜歡他,女方家人也不喜歡他。

他和單親媽媽在一起後,多了一個新的稱呼:“喂”。這是單親媽媽的兩個孩子對他稱呼的方式,他是如何做的呢?

追求

30歲的付永亮,來自湖北,是一名海員,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叫付永強(2015年去世)。父親在永亮7歲那年去世了。

為了給父親治病,家裡欠了不少錢,母親陳艾平的壓力非常大,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還要還外債,實在心力交瘁。

老公去世兩年後,艾平想再找一個伴兒,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姑媽。姑媽把老馮介紹到家裡:未婚,比陳艾平小4歲。

陳艾平以前嘗試找過,但人家看到她的條件,欠債不說,還有兩個兒子,躲都來不及,只有老馮沒有被嚇怕。

陳艾平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愛情是其次,只想找一個人來幫自己分擔,她看重的是老馮的這個人。

老馮給陳艾平買的花上衣

陳艾平主動開展追求,約老馮看電影。老天彷彿要給艾平一個更加確定自己想法的機會,電影結束時天降大雨。

溫度有些冷,只穿了一條黑色長裙的陳艾平有點發抖,老馮二話不說,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要披在陳艾平的身上。

大冷天的,老馮就穿了一件,光著上身也不太好吧,陳艾平心裡想著,也就沒穿。老馮趕緊給陳艾平買了一件花上衣。

老馮和陳艾平合影

2.排擠

頭次見到兩個孩子,老馮很暖心。孩子們不吃的飯菜,倒在老馮的碗裡,老馮都給吃了,還幫著給孩子洗澡,哄他們睡覺。

陳艾平想和老馮在一起,卻受到了三方的反對。

首先是老馮家裡人,他們不同意從來沒有結過婚的兒子,找一個這麼拖累的家庭,完全不支援。

然後是陳艾平的婆家人,他們看不起一個外鄉的人。老馮來自四川南充,陳艾平當地的人認為只有家裡太窮的人,才會去外地發展。

再者就是陳艾平的兩個兒子不同意。雖然他們家裡沒有什麼錢,對於兩個孩子來說,他們最大的依靠是母親。

付永亮說,他們兩兄弟怕的是有一天媽媽被老馮帶走了,自己被拋棄了,沒有人管他們了。所以,兩兄弟對老馮也不好。

老馮幹活的背影

陳艾平和老馮還是決定在一起,互相幫襯。既然都不同意,大不了不辦酒席,也不領證,先搭夥過日子。

在陳艾平的老家,流行女人出去打工,男人留在家裡照顧孩子。陳艾平把老馮留在家裡,照顧兒子、兼顧種地和做苦力活。

一個不受待見的人,走到哪裡都處處碰壁。

他去田裡插秧,後腳被兩兄弟給拔了;他想把穀子賣了給孩子交學費,陳艾平的家人不同意:“你沒資格”。

老馮在這樣受排擠的地方,一直生活著... ...直到周圍人看到他的真心,才慢慢開始做出了態度上的改變。

陳艾平和二兒子

3.認可

陳艾平和婆婆出去打工,婆婆身體不舒服,回家休息。陳艾平沒多想,過了10幾天,她給家裡打電話。

陳艾平:“家裡都好嗎?”老馮:“孩子們都好,放心吧,但你的婆婆去世了,已經走了20多天了”。

婆婆的身後事是老馮幫忙操辦的。陳艾平趕回家,周圍鄰居都說:“你家老馮真好,照顧你婆婆和照顧親媽一樣”。

老人臨終前,是老馮照顧“婆婆”的一日三餐。聽到“婆婆”想吃瓜,他光著腳,跑了八里路去買,結果婆婆說的是“醬油瓜”。

但老馮得到了陳艾平的婆婆的認可。陳艾平的公公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表面還是冷冷的,但態度早已緩和很多。

一家人抱在一起

老馮的繼子們改變態度,是在陳艾平大兒子生病以後。陳艾平也是很可憐,老公有心臟病,兩個兒子也遺傳了心臟病。

大兒子被檢查出來後,全是老馮日日夜夜照顧。陳艾平很聽醫生的話,不讓吃的東西,不論大兒子怎麼求,她都不買。

老馮不同,也許是他了解了大兒子的情況和結果,孩子有任何要求,他無法滿足10分,但會努力按5分去盡力。

例如大兒子嚷著想吃2串羊肉串,但醫生說不能吃,老馮就和大兒子商量,“咱就吃一串好不好?”

大兒子的需求被重視,對老馮開始改變了看法。他臨終前,雖然沒有喊出“爸爸”,但卻緊緊得拉著老馮的手。

一家人拍個全家福

4.珍惜

去年,陳艾平的二兒子也查出了心臟病,老馮的肺上也查出了陰影。為了不留遺憾,付永亮想給老馮一個名分。

他承認這個父親,也改口喊了“爸爸”。

老馮心中有大愛,不求什麼,連陳艾平說將二兒子改成他的姓,老馮都說:“改不改都無所謂,只要他對我好就可以了”。

在付家20多年,老馮沒圖過什麼,只想得到這家人的認可。一家人倖幸福福,一家人滿懷希望的活著。

日久見人心

從小看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故事,身邊也陸陸續續聽過類似的事兒,老馮也屬於這一類。

老馮心裡的愛給了很多人,幫當地村民做實事。村裡是土路,每次下雨就不好走,沒有人管,只有老馮去管。

他會趕緊回家拿著鐵鍬,用土把坑坑窪窪的地方填平,如此以往,他的行為被村民看在了眼裡。

判斷一個人,要看本質

《樊登讀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叫公冶長的人(公冶是複姓,公代表官職,冶代表工匠的身份)。

他有一個技能,是能聽懂鳥語。有次,他聽到小鳥說,有個人遇難了,他趕緊就去報官了。

官方不相信,把公冶長抓了起來,孔子說了什麼?“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把自己的女兒最後嫁給了公冶長,他知道公冶長的為人,並沒有人云亦云,而是靠自己的心,去看待一個人。

相信在老馮周邊也會有人云亦云的人,畢竟一開始對他就有偏見,有幾個不是被自己的主觀所影響的呢?

所以,我們看一個人,不是用自己的“主觀”,而是要用心去看TA的本質。您說呢?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打壓無處不在!美國警告三個太平洋島國:海底光纜不許交給中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