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民進黨當局推出了所謂的“美臺”合組供應鏈,希望把包括半導體在內的一些高科技產業生產線從大陸轉移到美國。民進黨當局這是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聯手推動供應鏈“去中國化”。

不過,此舉反響平平,且在12月9日舉行的兩岸企業家峰會上,兩岸的工商大佬大多不贊成“供應鏈去中”。這也是正常,因為民進黨當局從大陸撤去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就意味著成本將會更高,而且還放棄了大陸的內需市場。也難怪有人質疑,搞這樣的“聯美去中”,蔡英文難道是“頭殼壞掉”?

“聯美去中”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試圖主導盟友們將供應鏈遷出中國,在今年4至5月間,特朗普政府和日韓澳等國曾磋商過將生產基地轉出中國和與限制中國企業交易。可是幾個月後,隨著RCEP的簽定和亞洲各國的表現,都證明特朗普呼籲的經濟“去中國化”是徹底失敗的。

但民進黨當局是一個例外,10月份,民進黨當局提出了“尖端科技產業”和 “開發全球市場”等四大產業要面向優先於美國合作合組供應鏈。當時,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還沾沾自喜地表示,這項政策可以為美國創造鉅額的附加價值。

民進黨當局是在響應特朗普政府所謂經濟“去中國化”,試圖“聯美去中”。不過,這項政策在臺灣地區反響平平,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像蔡英文一樣“頭殼壞掉”,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幫美國拼經濟,達到“製造業重返美國的目標”。

“頭殼壞掉”

12月9日,兩岸企業家峰會臺北場召開,在民進黨當局的警告和限制下,依舊有200名企業家出席。兩岸經貿交流和產業融合是大勢所趨,不是民進黨當局“聯美去中”能夠阻止的。而且在會議上,工商大佬們也並不贊成“供應鏈去中”。

對兩岸企業而言,把產業鏈從中國大陸轉移到美國,無疑會負擔了更多的人力和生產成本,而且產業鏈的轉移,也意味著放棄了14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無論從成本還是前景來說,企業怎麼算都划不來。

今年10月份,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額佔出口總額比重的近44%。市場是最誠實的,在民進黨當局對大陸重重設限的情況下,臺灣地區對大陸的高出口額已經說明了市場的選擇。無論如何,兩岸合則兩利,對抗則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高雄下一個市長是誰?陳其邁就任近4個月,國民黨提前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