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的憂傷》一文中曾經說:"變化使我們成熟,但它首先使我們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變化,一定伴隨著大的焦灼和憂慮。"
在各國治理過程中,移民一直是一個讓統治者十分憂心的問題。對於接受移民者的國家政府來說,他們需要制定完善的計劃,進行萬全的準備。
移民危機歐盟邊境機構釋出訊息稱,今年已經有超過34萬的難民透過非法的方式移民到歐洲,而此次移民的數量也創造了歐洲歷史上的最高值。在人們看來,目前歐洲正面臨著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移民危機。
目前歐洲的移民大多來自於中東和部分非洲國家,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國家的人口,他們為了躲避戰爭紛紛前往歐洲,想要過上安定的全新的生活。
於大量湧入歐洲的移民者來說,歐洲就是他們的避風港。然而與此同時,歐洲也產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難民潮。
人們喜歡將地中海地區稱為偷渡者的天堂,因為處在歐洲與非洲大陸中間,這裡成為了非法移民的重災區。
大量移民的湧入為歐洲社會造成了無法逆轉的傷害,因為生活習慣、風俗信仰等的不同,移民與歐洲當地人民爆發了激烈的衝突,非法移民的這個群體也成為了影響歐洲社會安全穩定的罪魁禍首。
為了防止更多的非法移民者進入歐洲,各國政府派遣軍隊加強對邊境的控制。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積極尋找幫助難民的措施,以此來穩定他們的情緒。
即使允許部分難民進入歐洲,各國也採取了嚴格的審查措施,移民者在進入歐洲之前需要採集指紋資訊。
與此同時,非法移民的問題也從另一個角度促進了歐洲與非洲之間的交流,歐洲建立了新的非法移民的遣送機制,這個機構可以幫助各國政府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將這些所謂的移民者送回非洲。
非法移民一直是歐洲各國普遍重視的問題,不僅僅只是因為難民給歐洲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更是因為他們造成的社會慌亂阻止了另一部分人移民歐洲,也就是合法的移民者。同樣是移民者,為什麼合法移民的人就受到了歐洲社會的廣泛重視呢?
嚴格的移民政策回顧歐洲各國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他們關於移民者的政策總是一變再變,追本溯源,只不過是為了適應現實社會的需要而做出的調整。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戰爭中元氣大傷的德國開始大力發展經濟,然而大量的青壯年都命喪戰場之上,勞動力成為了一個國家最為緊缺的資源。
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德國的總人口只有六千萬,顯而易見,僅僅憑藉一個國家的力量根本無法完成戰後的重建。為了彌補戰爭給德國造成的五百萬男性勞動力的損失,德國政府頒佈了引進外部勞動力的政策。
經過廣泛的調查之後,德國政府將自己勞動力的補給源定位在德意志難民的身上。
而何謂德意志難民?即來自於在二戰之中被德國侵佔的捷克、波蘭、南斯拉夫等國家的部分人口。這些人們因為種種原因加入了德意志軍隊的侵略戰爭,而德國戰敗之後,他們的行為被本國人民所不恥,於是被驅逐出自己的國家。
據德國政府統計,戰爭之後這些德意志的難民人數達到了一千三百萬,顯而易見,如果允許他們進入德國,這個人口短缺的國家將會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恢復活力。
事實的確如此,德國接納了這些德意志難民,他們成為了德國的移民者,也對整個國家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儘管數量龐大的移民者緩解了德國的用人危機,但是這也是暫時的。60年代之後,德國再次出現了嚴重的人口短缺現象,整個國家有50萬個崗位無人應聘,工廠因無人可用而停工,大量的企業瀕臨破產的邊緣,德國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不久之後,德國政府再次確立了新的目標:土耳其。很早的時候,德國與土耳其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此後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土耳其與德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土耳其出於自身的考慮並沒有加入德國的戰隊,然而他也並沒有投身於對方的陣營,而是一直保持著中立的狀態。
顯而易見,德國想要來自於土耳其的移民者的願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土耳其可以藉此機會引進大量的德國資本,與此同時,大量的土耳其人的失業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1961年,德國與土耳其簽署了《德國勞工市場向土耳其招聘勞動力協議》,雙方正式達成關於移民者的統一意見。
然而接納眾多的移民者對於德國來說,只是解決國內勞動力短缺問題的緩兵之計,在德國人的心中,他們並沒有完全接納這些外籍勞工。
或許是經濟發展程度以及種族等問題的影響,德國人一直對來自於土耳其的外籍勞工有著極大的戒心,他們將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地位上,卻十分排斥給德國經濟復甦做出巨大貢獻的土耳其人。
在德國人的印象中,土耳其的外籍勞工一直是Gastarbeiter,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客工。
客工在德國等眾多西歐國家中有著諸多的限制,他們每天都在工作,日復一日地過著相同的生活,客工們沒有絕對的自由,他們必須受到嚴格的管制,有的客工甚至受到身體上的虐待以及精神上的凌辱。
對於那些為了生活而奔赴異國他鄉的外籍勞工而言,這樣的生活心酸而又悲苦,因為客工的身份,他們永遠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毫無權利可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加坡、臺灣、香港等眾多地區也面臨著嚴重的人口緊缺的狀態。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增加國內的勞動力是當務之急,同時他們又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
這些國家大多面積狹小,大量客工的湧入造成的災難可想而知,因此眾多面積狹小而又急需勞動力的國家透過客工制度對移民者們採取了嚴格的限制。
目前西歐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因此他們放鬆了對客工的嚴格限制,然而在眾多老齡化問題尚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的國家而言,他們依舊採取眾多措施嚴管客工。
香港的《入境條例》規定,外國人在香港居住滿7年的時間就可以獲得香港地區的永久居住權,然而如果一個客工在香港的工作時間達到了7年,他們卻並沒有成為香港人的資格。
也就是說,客工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不是香港各種惠民政策的受益者。
儘管香港對客工的需求量極大,但是香港政府依舊將保證本地區人民的就業問題當成所有問題中的重中之重。
為了鼓勵企業僱傭香港本地的人,政府對那些僱傭客工的企業加徵稅,與此同時,那些聘請客工的家庭的納稅人也需要在納稅的時候多交一部分的外傭稅。
統計資料顯示,客工們做著比香港本地的打工者更加繁重的工作,卻拿著比本地人更加微薄的收入。以香港的家政工人為例,他們每個月的收入大概為4010港幣,然而香港的人均收入工資卻能達到外籍家政工人的兩倍。
與香港對客工的苛刻條件相比,臺灣有過之而無不及。在4年前,在臺灣工作三年之後,客工們必須離開,如果他們想要重新回到臺灣工作,只能再一次走相關的法律程式,取得新的進入臺灣的資格。
進入臺灣工作的客工們大多位置十分集中,而這也大大方便了臺灣政府對他們的管理。人們習慣將臺灣當局對客工的管理稱之為軍事化管理,客工們幾乎全年無休,在臺灣本地人過著悠閒的節假日的時候,客工們尤為忙碌。
時代變遷起初,不論是眾多歐洲國家還是臺灣、香港等地區,他們引進客工們的目的都是彌補本國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是藉助別的國家的資源發展本國經濟的一種手段。
對於眾多的發達國家來說,來自各個落後地區的外籍勞動力是理想的,他們吃苦耐勞,可以完成眾多繁重甚至是危險的工作,與此同時,企業和政府並不需要支付鉅額的工資,客工們就是物美價廉的典型代表。
然而隨著歐洲各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深,各國政府不僅放寬了對外籍勞工的限制,反而大力鼓勵其他國家的移民。
首先,社會發展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好壞未辨,人們只能專注於當下。進入21世紀以來,歐洲的葡萄牙、德國、義大利等眾多國家成為了人口老齡化的重災區。
調查資料顯示,從現在開始到未來的40年間,德國需要每年從海外引進26萬名勞動者才能保證本國的基本執行。而在德國需要的26萬移民人口中,歐洲之外的人佔據半數。
專家推測,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移民湧入,德國在40年之後的勞動人口僅僅只是如今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短短40年的時間之內,德國的勞動力就縮水了整整1600萬。顯而易見,如果沒有外國移民的加入,德國的未來將會面臨著極大的困局。
為了鼓勵外國移民,德國在兩年前頒佈了首部《移民法》,其中眾多條例都為外國移民提供了眾多優惠政策。
其次,正如各個國家對外國移民的態度的轉變,事物的發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需要做好蛻變的準備。為了儘可能多地接納移民,各個國家都相繼推出了一些對於外來移民的優惠政策。
如果一個來自國外的企業家對英國的某個專案投資超過20萬英鎊,他們就可以獲得英國的准入權,以工作簽證的形式留在英國。幾年之後,如果企業在移民者的資金支援之下達到了國家的要求,那麼這個移民者就可以獲得永久申請英國居住權的權利。
法國一直對來自於外國的高技能人才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如果想要移民法國,那麼人們必須有一技之長,如果你在藝術方面頗有造詣,那麼你進入法國的機會就會更大。換句話說,想要移民法國並不難。
最後,未來走向充滿著未知,人們必須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或許在某些人看來,部分國家鼓勵移民的政策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進入一個發達國家,擁有更優越的生活,享受更好的教育,這對移民者來說極具吸引力,然而人們卻並未發現其中的憂患。
以歐洲為例,歐洲人一直十分注重地緣關係,一個來自於遙遠國度的外國人踏上那片土地必然受到排擠。與此同時,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也會讓人產生強烈的不適感,顯而易見,人們並未對自己即將面臨著種族歧視等眾多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